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儉清,高凌飛,任涌志,盛尊來,姜 巖,高 利,李艷華
(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
響應面法優(yōu)化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
陳儉清,高凌飛,任涌志,盛尊來,姜巖,高利,李艷華*
(東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總皂苷提取率為考察指標,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乙醇濃度、液料比、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進行優(yōu)化。結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總皂苷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82%、液料比25∶1 mL/g、提取溫度85 ℃、提取時間116 min、提取次數2次,在此條件下總皂苷提取率為(69.655±0.0145) mg/g,與理論值僅相差0.461 mg/g,表明此模型準確可靠,是提取丁香葉總皂苷的可行方法。
丁香葉,總皂苷,響應面,提取工藝
丁香葉為木樨科(Oleaceae)丁香屬(Syringa)紫丁香的干燥葉片。我國是丁香的栽培起源中心,種質資源豐富,丁香屬植物約有32種,我國產27種,其中特有種22種,而歐洲僅產2種,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qū)(如日本、朝鮮、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產4種,美洲則完全沒有。藥用價值早為民間所認知,其水煎劑用于治療暴火眼和痢疾。對丁香葉大量研究發(fā)現,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熱、燥濕、抗氧化、解毒、消炎和麻醉等作用。通過對丁香葉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發(fā)現,丁香葉含有多種活性成分,例如:有機酸類、揮發(fā)油、總黃酮、總酚酸和總皂苷等成分[1-3],而目前對于丁香葉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幾種物質上,對總皂苷的研究較少。
皂苷類物質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系統的雙向調節(jié)、抗疲勞、抗癌、降血糖、抗艾滋病毒等藥物活性,此外總皂苷還可以用于高級化妝品、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劑中[4-5]。丁香葉中含有豐富的皂苷類物質,而且與丁香葉的多種活性功能有關[3]。為了使丁香葉更廣泛的應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開發(fā),本實驗在原有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研究基礎上[3],采用響應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法對丁香葉總皂苷的提取方法進行優(yōu)化,優(yōu)選出丁香葉總皂苷最佳提取方法和工藝[6],旨為丁香葉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1.1材料與儀器
丁香葉采自東北農業(yè)大學校園內,經黑龍江省中醫(yī)藥大學李彥冰教授鑒定為丁香葉,采收期為2013年9月;齊墩果酸標準品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乙醇等試劑均為分析純試劑。
UV-8000A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市元析儀器有限公司;DH6000A電熱恒溫水浴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CPA225D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KQ3200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2實驗方法
1.2.1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將丁香葉葉片打碎,粗粉粒徑過2#藥篩,不過3#藥篩,稱取丁香葉粗粉5.0 g,置250 mL圓底燒瓶中,乙醇回流法提取,提取液抽濾后,合并提取液,采用旋轉蒸發(fā)儀濃縮,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備用[5]。
1.2.2波長的選擇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齊墩果酸標準品11.04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5 mL,超聲處理5 min,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其濃度為0.44 mg/mL,以其作為標準品儲備液。吸取齊墩果酸標準品溶液0.05 mL及供試品溶液1 mL于10 mL具塞試管中,水浴揮干溶劑,精密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加塞,搖勻,于60~65 ℃水浴中加熱15 min,取出,流水冷卻至室溫后,加入冰乙酸5 mL,搖勻,在450~900 nm波長范圍內掃描。確定測定波長[3]。
1.2.3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吸取齊墩果酸對照品溶液0.10、0.15、0.20、0.25、0.30 mL分別加入5支具塞試管中,即各試管中標準品濃度分別為0.044、0.066、0.088、0.110、0.132 mg/mL,按照“1.2.2”項下操作,測定吸光度[3]。
1.2.4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單因素實驗分別考察乙醇濃度、液料比、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提取次數5個因子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6]。
1.2.4.1乙醇濃度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當提取溫度60 ℃、時間1 h、液料比20∶1(mL/g)、提取次數為1次時,考察0、20%、40%、60%、80%、100%的乙醇溶液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
1.2.4.2液料比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當乙醇濃度80%、提取時間1 h、溫度60 ℃、提取次數為1次時,考察20∶1、25∶1、30∶1、35∶1、40∶1的液料比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
1.2.4.3提取溫度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當乙醇濃度80%、時間1 h、液料比30∶1、取次數為1次時,考察50、60、70、80、90、100 ℃的溫度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
1.2.4.4提取時間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當乙醇濃度80%、溫度80 ℃、液料比30∶1、提取次數為1次時,考察30、60、90、120、150、180 min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
