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強| 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以正確的心態(tài)和行為迎接G20峰會
吳偉強| 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G20峰會將在杭州召開,需要市民共同參與。正確的參與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國家意識是指國民對整個國家認知、認同等情感與心理的總和。當全世界的眼光聚焦于杭州的時候,每個市民的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國家形象的折射,因此,市民必須意識到,自身的行為不是純粹的個體行為,是國家形象和國民素質(zhì)的共同組成部分,這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所以應該培育市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在這個問題上,要解決好“動”與“靜”的關系問題。最高規(guī)格的國際會議在杭州舉行,每個市民都有內(nèi)心的“激動”,也不排除多數(shù)市民想“做”點什么。但須知,內(nèi)心的激動并不一定需要過大的動作,有時候平靜也是一種行為,甚至是一種更好的行為。
市民必須意識到,自身的行為不是純粹的個體行為,是國家形象和國民素質(zhì)的共同組成部分,這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中華文明,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基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現(xiàn)出來的泱泱大氣,這種大氣就是寵辱不驚。平靜以待、舉止優(yōu)雅,是市民參與G20的最好方式,應抑制任何過分的、非常規(guī)的、過于不自然的、唯恐別人不知而總想急于表現(xiàn)的騷動的心態(tài)和行為。
公民意識圍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反映了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guī)范,等等。在G20的背景下,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并增加了個人與外國以及外國人的關系,而且處理管理的方式,直接處于全球媒體的注目之下,具有“放大效應”。市民應以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行為方式體現(xiàn)責任意識、公德意識。
在這個問題上,要處理好“為”與“不為”的關系問題。由于一直以來國民教育、公民意識教育與知識教育并不完全匹配,市民在認知水平上參次不齊,最為嚴重的問題是在“個人中心主義”意識的趨勢下,很多人不注意“自我行為邊界”。因此,應該教育市民對自己的行為邊界有良好的認知,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明確個人行為的基本準則就是“不給他人添麻煩”,在社會生活中更多“以他人的評價為自我評價”,強化“外在約束力”并將其內(nèi)化為“內(nèi)在約束力”。這樣,排隊上車、不搶座位、禮讓斑馬線、不大聲說話等,就會成為“自我追求”,并可從中得到愉悅。
市民意識是指社會中的個人對自己獨立價值追求的自覺意識,還應該懂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市民共同體中,要成為其中一員來保護環(huán)境?!俺鞘械目諝馐谷俗杂伞保@種“自由”來自個人的獨立性和對惡的行為的排他性。但是檢查一下我們在許多方面的意識,不少是相當原始和混亂的,與杭州“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精神并不相符。比如說,一些市民認為自己與城市事務關系不大,權利不多,因而不愿多承擔義務,市民對“善、惡、美、丑”的認知也未必完全一致,等等。
在這個問題上,要堅決以“真善美”反對“假惡丑”,關鍵點在于抑制各種“低俗”表現(xiàn)。這種低俗是“認知缺陷和自約束意識缺失”與“城市的喧囂和繁雜”的綜合體。例如,視覺污染。唯恐他人無視自己的信息,競相爭奪眼球。動輒彩旗招展,口號式大幅標語滿天飛,廣告造型怪異、體量龐大,還有各種LED動態(tài)提示和警示,城市建筑格局、色彩和元素雜亂無序。再如,聽覺污染。唯恐他人無視自己的作為,時刻引人關注。動輒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高音喇叭、招搖過市、喧囂無度。壓迫式的關懷無處不在。這是太想表現(xiàn)、太想獲取、太想給予的潛意識的外化,是自我中心主義和缺乏自信的矛盾綜合體,也是對他人的低估和蔑視。須知“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簡約是一種品質(zhì),而且是一種高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