趙枝全
走進新課程,科學教師應如何面對科學課呢?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一、實現(xiàn)從自然到科學課的轉變
1.課程性質。自然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擔負向學生進行啟蒙教育的任務,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志趣,以及愛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科學自然觀、科學態(tài)度、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積極倡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2.科學課強調從問題入手。自然課以大自然為認識和研究對象,強調以提高認識能力為中心,最終落腳點在知識結論上??茖W課強調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結合學生的經(jīng)驗,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探索研究,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強調的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科學課最終的落腳點不是在知識結論上,而是讓學生做出某種結論。學生得到了這些知識還不行,還要解決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最終讓學生通過科學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要教會孩子科學地看問題,科學地想問題,科學地處理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3.科學課強調預測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動手之前,探究教學安排的活動是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預測和假設,先讓學生表達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預測假設。自然的模式是觀察——實驗——研討——結論??茖W課的模式是問題——預測、假設——驗證——交流。預測假設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4.強調動手之前先動腦。預測假設后就要解決問題,動手之前先動腦。讓學生在動手之前要深思熟慮,盡量考慮周全。如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遇到問題應該怎么辦。過去是老師告訴學生,現(xiàn)在是讓學生先動腦考慮這些問題。
5.強調親自動手,強調探究過程與方法?!皠邮肿觥弊鳛榭茖W課的靈魂,就是要讓學生親歷探究活動?!犊茖W課課程標準》在教法上特別強調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科學學習應以探究為核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重視數(shù)據(jù)資料的收集整理。思考要有依據(jù),在科學課的學習中要重視數(shù)據(jù)資料的收據(jù)與整理,會查閱、整理從書本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定量分析可以使孩子的思維逐步科學化和精確化,能夠用一定的數(shù)據(jù)描述事物才算真正了解。
7.注重反思與評價。反思是對科學探究的一種探索,重在對科學的一種理解與體驗,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的結果與假設比較。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茖W課注重反思與評價。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
二、實現(xiàn)教與學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是教的主體,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親密伙伴;由師生交流的演講者、訓話者轉變?yōu)椤按髸鞒秩撕蜏贤ㄕ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體現(xiàn)從“精英主義”教育向“大眾主義”教育的轉變。新課程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體現(xiàn)出教育的個性化,倡導“整體主義”教育。學習科學應該是孩子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應體現(xiàn)“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應走到學生中間,蹲下來傾聽,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學生一起去打清澈的不受污染的甘甜的水。
2.教學方法的轉變。從過去以知識為目標,以講授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xiàn)為“書中學”的填鴨式教學轉化為以能力為目標,以活動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xiàn)為“問、做、議”中學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3.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要迷信教材,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缺點說“不”。教師教學應是百分之七十緊扣教材,百分之三十左右作縱橫聯(lián)系,不要全部照搬教材,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還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參與課程編制工作,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
4.教學材料必不可少?,F(xiàn)在的科學課沒有材料就沒法上,教師要有工具箱,有和教材配套的材料,自制教具、學具多多益善,實物材料是上好科學課的物質基礎。
5.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注意指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結論式的語言不能由教師說出,而要由學生自己研究、探究得出。過去的自然是重結果,而現(xiàn)在的科學課是重過程,不用強調小學科學探究的結果或水平。
三、改變評價方式
1.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平時學習過程的評價應清晰,這樣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期末的評價應模糊,數(shù)字本身根本說明不了兒童的具體學業(yè)成績。兒童不需要分數(shù),因為分數(shù)會阻礙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阻礙他們在學??鞓泛陀淇斓纳睢4送?,還要加強對自我評價的引導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管理者應走出功利主義的怪圈,評價科學老師的觀點應改變。改變唯分數(shù)論英雄,改變只重視語文數(shù)學、不重視其他學科??茖W教師地位低待遇低的局面也應改變。
教師是教學質量好的前提,由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原有的知識結構水平已不適應科學課的要求,因此提高科學教師的素質與水平,尤其是科學素質就非常緊迫。教師必須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培訓,適應新形勢,才能教出特色。學校必須建立一支專職的穩(wěn)定的科學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科學(2—6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郎盛新,主編.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路培琦.從自然課到科學課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