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在亞馬遜漂流,我們乘坐木質(zhì)快艇。河面寬闊,河道通暢,我們這些飽受交通擁堵困擾的都市人,對這快捷的水上出行嘆羨不已。
沒想到,正當大家交口稱贊時,快艇停了下來??焱е苓呌形辶鶙l獨木舟,舟上的人正在下網(wǎng)撈魚。我們完全可以穿過去,為什么要停下來呢?
船長揭開了謎團:我們的快艇馬力足、動力大,如果不減速慢行,肯定會影響到他們打漁,甚至可能掀翻獨木舟。
因“文明禮讓”而在烈日下汗流浹背的我們,看到漁民那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心情也變得美好起來。
叢林中的便攜廁所
徒步探險亞馬遜熱帶雨林前,當?shù)貙в谓o我們講解注意事項。他尤其強調(diào),不能從雨林中帶走任何東西,也不能留下任何垃圾。
有人問:“如果需要在叢林里方便,那該怎么辦?”
導游回答:“大家徒步的時間一般在兩小時以內(nèi),行前請盡量少喝水。我也會準備一個便桶,以備不時之需?!?/p>
我不由得好奇,真有必要攜帶一個便桶么?
天氣酷熱,大家還是忍不住喝多了水。徒步穿越雨林一個多小時后,還真有不少人想上廁所了。
導游取出一個黑色的塑料包,幾下擺弄,像變戲法似的,一個形似馬桶的便桶出現(xiàn)了。他找到一棵幾乎被蛀空的大樹,將便桶放進碩大的空心樹干里,一個便攜式廁所便生成了。
大家分男女輪流上完新奇別致的廁所后,導游用繩子扎緊桶口,然后一路提著。顯然,他要把便桶拿到指定地點去處理。便桶分量不輕,導游兩手交替,衣服很快濕透了。
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默默地看著他不再說話。
這個我們眼中貧窮落后的蠻荒之地,給我們上了生動文明的一課。
原始部落里的尊嚴
我們乘坐的“亞馬遜之星”游輪上有一支快樂的樂隊,名叫“強壯的猴子”。
樂隊成員其實就是船員,個個都是膚色黝黑的強壯小伙子。游輪航行時,他們各司其職:舵手、大副、二副;游輪靠岸休息時,他們是快樂的樂手,人人持一件樂器:吉他、月琴、手鼓。我們喝著香檳紅酒,吃著烤魚大蝦,隨著樂曲跳起歡快的舞蹈。
領(lǐng)隊說,“強壯的猴子”演奏的樂曲都已經(jīng)制成了CD,如果我們愿意購買,他們將用賣得的錢來改善亞馬遜原始部落村民的生活。
我們紛紛購買CD,還有人提出捐款,立刻得到大家的響應(yīng)。
沒想到,“強壯的猴子”收下了我們購買CD的錢,卻驕傲地拒絕了捐款。船員們說,這里的村民不接受施舍。
這樣的自尊似乎有點矯情,他們畢竟有一份不菲的薪水,未必能了解貧窮的原始部落村民對金錢的渴望。
第二天,我們?nèi)チ艘粋€叢林里的村落,村子里的草房有點像湘西吊腳樓,很破敗。石頭上擱幾塊鐵板,就是做飯的爐灶,屋子里連最簡易的生活用品也不齊全。
村里原來有一所小學,卻被洪水淹沒了?,F(xiàn)在,孩子們只能跑到幾十里地外的鄰村去上學。
船員們采購了一批學習用品,分送給每個家庭的孩子們。我們要給孩子們捐款,陪同的船員再一次告誡我們:“不要給他們錢,如果你們想幫助他們,可以買一些他們制作的工藝品。給他們錢,會使他們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以為可以不勞而獲,這會使他們的價值觀產(chǎn)生混亂,對他們沒有好處?!?/p>
船員的話讓我震驚,在我們國家,捐款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無論是老少邊窮地區(qū),還是天災人禍的降臨,等待捐助是人們普遍的心理。捐助者多少有點施舍的味道,被捐助者也往往心安理得,而感恩之心并非人人都有。
我從一個當?shù)嘏⑹掷镔I了一條小木船和一串曬干的果子項鏈。女孩要價30個索爾,我給了她100索爾,她卻堅決將70個索爾塞回我手中。我推了幾次推不掉,只好又買了一只紅木雕刻的海豚和一把蒲扇。
女孩開心地笑了,那笑容真的很美。
我們探訪了一個印第安原始部落。
村寨破落,房子四面透風,木柵欄就是墻壁,屋頂是厚厚的茅草。每家門前都有樓梯和長回廊。
我們走進村寨口的一戶人家,一對貌似姐弟的孩子在樓梯上坐著,穿著草衣,光著腳丫。我們走近時,他們站了起來,臉上露出友好的微笑,一點也沒有驚惶之態(tài)。
我注意到,姐弟倆身后的木柵欄上,停著一只碩大美麗的鸚鵡。一身翠綠,羽冠到眼睛外的一圈毛色卻是鮮紅的,尖喙和利爪呈灰白色,泛出一層凜冽的銀光。
“這么漂亮的鸚鵡怎么會在這里?沒關(guān)起來,為什么也不飛走?”我忍不住詢問向?qū)saier。
Usaier說,這只鸚鵡是孩子們養(yǎng)的寵物。
“他們這么窮還養(yǎng)寵物?”
“為什么窮就不能養(yǎng)寵物呢?”向?qū)Ш髞砀嬖V我,這只鸚鵡是從雨林里飛來這戶人家的,當時可能被猛獸攻擊了,腿部受了傷,羽毛上都是血,是姐弟倆給它療傷,又喂它食物。從此鸚鵡就留了下來,成了姐弟倆的小伙伴。
以前見過的鸚鵡,都是關(guān)在籠子里,學說人話以邀寵的。有位朋友家里養(yǎng)了一只巴西鸚鵡,買來就會唱《東方紅》。家里每來客人,鸚鵡必表演,逗大家開心??墒牵侵畸W鵡始終是被束縛的。越受主人寵愛,它離動物的天性越遠。
而眼前這只鸚鵡,和小主人同處一屋,給它自由,它也不走,完全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員。那是一種人與動物的真摯情感,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狀態(tài)。
原以為走訪印第安人的原始部落,看到的必然是落后與貧窮,沒想到卻是那樣一種現(xiàn)世中幾乎消失殆盡的溫馨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