1.2.4.5提取次數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當乙醇濃度80%、提取時間120 min、溫度80 ℃,液料比30∶1時,考察提取次數1、2、3、4次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
1.2.5響應面實驗設計提取次數為2次時,總皂苷提取率較高,因此確定提取次數為2次的前提下,采用統計分析軟件Design-Expert 8.0.6,根據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實驗設計原理,基于單因素實驗結果,以乙醇濃度(A)、液料比(B)、提取溫度(C)、提取時間(D)為自變量,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Y)為響應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分析法進行實驗設計,因素水平設計見表1[6-13]。
表1 丁香葉總皂苷提取響應面分析實驗設計因素與水平表
1.2.6總皂苷提取率的計算
總皂苷提取率(mg/g)=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濃度×提取液的終體積/原藥材的質量[6]
1.3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為3次重復實驗的平均值,單因素實驗數據運用Origin7.5軟件繪制趨勢曲線圖;響應面實驗采用Design-Expert 8.0.6軟件進行。
2.1測定波長和標準曲線的確定
2.1.1測定波長的確定齊墩果酸對照品在553 nm處有最大吸收,樣品溶液在546 nm處有最大吸收,但在553 nm處也有強吸收,故選擇553 nm為測定波長。
2.1.2標準曲線的確定通過對標準品齊墩果酸的測定,得到吸光度與濃度的方程:A=4.9364C-0.0436,r=0.9996,在0.044~0.132 mg/mL范圍內齊墩果酸對照品顯色后的吸光度與濃度呈良好線性關系。
2.2單因素實驗
2.2.1乙醇濃度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由圖1可看出,隨乙醇濃度的升高,總皂苷提取率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乙醇濃度為80%時提取率最大,即80%乙醇有利于丁香葉中總皂苷類物質的溶出。將80%定為乙醇濃度優(yōu)化的中心點。
圖1 乙醇濃度對總皂苷提取率實驗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rate
2.2.2液料比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由圖2可看出,隨液料比增加,總皂苷提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液料比為30∶1時達到峰值。溶劑量的增加使物料與溶劑接觸面積、溶劑傳質推動力均增大,濃度梯度變大,有利于總皂苷的溶出,從而使其溶出速度和提取率變大。當液料比一定時,提取率最高,隨著液料比繼續(xù)增加,溶劑體積增加使得物料吸附溶劑的量也逐漸變大,從而導致總皂苷被物料吸附而不易溶出[11]。將液料比30∶1定為液料比優(yōu)化的中心點。
圖2 液料比對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liqued/material ratio on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rate
2.2.3提取溫度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由圖3可看出,隨著溫度升高總皂苷提取率也逐漸升高,這是由于溫度升高有助于傳質過程,使分子擴散運動激烈,加快溶質的擴散和溶劑的滲透,有利于總皂苷類物質的溶出。在80 ℃時提取率最高,90 ℃時提取率下降,是由于該溫度可能使部分結構不穩(wěn)定的總皂苷類物質被破壞[3,13]。因此將80 ℃定為溫度優(yōu)化的中心點。
圖3 提取溫度對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rate
2.2.4提取時間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由圖4可看出,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總皂苷提取率迅速上升,在120 min時提取率達到最高,隨著提取時間延長,提取率開始下降,這可能是由于總皂苷類物質發(fā)生了氧化和降解等反應[3,10,13]。將120 min定為提取時間的優(yōu)化中心點。
圖4 提取時間對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rate
2.2.5提取次數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由圖5可看出,隨著提取次數大于2次時,總皂苷的提取率沒有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且提取次數越多,將會給濃縮帶來影響,并造成大量人力、動力和溶劑等的浪費[6]。因此提取次數的最佳工藝確定為2次。
圖5 提取次數對實驗的影響Fig.5 Effect of extracting times on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rate
2.3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優(yōu)化
2.3.1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檢驗基于單因素實驗,采用響應面法對丁香葉總皂苷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乙醇濃度(A)、液料比(B)、提取溫度(C)和提取時間(D)為自變量,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Y)為響應值,根據Box-Behnken的實驗設計原理,得出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四因素三水平的實驗設計結果(見表2)。采用Design expert8.0.6統計分析軟件,對表2數據進行了多元回歸擬合,得下列函數關系:Y=66.76+1.45A-1.2B+0.39C-2.05D+0.97AB+1.52AC+(2.500E-003)AD-3.22BC+(5.000E-003)BD+1.76CD-6.47A2+0.21B2-3.72C2-4.12D2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注:*:差異性顯著p<0.05,**:差異性極顯著p<0.01。
對該模型進行顯著性分析檢驗,得方差分析表(表3)。由表3可知,方程總模型和方程二次型p=0.0107<0.05,表明該模型顯著,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顯著;回歸失擬項p=0.0993>0.05,表明未知因素對該實驗的影響較小。除提取時間外,其余三個因子對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均不顯著,由F值可得各因素對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順序為:提取時間>乙醇濃度>液料比>提取溫度;其中交互項影響均不顯著;二次項影響:B2影響不顯著,C2影響顯著,A2、D2影響極顯著。
