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香
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龔成香
目的:觀察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6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采用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觀察不同的護理模式下各項指標的改善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0.59%(P<0.05),觀察組PSQI較對照組高,S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護理中應用,能夠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情緒,改善或消除焦慮情緒,使睡眠質量得到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全程優(yōu)質護理;老年人;失眠合并焦慮;效果觀察
失眠又稱維持睡眠障礙,主要指睡眠狀態(tài)無法保持或入睡困難而導致睡眠不足。老年患者失眠的臨床癥狀有睡眠質量差、夜不能寐等,會導致患者焦慮、煩躁甚至是恐懼等負面情緒[1]。而過分的焦慮等情緒又會造成失眠的進一步加劇,很容易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以采用優(yōu)質全面的護理模式對于患者睡眠質量和焦慮情緒的改善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旨在觀察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失眠合并焦慮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1例,女33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32± 3.14)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43±3.09)歲,對照組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71.12±4.8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觀察組自入院起即進行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照組治療期間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包括①環(huán)境護理:入院時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yī)院周邊環(huán)境,為患者安排整潔干凈的病房,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防止強光刺激。床鋪和枕頭均以柔軟為主。夏季室內溫度保持25℃~28℃之間,冬季16℃~20℃之間,減少外界的不良刺激。根據患者自身的生物鐘制定護理計劃。②心理護理:以良好溫和的形象接待患者入院,并讓患者及其家屬盡早了解醫(yī)院周邊環(huán)境,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顧慮。為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告訴患者睡眠深度淺和睡眠時間的減少是老年人的常見規(guī)律,打消其對失眠的恐懼和焦慮心理,激勵患者主動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樹立起與疾病對抗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③睡前護理:有意幫患者建立一些睡前習慣,比如放窗簾、個人洗漱準時完成、睡前與家人和病友道晚安、吃安眠藥、喝熱牛奶、床上靜臥冥想等,并提醒患者每晚睡前準時完成,以形成良好的睡前習慣。睡前避免閱讀刺激性書刊,避免吸煙,飲茶、咖啡、酒等。④睡眠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睡眠的相關知識,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只在有睡意時才上床,避免白天打瞌睡以及午睡。通過減少患者的臥床時間,提高患者內心對睡眠的渴望。⑤生活護理:合理安排飲食,忌過飽過餓,要合理控制食用量。白天可做適當的身體鍛煉,睡前不可劇烈運動。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評分,>7分視為有睡眠障礙;②SAS焦慮自評量表,以50分為分界,>69分為重度抑郁,60~69分中度抑郁,50~59分輕度抑郁;③患者滿意度評價,滿意度調查>90分為非常滿意,80~90分為滿意,70~80分一般,<70分則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1.4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數據的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和SAS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PSQI和SAS評分均優(yōu)于對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護理后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4.12%明顯高于對照70.59%(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和SAS評分比較(分)
表2 護理后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睡眠是機體各項功能自行調節(jié)的一種形式,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身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許多老年患者均因血管以及臟器等機體功能的老化,使大腦供血減少而導致睡眠時間少,睡眠淺等,有研究結果顯示[2],尿6-硫氧褪黑素是也是引起老年患者睡眠障礙的因素之一,因為老年患者的尿6-硫氧褪黑素明顯低于青年人。另外,老年患者常伴有尿頻尿急、咳嗽氣喘等身體疾病,加之獨居、喪偶、退休等精神壓力以及不良的睡眠行為習慣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影響老年患者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況的常見因素。有學者證明[3],老年患者最常見的不良睡眠行為習慣是午睡時間過長以及睡眠時間無規(guī)律等,這兩項所占比例均接近75%,可視為影響老年失眠合并焦慮的重要因素。
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是一對一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醫(yī)護人員從患者的需要出發(fā)進行健康內容的教育,使患者對睡眠形成更深的認知,增強了其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該種護理模式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患者改正不良的睡眠行為習慣,消除患者因失眠而引起的焦慮、恐懼等心理,達到了預防和治療并重的治療目的。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還應注重加強患者家屬的護理教育,以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時,該護理模式注重與患者多交流,通過這種形式能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及時調整護理計劃,幫助患者樹立起對抗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0.59% (P<0.05),觀察組PSQI和SAS評分也顯著優(yōu)于對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全程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實施,對于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情緒,改善或消除焦慮情緒,提高睡眠質量,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有積極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邢賀楠.老年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9(22):224-226.
[2]范祚君.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礙、藥物濫用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15-17.
[3]侯麗霞.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量、不良情緒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2(24):67-68.
A
1004-2725(2016)07-0551-02
730050甘肅 蘭州,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作者:龔成香,E-mail:18714718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