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源,張雅慧,吳詩佳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24)
?
影響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雙向因素分析
吳詩源,張雅慧,吳詩佳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4)
幼兒教師自我認同不僅影響著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而且影響著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幼兒教師自我認同包括個體自我認同與社會自我認同兩個重要的方面,其中幼兒教師職業(yè)的內在價值是促進幼兒教師個體自我認同的主要方面,而幼兒教師的社會交往是阻礙幼兒教師社會自我認同的主要方面。根據(jù)對這兩方面因素的分析,本文試圖提出提高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建議。
幼兒教師;自我認同;影響因素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2.027
幼兒教師自我認同是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校教育有效進行的重要基礎。而在教育變革中,如何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體能動性是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這關系著教育改革的質量和順利進行。幼兒教師的自我認同是影響教師主體能動性發(fā)揮的重要條件,分析影響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雙向因素對當前教育變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一次實地研究①的數(shù)據(jù),對影響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雙向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從心理學的視角看,自我認同是一個人對“我是誰”的穩(wěn)定的、一致的感受。認同的發(fā)展是一個無意識的歷程。社會學觀點認為,自我認同是指在自我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自身以及對自身同周圍世界關系的獨特感覺,它強調對個體自我和社會自我的確認。根據(jù)安東尼·吉登斯的觀點,“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是指個體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歷所反思地理解到的自我。[1]這意味著“自我認同”承認個人經(jīng)歷,并參照這樣的個人經(jīng)歷進行自我反思,從而理解到自我。擁有合理穩(wěn)定自我認同感的個人,會感受到反思性地掌握其個人經(jīng)歷的連續(xù)性,并且能在某種意義上與他人溝通理想的自我,可以說,它是自我認同的核心部分,因為它塑造了使“自我認同”的敘事得以控制理想抱負的表達渠道。簡而言之,自我認同就是一個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并最終尋求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谝陨侠斫猓變航處熥晕艺J同指幼兒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職業(yè),對自身的職業(yè)生活和發(fā)展等進行深層追問、理解和定位,并最終追求自我價值在教師職業(yè)中得以實現(xiàn)的過程。
科恩認為:“‘自我’體現(xiàn)著個人先前掌握的道德原則和其他原則,面具體現(xiàn)著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迫使個人適應的要求。但是,面具之比‘自我’強大不僅是因為它包括著某些社會絕對命令。這些社會絕對命令也無形地存在于‘自我’”[2]。喬納森·布朗認為:“我們所感知到的能力、態(tài)度、情緒、興趣、動機、意見、特質,以及愿望都是精神自我的組成部分。簡言之,精神自我指的是我們所感知到的內部心理品質,它代表了我們對于我們自己的主觀體驗——我們對我們自己有什么感受?!盵3]而馬克思認為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科恩的“面具論”體現(xiàn)了自我的社會性,而喬納森的說法則體現(xiàn)了自我的自然性,即個體性。
由此可見,幼兒教師的個體自我認同是指幼兒教師以個體自我作為自我認同的主體而進行的認同,具體指幼兒教師通過對教師職業(yè)生活中自身心理體驗和感受(對自身感知到的能力、態(tài)度、情緒、興趣、動機、意見、特質等方面)的不斷反思,形成對教師職業(yè)的獨特理解和認識,并不斷追求個體自我價值的完善及實現(xiàn)的過程,它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幼兒教師社會自我認同是指幼兒教師以社會自我作為自我認同的主體而進行的認同,具體指幼兒教師在社會和集體情境中形成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與認識,從而追求個體社會價值的完善與實現(xiàn)的過程。
根據(jù)實地研究的調查結果,使教師產生積極感受和消極感受的前四位因素如表1所示:
根據(jù)調查結果,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由于個體的心理體驗和感受是個體積極主動進行的,而且一般情況下具有穩(wěn)定性,所以當個體自我是教師自我認同的主體時,教師會從個體角度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肯定教師職業(yè)的價值,這時教師會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然而教師要在社會中生存,對自身職業(yè)的要求和期待會受到社會和集體的影響,并會對社會自我做出不斷的調整。當教師的社會自我是教師自我認同的主體時,教師會從社會角度來反思和確定自己的價值,如果教師對職業(yè)的期待與社會現(xiàn)實不一致,就可能會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和沖突,形成消極的自我認同。這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狀況(如圖1)。
表1 影響教師積極感受和消極感受的因素
圖1 教師自我認同主體不同引起教師自我認同動態(tài)變化示意
