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良
摘 要: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fā)育、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期刊網和網頁搜索分析小學生體質下降是家長、學校、自身等因素的綜合結果。并提出相應對策: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硬件建設,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發(fā)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等。
關鍵詞: 小學生 體質下降 原因 對策
1.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小學生的營養(yǎng)及保健水平不斷提高。但從五次大規(guī)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研結果看,小學生體能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肥胖、視力不良仍然高居不下。學生的體質健康令人擔憂,引起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普遍的關注。雖然國家對體育工作十分重視,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體育的法律法規(guī),但由于受各因素的影響,效果并不是很好。
筆者從體育工作者角度分析影響體質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應對策做參考。強調體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努力探討學生體能下降原因及提高體能的相關措施和建議,使學生形成“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意識。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小學生體質健康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學生體質測試的相關資料,查詢相關體育書籍、文獻資料期刊網和網頁搜索。
3.小學生體質健康持續(xù)下降的原因
3.1家長因素。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衡量一個好學生的尺度往往更注重的是他的智力能力,而體育能力經常被疏忽。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期望普遍存在。因為社會和生活的壓力,家長們認為一定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孩子才會幸福。溺愛、嬌慣孩子的家長比比皆是,夏天怕孩子熱曬黑,不讓孩子在陽光下跑步、運動,冬天怕孩子上體育課冷、衣服臟,找各種理由給體育老師打電話,要求照顧。甚至一點小毛病家長就聯系班主任,要求不讓孩子上體育課,等等。此外,在課余時間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更加重孩子的負擔。在這樣的家長引導下,孩子潛意識中就有了運動影響學習的謬論,從而不愿參與體育運動,久而久之,體質健康水平就會下降。
3.2學校因素。
3.2.1客觀因素。
體育師資力量薄弱。小學專職體育教師很少;職稱結構不合理,體育教師未專職化,很多體育課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的。體育師資是學校體育工作能否很好開展的關鍵,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體育場館、器材的不足。學校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重嚴重失調,學生體育活動場館和器材的匱乏,是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綜合國力相對薄弱,加之人口眾多,人均收入與發(fā)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近幾年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過去體育設施的基礎上,并未得到很好的發(fā)展,使其無法滿足小學生體育鍛煉需要,尤其是在農村中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難以保證基本教學。
3.2.2主觀因素
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1)由于體育教師很少有機會外出培訓、進修,使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受到很大限制。(2)由于對新課標不能很好地領會,業(yè)務水平不高,在課堂上沒有很好地啟發(fā)引導學生,還是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體育課缺乏生機和活力。
由于怕學生上體育課發(fā)生傷害事故,體育教師都是小心謹慎的。這種顧慮捆住了體育教師的手腳,學生的素質又如何提高呢?讀小學時期體育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由活動”,到了高年級時,體育課變成了“奢侈”、“多余”的課時,即使學校領導了解情況,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由于長期以來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體育工作被置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位置,并沒有將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應有位置上。部分學校尤其農村學校,學校體育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特別六年級畢業(yè)班更為嚴重,學校為了應對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各種評比,六年級的體育課基本被語文、數學學科占用。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等都無法正常開展。不僅嚴重阻礙了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影響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3學生自身原因。
3.3.1作息時間不科學。很多小學生回家要做繁重的家庭作業(yè),還要看一會兒電視或上網打游戲,不知不覺已到深夜,次日早晨七點左右就得起床。睡眠得不到充分保證,到校后精神萎靡不振,無心參加體育鍛煉。
3.3.2學生體質原因。體育鍛煉是由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方面構成的,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原因,導致在體育課中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標準完成各種練習活動,體育成績趕不上其他同學,使其自信心受到打擊或者產生畏懼感,從而導致體育興趣降低,產生厭煩心理。
3.3.3學生性格原因?,F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的溺愛,部分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還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表現自己、不善于交往,羞于和同學一起運動,害怕同學嘲笑、譏諷,甚至不參與體育運動。
3.3.4學生心理因素。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體育教學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向型和抑制型學生學習體育運動時一般都會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而外向型的學生易驕傲自大,缺乏進取,學習中經受不了失敗和挫折,容易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
這些導致很多學生養(yǎng)成以下不良習慣:缺乏體育鍛煉、睡眠不足及睡懶覺、不按時吃早餐等。至于對每天要做的廣播操、眼保健操等則是照葫蘆畫瓢,比畫比畫而已,心不在焉的現象屢見不鮮。
4.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
