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再現(xiàn)
請根據(jù)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shè)備,在寬廣無垠的網(wǎng)絡(luò)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xù)手捧傳統(tǒng)的紙質(zhì)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jié)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wù)劇拔业那啻洪喿x”。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標題;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考題解析
2016年天津高考作文仍然是給材料限話題的自命題作文。材料針對當今閱讀方式多元化的現(xiàn)狀,談到當代青年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考生談?wù)劇拔业那啻洪喿x”。
閱讀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話題,在寫作內(nèi)容上并無難度;同時這個話題的內(nèi)涵比較寬泛,在構(gòu)思行文和具體表達方式上又給了考生充分的靈活性。而“我的”和“青春”兩個限定詞又給作文的具體內(nèi)容限定了方向,不失為一個張弛有度的文題。
理解和構(gòu)思本篇文題,首先要抓住話題中“我的”和“青春”兩個關(guān)鍵詞,然后還要“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jié)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來行文:“我的”,意味著文中所寫有關(guān)閱讀的內(nèi)容應(yīng)以個人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經(jīng)歷為主;“青春”,意味著所寫閱讀經(jīng)歷應(yīng)該是在自己的青春時期發(fā)生的,說得簡明些,應(yīng)該是在自己的中學時代發(fā)生的;而且全文要以閱讀方式為寫作重點,并且要寫出個人對于閱讀方式的思考,最好能對不同的閱讀方式進行辯證的分析比較。在高考閱卷的實際過程中也是以上述要點為主要判分依據(jù)的。其實,青春時代讀書求知的過程也是人生美好的成長過程。寫作本文時,如果考生能夠?qū)㈤喿x求知的話題融入自己青春成長的大背景中,就可以寫得更加文情并茂,達到內(nèi)容和形式的雙高峰。
“青春閱讀”所針對的青少年閱讀乃至全體國民的閱讀問題,也是我們當下應(yīng)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大問題。在全媒體時代,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方式,已經(jīng)迫使我們審視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優(yōu)點與局限,當然反過來,我們也應(yīng)該對當下流行的快餐式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缺點與不足進行深入思考。
仔細分析近幾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題不難發(fā)現(xiàn),引導考生思考如何從學習中獲取知識進而懂得生活并了解人生,一直是其萬變不離其宗的母題,如2013年的“——而知之”,2014年的“智能芯片”,2015年的“范兒”,這些文題既能完成人才選拔的使命又能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實屬難能可貴。
只有書香如故 天津一考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睍敲總€人最好的良師益友,而對于青年人來說,好書更是勝過顏如玉、黃金屋,它是支持我們成長的不竭動力。
時光的車輪已經(jīng)碾過E時代,人們閱讀的方式也已經(jīng)變得五花八門,更多年輕人喜歡用電子設(shè)備閱讀,也有偏愛傳統(tǒng)者依舊捧著書卷細嗅書香。而我更喜歡兩者的結(jié)合,因為不論用什么方式閱讀,我都聞得到書香如故。
在地鐵上、公交車里,我喜歡掏出手機,看一看艾薩克森筆下的喬布斯,追尋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想一想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體會他對成功的理解和感悟。在這樣喧囂的環(huán)境中,手機閱讀方便快捷,可以讓我屏蔽喧鬧,感受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精神與魅力。
