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海燕窩”又叫“海底燕窩”,它其實是一種紅藻,和燕窩沒有關系。這種藻類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名字,比如麒麟菜、珊瑚草等,它盛產(chǎn)于菲律賓、中國、印尼等地,是一種生長迅速、生長期短的經(jīng)濟作物。這東西其實一點都不稀奇,宣傳語說它“對生長條件非??燎蟆薄ⅰ爱a(chǎn)量有限”、“極為珍貴稀有”,不過是為了讓消費者愿意付高價的忽悠而已。
實際上,它的主要用途是提取卡拉膠。種植這種紅藻是菲律賓的重要產(chǎn)業(yè)之一,年產(chǎn)量多達十萬噸的量級,產(chǎn)值上億美元??ɡz是一種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增稠和成膠性能,在食品、日化產(chǎn)品和藥品中用途廣泛。作為食品添加劑,在各類需要成膠、增稠、穩(wěn)定的食品中,都能有用武之地。
膳食纖維的“排毒”純屬胡扯?!芭哦尽北緛砭褪莻€偽概念,硬要說的話,也是人體的肝腎等器官自己去“排毒”,吃什么食物也無助于這個系統(tǒng)的運行。至于“降脂”,前提是用膳食纖維代替其他有熱量的食物,從而減少熱量攝入:能夠減少多少熱量取決于代替了多少其他有熱量的食物。而這又不需要“海燕窩”或者哪種特殊食物來達成,只要是膳食纖維就可以——比如豆渣,價格便宜量又足,膳食纖維之外的營養(yǎng)成分還讓“海燕窩”望塵莫及呢。
再如“植物膠原蛋白——美容健骨”這一說法, 所有的膠原蛋白都來自于動物,世界上不存在“植物膠原蛋白”這種東西。不過,這個說法倒也有一定來歷。在食品工業(yè)、日化工業(yè)以及醫(yī)藥行業(yè),明膠作為增稠劑、穩(wěn)定劑、成膠劑廣泛使用。而卡拉膠也有類似功能,在很多配方中,可以用它來代替明膠,所以卡拉膠也被稱為“植物明膠”。而這種稱謂,指的只是質地和性能上的相似,與營養(yǎng)和健康功效都毫不相關。(解答人云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得了銅牌,為什么比得了銀牌還高興?
“啊?第三啊?噢那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北京時間8月9日上午9:30分,中國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奪得了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銅牌,賽后她不改樂觀本色,仍用快樂的表達感染了所有觀眾。
拿第三的人竟然比拿第二的人更加開心?這只是個例,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還真有人做過研究——20世紀90年代,康奈爾大學和托萊多大學的研究者們就探索過銀牌和銅牌得主對結果的滿足度,并且分析了兩者差異背后的原因。
反事實思維有不同的方向:當你想象過去已發(fā)生的事件,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滿足某種條件,就可能會出現(xiàn)比真實更好的結果的話,就是所謂的上行反事實思維,例如“如果我多買點這個股票,我就能賺得更多”。相反,如果你想象中可能發(fā)生的情形比現(xiàn)實結果更糟,例如“幸虧我已提前清倉,要不私房錢全賠光了”,那就是下行反事實思維。
不同的反事實思維會帶來不同的情緒反應。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上行反事實思維多引發(fā)負面情緒,使人對未得到更好的結果感到后悔和自責;下行反事實思維則使人意識到已避免更壞的結果,因而產(chǎn)生幸福和滿足等正面情緒。
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說,研究者們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后,請來了20名并不知道研究目的的人員,讓他們對18位銅牌得主和23位銀牌得主在剛剛得知自己名次后以及領獎時的情緒進行評價。另外10名評價者則評價了9位銅牌得主和13位銀牌得主在接受采訪時的情緒。
最后,他們還聯(lián)系了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各種比賽中獲得第二或第三名的運動員115人(銅牌55人,銀牌60人),請他們直接對自己的情緒做出評估。與假設一致,四種測量方式所得到的結果都指向一個推斷:銅牌得主確實比銀牌得主要更開心。而在這種現(xiàn)象背后起推動作用的,可能正是運動員的反事實思維。(解答人李文岐:社會心理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