2.3.2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條件的優(yōu)化由該軟件優(yōu)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81.84%、液料比25.00∶1、提取溫度84.70 ℃、提取時間115.55 min、提取2次??紤]到實際操作,將以上理論組合校正為:乙醇濃度82%、液料比25∶1、提取溫度85 ℃、提取時間116 min、提取次數2次。進行3次驗證實驗,得到總皂苷提取率為(69.655±0.0145) mg/g,接近預測值69.194 mg/g,表明該工藝優(yōu)化合理。
表2 丁香葉總皂苷提取響應面實驗設計及結果
將響應面分析法用于丁香葉總皂苷提取工藝參數優(yōu)化,確定的最佳提取工藝為:乙醇濃度82%、液料比25∶1、提取溫度85 ℃、提取時間116 min、提取2次。在此條件下丁香葉總皂苷提取率為(69.655±0.0145) mg/g,與理論值接近,表明此優(yōu)化工藝可為進一步開發(fā)功能性食品提供可靠依據。
[1]李博,朱俊訪. 丁香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種類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黑龍江醫(yī)藥,2009,22(4):510-511.
[2]孫強,郭永霞. 丁香葉中總黃酮提取工藝及數學模擬[J].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3,33(14):1145-1149.
[3]郝婷婷,嚴銘銘,郭婷婷,等. 紫丁香葉中總皂苷提取工藝的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6):1424-1425.
[4]Blasa M,Candiracci M,Accorsi A,et al. Honey flavonoids asprotection agents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to human red blood cells[J]. Food Chemistry,2007,104(4):1635-1640.
[5]張華林,李中,周中流,等. 三七葉總皂苷對抑郁大鼠腦內單胺及神經因子的影響[J].現代食品科技,2015,32(1):1-11.
[6]吳燕,盛尊來,高凌飛,等. 響應面法優(yōu)化丁香葉總酚酸提取工藝[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36(2):286-290.
[7]國蓉,李劍君,國亮,等.采用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甘草飲片中甘草酸的超聲提取工藝[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9):187-192.
[8]國蓉,李劍君,國亮,等.采用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甘草飲片中甘草酸的超聲提取工藝[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9):187-192.
[9]李富華,夏春燕,劉燕妮,等.響應面法優(yōu)化蜂膠黃酮提取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20):226-230.
[10]張百霞,郭慶梅,王真真,等.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金銀花總酚酸提取工藝[J].中成藥,2013,35(10):2144-2148.
[11]劉榮華,陳石生,任剛,等. 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yōu)化白茅根總酚酸提取工藝[J].中成藥,2011,33(7):1149-1153.
[12]任鳳蓮,谷芳芳,吳梅林,等. 利用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山楂中總黃酮提取條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06,18(1):126.
[13]李健,張令文,劉寧,等. 苦瓜總皂苷提取工藝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5,26(10):117-119.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saponins fromSyringaoblateLindl. leave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HEN Jian-qing,GAO Ling-fei,REN Yong-zhi,SHEN Zun-lai,JIANG Yan,GAO Li,LI Yan-hu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Total saponins extraction fromSyringaoblateLindl. leav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ethanol reflux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based on a three level,four variable Box-Behnken design(BBD),wa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liqued/material ratio,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time.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82%,liqued/material ratio of 25∶1 mL/g,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85 ℃,extraction time of 116 min and extraction times of 2.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yield was(69.655±0.0145) mg/g. The difference of extract rate between actual value and theoretical value was 0.461 mg/g,therefor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btain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stable and reasonable,accurate and reliable. It was a feasible method to extract the total saponins fromSyringaoblateLindl. leaves.
SyringaoblateLindl. leaves;total saponins;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extraction process
2015-07-21
陳儉清(1982-),男,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動物藥學,E-mail:chen-jianqing@hotmail.com。
李艷華(1970-),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耐藥性研究及新獸藥研發(fā),E-mail:Liyanhua1970@163.com。
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2543021)。
TS201.1
B
1002-0306(2016)10-0320-05
10.13386/j.issn1002-0306.2016.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