早餐時,我喜歡打開電腦,通過聽書軟件細細聆聽主播對經(jīng)典著作的見解與感受。在這段雙手并不自由的短暫時間里,這樣的“悅讀”可以讓我抓住每分每秒,與經(jīng)典著作來一個美麗邂逅。
下午或傍晚,我喜歡沏上一杯香茗,放幾首輕音樂,打開書卷嗅書香:或是隨著塞林格守望麥田,或是隨著簡·愛追求幸福,或是體味段譽木婉清明明相愛卻難逃命運捉弄的惋惜與心痛。這樣一段悠閑的時間,最適合與名人一起在經(jīng)典名著中暢快遨游。
杜拉斯說:“每一本書都是漫漫長夜?!蔽业拈喿x方式多種多樣,因為在我看來,書的外表和形式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它豐富而又發(fā)人深省的內(nèi)容。
美國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眾多觀眾面前,主持人將一張二十美元的紙鈔用手折,用腳踩,直到它面目全非,臟亂不堪。這時,他拿起紙幣詢問大家,誰想要這張鈔票。不出所料,會場內(nèi)的大部分人都舉起了手。鈔票不會因其外表的丑俊而貶值或升值,知識亦然。無論是被顯示在光亮的屏幕上,還是被印刷在泛黃的紙頁上,它都不會變。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弊x電子書的人不必嘲笑別人落伍,讀紙質(zhì)書的人也不必感慨他人膚淺。對于青少年來說,最珍貴的是那顆學無止境的渴求之心。
有時,我喜歡在手機上享受輕松閱讀;有時,我喜歡捧著書卷細嗅書香。手機上的白底黑字也好,書卷上的一張一頁也好,我都聞得到,書香如故。
教師點評
本文準確地抓住了文題的要求,全文緊緊圍繞“我的”“青春”“閱讀方式”行文,思路明晰,不枝不蔓。文章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出了在不同閱讀情境、閱讀方式下讀書的不同感受,但又都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讀書收獲,最后很自然地點題:不管是什么樣的閱讀方式,“都聞得到,書香如故”。在緊張的高考考場上,能夠如此準確地抓住命題的要求,從容道來,既能信手拈來一些名人名句,還能貼緊中心毫不游離,很是不錯。文中談到時代變遷帶來閱讀方式的變化時,表現(xiàn)出一種兼收并蓄的成熟態(tài)度,能于各種形式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各自的優(yōu)長,這種理智的求學精神正是使廣大青年能學富五車的思想基礎(chǔ),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本文在高考中得到了55分以上的高分,正說明了一切。
(孫超)
不拘一格,閱讀青春 天津一考生
屏幕輕點,五光十色的各類信息翩然而至;鍵盤輕敲,有聲有色的多彩世界呈現(xiàn)眼前;墨卷輕展,縱貫千載的博大智慧醍醐灌頂;耳塞輕旋,古圣先賢的諄諄教誨響在耳畔。廣征博采,不拘一格,借助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我樂享求知的青春。
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畫竹如此,閱讀亦如此。尋求多元閱讀,走過燦爛青春,我的閱讀,我做主。
1994年,互聯(lián)網(wǎng)走入我們的生活。借助輕巧便攜的電子設(shè)備和無處不在的網(wǎng)絡(luò),電子閱讀使我們幾乎榨干了時間海綿里的水。隨著比爾·蓋茨、霍金等名人微博的開通,在線獲取最新博文成為時尚,電子閱讀帶給了我們其他閱讀方式難以給予的好處。
電子閱讀,讓渴求知識的我們以最青春最時尚的方式,汲取營養(yǎng)。
張潮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而今,借助多媒體手段,經(jīng)典的“山水”得以復現(xiàn)眼前,讓我們以更直觀的方式領(lǐng)略其風采。我曾見識莊園中簡·愛的倔強,也曾在霧都隨孤兒流浪;我曾走過卡西莫多的囚房,也曾沉醉于雨巷姑娘久久的張望。一道菜講究色香味俱全,而多媒體技術(shù)為我補全了這份閱讀的色香味,讓我更加明白曉暢地體味經(jīng)典名著。
多媒體閱讀,一幀一景如在眼前。青春,有聲有色。
當然,很多“菜譜”久已失傳,難以展現(xiàn)。這時,我就會選擇傳統(tǒng)的紙質(zhì)閱讀去一探究竟。他曾身佩香芷,高唱九歌;他“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般高潔,他“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般俊逸,他“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般堅貞……讀一本好書,正如與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在穿越千年的故事中,感受他們思想的深邃,體味生命的張力。他們?yōu)槲抑赋銮啻撼砷L的方向。