4.1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貫徹“健康第一”應該從體育教學三個基本因素入手:第一,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認識,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探索和反思。第二,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敖】档谝弧钡闹笇枷胍笪覀冊诮虒W中不僅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重視學生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習慣和自我鍛煉能力,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第三,注重教材及體育環(huán)境建設。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注意教材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讓學生在能完成的基礎上關注體育,并喜歡上體育,對體育成績考核與評價,應以學生的“健康”為核心,強調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注重個別差異,進行綜合評價。教學主管部門要在體育教學硬件上給予支持和政策上的傾斜,加強學?;A設施建設,使學生擁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較為齊全的運動設施等,并且要多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4.2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硬件建設,為學校體育教育活動提供基本平臺。
學校體育教學硬件建設是搞好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搞好各項學校體育的基本保障。因此,政府應該在已有體育設施的基礎上,加大中小學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學校體育基礎教學硬件建設,使學校體育基礎設施與學校教學需求相適應。如沒有條件改善的學校應因地制宜,發(fā)揚自力更生的精神,發(fā)動師生修建簡易運動場,自制簡單體育器材,緩解經費和場地器材缺乏的矛盾。
4.3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完善與增強體質相適應教學體系。
4.3.1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競賽性強的體育教學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自主把鍛煉身體融入娛樂之中,從中享受體育的快樂,對體質健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目前,隨著《課程標準》的實施,內容資源明顯缺乏,滿足不了現代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對此,我建議:第一,改變傳統以基礎技術為主的教學內容,多采用游戲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技能,增強體質。第二,開發(fā)民間體育游戲。民間體育游戲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百玩不厭的特點,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活躍課堂氣氛,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且讓民間體育游戲在學生中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建議把當地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延伸到教材中,豐富教學內容。
4.3.2體育組織的運用。利用師生交流會、體育健康專題講座、家長會議等形式大力宣傳體育鍛煉與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并定期舉行多種形式的娛樂競賽或競技比賽,要求家長主動參與,組織和指導社區(qū)體育,開展體育教育第二課堂。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體質健康的責任意識,因為家長是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有義務和責任使孩子接受體育教育,為孩子營造和諧健康的體育鍛煉氛圍。
4.4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發(fā)揮政府的導向作用。
小學生體質健康持續(xù)下降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建議》(中發(fā)[2007]7號),政府深入貫徹落實該文件,大力宣傳學校體育工作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fā)揮政府在社會各界和人民中的導向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真正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每天從事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能明顯改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能明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能改變學生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鍛煉興趣,有助于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因此,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大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督查力度,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對學校第一責任人年終考評的重要內容,以及對學校督導及評估指標體系。
4.5加強多方面的聯手,培養(yǎng)學生體質健康鍛煉意識。
體育意識是體育行為的先導,體育意識促進體育行為的發(fā)生。任何一種教育活動本身都是教化和內化的統一。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而言,體質健康教育的內化是終其一生的過程,畢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最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依靠外力向學生灌輸知識、傳授技能、組織鍛煉,雖可以收到一定和一時的效果,但很難持久。因此,只有通過多方面聯手,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鍛煉意識,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體質健康。
5.結語
國務委員劉延東在《迎奧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推進會》講話中指出:“全面小康,必須全民健康,一個青少年體質孱弱的國家不可能成為現代化強國?!庇纱丝梢?,青少年體質健康是國民健康素質的基礎,他們體質健康狀況關系中華民族的健康素質。當然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是個長期又艱巨的任務,必將經歷一個復雜又艱苦的發(fā)展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體育工作者共同研究與探索,把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真正歸入學校教育教學軌道。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編.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0-113.
[2]劉靖南,許明榮,謝東.廣西體育論文與教案集[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34-235.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S],中發(fā)[2007]7號.
[4]袁建剛,錢建龍.一小時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影響效果的比較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1999(2):86-88.
[5]楊志賢.從《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看大學生的體育意識[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9):68-71.
[6]國務委員劉延東在迎奧運全面億萬學陽光體育運動推進會上講話[J].中國學校體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