幼兒教師職業(yè)的內在價值[4]是促進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主要方面。幼兒教師的內在價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和幼兒在一起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在一項對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每當談到幼兒時,他們的自我感受往往都是積極的。
“孩子的天真快樂帶給我很多快樂”,“孩子們很單純,可愛,讓我感覺當幼兒老師太好了!”“和孩子們在一起心態(tài)都變年輕了”,“看到幼兒一天天長大,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變得懂事有禮貌,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感到很滿足、很快樂” 。
熱愛孩子是教師的天性,也是幼兒教師最可寶貴的職業(yè)情感。幼兒教師和孩子之間純真的感情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兒教師獲得職業(yè)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和幼兒在一起產生的幸福感是一種教師的主觀體驗和感受,這種體驗和感受直接影響著幼兒教師對教師職業(yè)的認識和看法,從而促進著教師的個體自我認同。當前教育的各個層次都在發(fā)生變革,學前教育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無論教育變革怎樣進行,幼兒教師和幼兒之前的情感紐帶都不會發(fā)生變化,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熱愛始終是教師幸福感的來源,這種幸福感是促進教師個體自我認同的最重要因素。這些“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滿足”“幸?!闭撬麄儗τ變航處熉殬I(yè)積極感受的充分體現(xiàn),也正反映了在面對孩子時,幼兒教師積極的個體自我認同。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yè)使命感
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幼兒教師的勞動更具有特殊性,因為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正是養(yǎng)成習慣、塑造性格的重要時期,幼兒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幼兒知識,更要培養(yǎng)幼兒健康向上的性格,為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不僅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愛心和耐心,而且要有強烈的職業(yè)使命感。在問卷結果中,有一位教師說:
“讓我歡喜讓我憂的幼兒職業(yè),讓我有了很多感受和想法,面對天真活潑的幼兒,心中充滿職業(yè)的使命感。我是一個女教師,又是母親,又當朋友,當姐姐,盡管會面對一些誤會和不公,但是當干工作時,又覺得更應努力,全心投入?!?/p>
“讓我喜歡讓我憂”是這位教師對幼兒教師職業(yè)的總體感受。但“盡管面對一些誤會和不公”,這位老師還是表現(xiàn)出了對工作更加努力和投入的態(tài)度。正是因為她“心中充滿職業(yè)的使命感”,使她克服職業(yè)中的消極因素。職業(yè)使命感是這樣一種情感,它會使教師產生對工作、對孩子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會使人排除萬難,向著自己內心的信念不斷的做出努力。職業(yè)使命感促使教師努力工作,并且也會使教師體會到教師職業(yè)的美好,進而形成對自身的肯定與認可。
(三)通過教育兒童實現(xiàn)的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可以理解為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背景下的“自我實現(xiàn)”,是由美國現(xiàn)代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最先提出來的?!白晕覍崿F(xiàn)也許可以大致被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天資、能力、潛能等。這樣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盵5]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概念實質上就是人類成長與發(fā)展、利用和實現(xiàn)自己潛力的心理需要,這種潛力、沖動或需要的實現(xiàn)與滿足是不可阻止的必然趨向,它是人的本性所規(guī)定的東西,或者說就是人性的有機構成成份[6]。幼兒教師的自我成長,實際上是幼兒教師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這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滿足了幼兒教師發(fā)展和實現(xiàn)自己潛力的心理需要,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促進了自我實現(xiàn)。
教師作為教師集體中的個人,其職業(yè)期待會受到來自其他社會成員和集體成員的影響,并與教師職業(yè)的諸多外部因素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一)幼兒教師較低的社會地位
所謂社會地位,指人在社會結構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人們社會地位的因素有很多,現(xiàn)代社會學奠基人之一、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其中的主要因素應該是經(jīng)濟因素、社會文化地位和權力因素[7]。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時,總離不開經(jīng)濟收入、社會權力和職業(yè)聲望等基礎性要素。根據(jù)問卷調查的結果,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經(jīng)濟因素和社會聲望兩個因素。經(jīng)濟地位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在我國,幼兒教師的經(jīng)濟收入和待遇一直都比較低。并且在民辦幼兒園和公辦幼兒園中,沒有編制的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相比于在編教師來說,差別非常明顯。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同樣不理想,其中,非公辦幼兒教師的處境最為艱難,不僅月平均工資低于公辦園,而且享受不了養(yǎng)老保險與醫(y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政策。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完全沒有得到作為一種教師職業(yè)所應該得到的待遇。