曾經(jīng)“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但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有時我們要做出最佳選擇,會比古人難得多。不過我想,只要學會全面比較,辯證分析,因人、因地制宜,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網(wǎng)絡(luò)閱讀,信息豐富,但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紙質(zhì)閱讀,經(jīng)典雋永,但不能沉溺于咬文嚼字。兼收并蓄,取長補短,不拘一格,閱讀青春。
老舍在《小病》中說:“生命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鼻啻旱拈喿x更是如此,我用不拘一格的多元閱讀方式,閱讀青春,為青春添色增彩。
從雨撣霜葉到云遮秋雁,季節(jié)變遷,唯有書香盈滿軒窗小室。不拘一格,青春閱讀正當時。
教師點評
本文開篇即以整齊劃一的排比句群,展示各種閱讀方式的特點,順勢提出不拘一格多元閱讀的觀點。文章從電子閱讀到多媒體閱讀再到紙質(zhì)閱讀,結(jié)合名人事例,縱論各種閱讀方式的利弊長短,最后以“不拘一格,青春閱讀正當時”扣題,行文層次非常清晰。文中所引事例,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書本到網(wǎng)絡(luò),古今中外,橫跨各界,顯示出作者豐富的素材儲備。所引詩句和名言均能點明閱讀這一主題,而且還能隨著行文由淺入深,使文章既增文采又顯文脈。最后在“從雨撣霜葉到云遮秋雁,季節(jié)變遷,唯有書香盈滿軒窗小室”的優(yōu)美意境中點題,令人讀來心生向往。本文也是一篇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
(孫超)
深淺之美 天津一考生
如今,地鐵里、公交車上捧著手機、平板電腦的人比比皆是,鼓吹淺閱讀的學者大有人在,呼吁回歸紙質(zhì)書籍深閱讀的專家更是不可小覷,仿佛二者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墒聦嵳娴氖沁@樣嗎?
我總是懷念那個時代,那個包容開放的盛唐。在那里,既有珠落玉盤的琵琶,亦有高山流水的琴瑟;既有筆走龍蛇的書法寫意,亦有潑墨山水的梅蘭竹菊;既有太白的酒中詩,亦有子美的夢中淚;還有西域的歌舞,東夷的雜技……大唐的包容,凝集在那寬袍大袖之問。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包容,長安城才迎來諸國來朝。
思及此,當所謂的專家對“90后”新銳文學不分青紅皂白地嗤之以鼻時,當深閱讀與淺閱讀定要一爭高下時,我們是不是早已忘了古人的智慧:文化本該是包容的。深閱讀與淺閱讀本是各有千秋,各擅勝場;本該和諧共處,相輔相成。
若是你迷戀于電視與電腦呈現(xiàn)的快餐文化,沉醉于觥籌交錯、聲色犬馬的名利場,請慢一點兒,感受深閱讀之美吧。
深閱讀中,我們得以重溫曲水流觴的歷史溫情,見證望月懷遠的歷史柔情,目睹重陽登高的歷史場景;為李煜不能上書韜略、下寫情愁而嘆息;為趙估不能左手國策、右手花鳥而哀婉;為納蘭難以口吟妙詩句、手斬胡虜頭而無奈……深閱讀,使青春中的我少了一分浮華與躁動,多了一份典雅與深沉。
若是你期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請快一點兒,感受淺閱讀之美吧。
淺閱讀中,我們看到了路人面對危難者的漠然表情,也看到了大學生傾注愛心的麻風病村莊;看到了官員們匆忙進修的茫然無緒,也看到了研究生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圖書館;看到了選秀歌手引人嘩然的洋相百出,也看到了普通公民見義勇為的感人時刻……淺閱讀,使青春里的我少了一分柔弱,多了一份擔當。
社會巨變的當代,需要我們借鑒古人的淡然,亦需要我們承擔社會的責任。需要我們體會深閱讀之美,也需要我們品味淺閱讀之味。青春中的我,深閱讀與淺閱讀交替往復,而我希望,你亦如此。
生于斯世,何不欣然享此“深淺與共”之美!
教師點評
本文自始至終圍繞著深閱讀與淺閱讀行文,衡量比較,各析短長,最后得出閱讀應(yīng)該“深淺與共”的結(jié)論。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明晰,旁征博引,貫通古今,名人事跡和凡人事例相互映照,排比對比比比皆是,無一不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
但遺憾的是,本文對文題的審讀分析不夠準確,沒有更全面地論及“閱讀方式”這一話題,也沒有多談自己的“青春閱讀”。所以,本文有大題小做之嫌,在高考判卷中被判為二類文,分數(shù)低于50分。由此可見,仔細審題,抓住命題的要害,是考試作文最需要把握住的一點。
(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