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
筆者在讀《千金要方》時,看到這樣一句話“涌泉、然谷主喉痹哽咽寒熱”。我很是詫異,涌泉、然谷兩穴均屬足少陰腎經(jīng),而咽喉為肺、胃所屬,怎么會選這兩個穴位?我將這個疑問應用到臨床當中,發(fā)現(xiàn)點揉涌泉、然谷穴,對咽喉腫痛的治療效果較好。
咽喉腫痛可由肺和胃引起,發(fā)病的原因無非是風熱犯肺,熱邪灼傷肺系,或因過食油膩辛辣之物引胃火上蒸,津液受灼,煎煉成痰而蘊結痰火??芍卵屎砑t腫疼痛,發(fā)熱咳嗽,痰多稠黏等癥狀。治則當清肺、胃之熱,以利咽喉。但從肺和腎的關系來看,“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肺主呼氣,腎主納氣”。也就是說,肺主行水、通調(diào)水道的功能與腎的氣化作用是相互配合的,肺的正常呼吸必須依賴于腎的納氣功能正常發(fā)揮,這與中醫(yī)五行“金水相生”是相吻合的。
足少陰腎經(jīng)起于涌泉穴,然后經(jīng)過然谷穴,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于舌根兩側。從腎經(jīng)之氣的上行路線也可以看出,咽喉腫痛與腎經(jīng)的失調(diào)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腎陰虧損必致津液不能上潤咽喉,肺胃之火乘勢上炎,灼于咽喉而腫痛。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約前1/3與后2/3的交接處,有進陰氣的作用。然谷穴位于足內(nèi)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有龍淵、然骨之別名。點揉涌泉穴可引進腎經(jīng)之氣,如泉涌般而行,進而點揉然谷穴,如撥開云霧般順利上乘,咽喉則受津液的滋潤,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yī)者以雙手握住患者腳前側,用大拇指的螺紋面點患者雙側涌泉穴,5~10分鐘為宜;或以無名指、中指跪指點涌泉穴,所謂的跪指就是將無名指、中指彎曲,以中部指骨關節(jié)用力,其余四指伸開,這個力度比較大,可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體狀況而選擇。然后,以同樣的點法,點雙側的然谷穴,力度可由輕逐漸加重,患者有麻、脹的感覺即可。
揉法:兩側交替進行,先揉患者左腳的涌泉、然谷穴,或揉患者右腳的涌泉、然谷穴,醫(yī)者只需變換體位就可以了。以先揉患者左腳的涌泉、然谷穴為例,醫(yī)者站在患者左腳的同側,以右手大魚際或小魚際按揉涌泉穴5~10分鐘,或以拳揉涌泉穴,拳揉的力度應以患者能忍受為度。然后以同樣的點法,揉左腳然谷穴。最后醫(yī)者變換體位,以左手大魚際、小魚際按揉,或以拳揉患者右腳的涌泉、然谷穴。
點揉涌泉、然谷兩穴均采用平補平瀉法,治療咽喉腫痛可見速效。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