教師職業(yè)聲望是社會成員對教師職業(yè)的意義、價值、聲譽的綜合評價??傮w上看,教師的職業(yè)聲望在整個社會職業(yè)結構中處于中上地位。但是,在教師群體內部,不同教育階段教師的職業(yè)聲望是有差異的,往往是隨著教育階段的提高而逐漸遞增,依次是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9]。在調查結果中,有幼兒教師提到有時會被中小學教師“看不起”,被認為是“看孩子的”。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存在著普遍的誤解,認為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讓學生考一個好成績。對于小學或中學教師而言,教師的教學優(yōu)劣可以通過各種測評以及成績顯示出來,但是對于幼兒教師,卻不能靠學生的成績來判斷教學質量的好壞,幼兒教師的價值常常隱藏在幼兒一生的成長中,這是一個緩慢而持久的過程,因此幼兒教師的價值常常被人們忽略,引起了整個社會對幼兒教師的不重視。較低的經(jīng)濟地位和社會聲望使幼兒教師產生對職業(yè)價值感和自我價值感的懷疑,從而影響其社會自我認同。
(二)幼兒家長的不尊重、不理解
當談到與家長的溝通時,多數(shù)幼兒教師表現(xiàn)出了苦惱和困惑。
“幼兒老師不被家長尊重,在溝通中存在被動狀態(tài)”、“幼兒教師工作繁瑣,勞累,又很難得到家長的認可,有時感到很郁悶”、“有時面對個別挑剔的家長的時候感覺到很頭疼無奈”。
在這些教師的話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出,家長的不尊重、不認可導致了教師的“被動”、“郁悶”與“無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在和幼兒進行交流,也是在和幼兒家庭進行交流,教育的效果不能只靠教師的一己之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園溝通與合作。在社會生活中,個體通常會通過得到他人的認可來審視自己的價值,教師通過幼兒家庭的認可來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與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的動力,家園溝通的不暢,家長對幼兒教師的不認可,造成教師的職業(yè)困惑,造成了教師對職業(yè)的消極感受。
(三)幼兒園制度與管理的不合理
首先,頻繁的檢查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本應該是為了規(guī)范教學秩序,促進幼兒園的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卻成為了影響教師正常教育教學的重要因素,影響了幼兒園正常教育教學的進行。其次,不合理的班容量造成了教師的疲累?!坝變憾?,有時候顧不過來”是在和老師交流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幼兒園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這樣激烈的競爭伴隨著就是生源的搶奪,為了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一些幼兒園無限制的擴大生源,然而幼兒園的教室和師資卻沒有增加,這就導致班容量的不斷增大。這對于幼兒教師體力與精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最后,幼兒園管理的不人性化影響了幼兒教師的自我認同。幼兒園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不僅會影響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更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教育價值觀念。如果教師長期在幼兒園中得不到人性化、公正化的對待,那么他們對社會自我的認同度也必然會是消極滯后的。
(一)“個體自我”與“社會自我”的博弈
個體自我和社會自我是組成自我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又相互區(qū)別、相互斗爭。個體自我是自我內部的心理體驗和感受,而社會自我是自我對社會要求的期望與反應。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人的個人自我,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人的社會自我。由于每個人都存在個體差異,所以當個體進行自我認同的時候,就可能會側重一個方面來進行認同,也就是說個體總會把其中一個方面作為自我認同的主要方面,而另外一個方面就作為次要的方面。
從先前分析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教師從個體自我的角度進行認同的時候總會有積極的職業(yè)體驗和感受,反之,從社會自我的角度進行認同的時候會有消極的職業(yè)體驗和感受。所以,選擇從個體自我還是從社會自我的角度進行自我認同是十分關鍵的。
我們不能完全肯定個體自我認同,也不能絕對否定社會自我認同。對于幼兒教師來說,要了解這種規(guī)律性,學會從個體自我認同的角度確定教師職業(yè)的內在價值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同時,也不能完全忽視社會自我認同,因為這體現(xiàn)幼兒教師的社會價值。但是,影響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職業(yè)外在因素并不能輕易改變。所以,幼兒教師從個體自我認同的角度更容易體會到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xiàn),我們總會從自我能夠操控的方面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而會在自我不能操控的領域受挫。
(二)內部情感體驗與外部職業(yè)回報的取舍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說幼兒教師經(jīng)濟收入普遍不高,但還有一部分教師拿著較低的工資奮斗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并保持著內心的樂觀,堅持著這份職業(yè)原本的美好。
