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十九
1706年,武英殿總監(jiān)造赫世亨得到康熙皇帝的圣旨,要他去找巧克力。于是,他找到羅馬教廷派來的特使鐸羅,向他要了150塊巧克力。然而,康熙皇帝卻不想吃了。
康熙四十五年(1706),武英殿總監(jiān)造赫世亨得到皇帝的圣旨,要他去找巧克力。接到皇帝“要巧克力”的圣旨,武英殿總監(jiān)造赫世亨并沒有眼前一黑,因為皇帝給他指了一條明路——找羅馬教廷派來的特使鐸羅。
先介紹一下這兩位人物。赫世亨的職務(wù)是武英殿總監(jiān)造,這個職位主要的工作是負(fù)責(zé)管理刊刻圖書??滴跏辏?673年),康熙下令在武英殿設(shè)立刊書局,武英殿就成為清代國家修造、刊刻圖書的中心,刻印了浩如煙海的欽定圖書,包括《十三經(jīng)注疏》《二十四史》《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這些書后來被稱之為“武英殿本”或“殿本”。
不過赫世亨的工作遠(yuǎn)非修書一項,皇帝對他非常信任,交給他一堆雜事,比如為皇帝找書,供應(yīng)紙筆、扇子,管理宮中病人的醫(yī)療和康復(fù)情況,還有負(fù)責(zé)跟西洋人交流。
在那個時候,有很多歐洲人跑到中國,帶來西方的藥物、天文、數(shù)學(xué)和新發(fā)明,康熙皇帝很高興,允許他們在中國自由活動。其中一些人還在清朝宮廷當(dāng)官??滴踝嗾壑谐霈F(xiàn)的來華傳教士有108人之多,跟《水滸傳》里的好漢一樣。
而特使鐸羅出生在意大利都靈,他年輕的時候努力學(xué)習(xí)神學(xué)、教規(guī)和民法,在羅馬得到教皇克萊門特十一世的贊賞,成為派往印度和中國的特使。1705年12月4日,鐸羅抵達(dá)北京,康熙皇帝友善地接待了他。
在1706年農(nóng)歷五月,康熙皇帝突然找到赫世亨,讓他去問鐸羅要巧克力。康熙的原話是:“著赫世亨至鐸羅處,倘若鐸羅多帶有deriyaga,可以求取,若少則勿取,可捎信到廣東后尋得,寄來亦可?!?/p>
Deriyaga是當(dāng)時的一種神奇的西藥,據(jù)說是用幾種毒蛇為原料制成。Deriyaga這個名字是從滿文音譯過來的,所以具體是什么現(xiàn)在誰也搞不明白。被金雞納霜治好瘧疾的康熙皇帝,一直對西方的藥物非常感興趣,有什么新藥都要看看療效,還賞賜給大臣。
重點是接下來的一句:“若有cokola亦求取?!盋okola,也是從滿文的奏折里音譯過來的寫法,它的意思正是巧克力。
總監(jiān)造赫世亨的職場辦事指南
赫世亨立即去拜訪了特使鐸羅。康熙四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赫世亨回奏康熙皇帝說:“鐸羅送與cokola有一百五十塊。據(jù)鐸羅言稱,已留有夠用之deriyaga,而cokola僅有一百五十塊,眼下無甚可用之處,且從呂宋地方不久又要送來cokola,一俟送來,即可多送與爾?!?/p>
赫世亨向鐸羅要來了150塊巧克力。他找了專業(yè)人士來鑒定這些cokola到底是什么。
西洋醫(yī)師鮑仲義向赫世亨講述了cokola的配方:“出產(chǎn)美洲和呂宋(菲律賓)。共用八種原料配制而成,其中肉桂、秦艽、沙糖三種原料,中國亦有。而gagao、waniliya、anis、ajuete、megajuoce此物種原料,此地不產(chǎn)。”
顯然,無論是康熙皇帝,還是赫世亨,都把cokola當(dāng)做是一種西洋藥物。所以鮑仲義用中國人好理解的方式講述了它的特性:“性溫而味甘苦”。
赫世亨又問他,這個cokola怎么吃?那時候巧克力主要還是作為一種飲料,而不是直接吃。所以鮑仲義說:“飲用cokola時,將cokola放入銅制罐子或銀制罐子煮開之糖水中,以黃楊木捻子攪勻之后,可以飲用。”
這還不夠, 赫世亨還去找另一個傳教士徐日升(Thomas Pereira,葡萄牙人)核實了一下,證明鮑仲義所說不差??上?,他離皇帝的要求還差了一點點。
康熙表示,那就不吃了
康熙皇帝看了赫世亨的奏折,批道:“知道了。鮑仲義言味甘苦而性溫,但未言益于何種身體、治何種病,甚為欠妥。著再問?!?/p>
三天后,五月二十七日,赫世亨再次上奏。他說:“據(jù)鮑仲義言,cokoladi非藥物,猶如ameriga(美洲)地方之茶葉,一日或一次或兩次飲用。凡為老人,或腸胃功能弱者,又腹內(nèi)有寒氣者、腹瀉者、消化不良者,均可飲用。尤其在增加胃熱以消化食物方面,頗有益處。內(nèi)熱發(fā)燒者,患有癆病者,蘇醒過來者,痔瘡流血者,以及瀉血者,均不宜飲用?!?/p>
當(dāng)然,這么折騰鐸羅,肯定不是白拿的。作為回報,康熙賜給鐸羅宮廷的食物。據(jù)赫世亨回報,鐸羅對皇帝的賞賜非常感激,說:“前次皇上施恩,鐸羅胃口大開,今又施以此恩,鐸羅瘦弱之軀必會強壯發(fā)胖?!?/p>
康熙皇帝并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覺得興味索然。搞了半天,巧克力不是什么西洋的藥物,只不過是茶一樣的飲品。我們中國喝不慣,又不缺茶,要來做什么。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