教師對內部情感體驗與外部職業(yè)回報的取舍,實際上反映了教師對精神與物質的抉擇。我們并不能絕對說精神的就是高尚的,物質的就是庸俗的,然而,教師職業(yè)與其他社會職業(yè)有所不同,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教師職業(yè)是更需要精神力量支撐的事業(yè)。如果教師沒有奉獻精神,只把這份職業(yè)看成換取物質回報的工具,這對于教育來說是十分可怕的。對于教師來說,我們不能說完全注重精神,但是我們必須說精神要大于物質。所以,如果幼兒教師能多從自我內心的情感體驗出發(fā)來審視教師職業(yè),那么他將會得到更多的幸福與滿足。反之,他的內心將充滿對教師職業(yè)的困惑與質疑。
根據(jù)以上討論,提出以下幾點促進教師自我認同的建議。
第一,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并要從自身出發(fā),更多的關注幼兒教師職業(yè)的內在價值,關注和幼兒在一起的美好感覺,關注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完善。要積極參加專業(yè)培訓,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要從改變和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tài)做起,認識到教師職業(yè)與其他社會職業(yè)的不同之處,注重自己對兒童健康發(fā)展的作用,并正確理解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系。
第二,管理部門和社會要為改變幼兒教師的生存和工作狀況積極采取措施,促使教師產生對職業(yè)的積極感受。應想辦法增加幼兒教師的收入,提高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為教師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要努力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引導大眾改變對幼兒教師職業(yè)的看法,不應把他們看成“看孩子的保姆”,而應看成一名具有專業(yè)技能的教師。另外要支持并組織幼兒教師參加有關學術會議,提高幼兒教師在教師群體中的地位。
第三,幼兒園要積極開展民主化管理,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從而優(yōu)化管理環(huán)境;要做好幼兒教師入職以后的相關培訓,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工作環(huán)境,認識幼教意義,增強他們對幼教工作的認同感。
[注釋]
①2014年10月到12月,筆者選取參加國家培訓的幼兒教師中的240人進行了關于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問卷調查。本文只引用了問卷的主觀題部分,由于篇幅所限,對于問卷調查的過程、研究對象的介紹以及問卷的結構等在文中省略。
[1]安東尼·吉登斯.現(xiàn)代與自我認同[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275.
[2]科恩.自我論[M].佟景韓,范國恩,許宏治,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1986:211.
[3]喬納森·布朗.自我[M].陳浩鶯,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21.
[4]胡福貞.幼兒教師自我評價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69.
[5]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華夏人民出版社,1987:53.
[6]康大維.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透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11):19-21.
[7]張曉輝.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J].學前教育研究,2010(3):55-57.
[責任編輯沈正軍]
Study of th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 Factors of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ty on Education Reform
WUShi-yuan,ZHANGYa-hui,WUShi-jia
(Collegeofeducation,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24,China)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fy not only influence teac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but also influence the advan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fy,and analyze the inner structure.It finds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fy includes two important aspects,both individual self-identify and society self-identify.And the inherent value of the preschool teaching profession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dividual self-identify,and the social interaction hinder the progress of Preschool Teachers ’society self-identif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aspects,the thesis takes a particular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fy.
preschool teachers; self-identify; influence factors
2015-07-15;
2015-11-10
吳詩源,女, 山西晉城人,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
■教師成長與發(fā)展
G451
A
2095-770X(2016)02-0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