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平
摘要:語文教學一直以來不但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思想、科學學習理念的重任,更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美學意識的內在要求。新詩與時代發(fā)展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所以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審美性,基于此,了解新詩教學于審美意識培養(yǎng)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十分必要,讓學生在內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格發(fā)展軌跡。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詩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032
審美教育主要是指美學和審美教育理論,通過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進一步塑造受教育者的人格,讓學生感受到美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表現(xiàn)形式,更有語言內在的體悟,新詩歌中情感美的體驗,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判斷力的關鍵。
一、初中語文新詩審美教學的問題分析
1. 教師教學理念滯后
新詩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直接關系,雖然新詩教學成敗的關鍵,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關系密切,但是這些因素的引入都與教師的教學理念關系密切。當前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及時地更新教學理念,也沒有認識到新詩教育理解中需要體現(xiàn)的課程評級標準。在新詩的教學中,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帶動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以及文學欣賞能力,推動學生形成文字感悟,但是當前新詩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注意課程理念,很多理念也更偏重于理性主義,教師將語文看成是工具性的學習科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語文本身是具有自己的文字感悟。尤其在新詩教學中,其體悟更為深刻,然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看重知識,輕視情感,重視分析其內容,忽略自身的感悟,教師忽略新詩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新詩中的豐富美育因子,陶冶學生情操過程中,給學生樹立審美理念。
2. 學生缺乏新詩的涵養(yǎng)和積淀
在孩子開始接觸語言的過程中,部分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文化積淀,會帶領孩子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化。由于中國千百年文化的影響,唐詩宋詞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以及精髓,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傳誦。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也接觸比較多的古詩詞,進入小學階段以后,基本每冊教科書都有相關的古詩詞學習。在日積月累的積累下,即使古詩詞和現(xiàn)代語言之間有較大的異同,但是孩子還是對古詩詞中凝練的語言以及有趣的故事非常感興趣。盡管新詩的表達方式更接近現(xiàn)代語言,但家長在潛意識中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當孩子上初中以后才有機會接觸新詩,長期的空白和古詩詞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感覺新詩就是把現(xiàn)代文寫成詩歌形式,沒有更多的內涵和深意。家長以及小學教學中更注重于古詩詞,這讓學生缺乏對新詩的文化積淀,最終導致學生對新詩興趣不大。
二、審美教育運用于新詩的教學策略
1. 營造審美韻味
審美教育的第一步是先要彰顯美感,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和接受美。初中語文教學中,引進新詩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漢語的美,可以在審美韻味上給學生營造更多的空間。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新詩中對文字的充分應用,讓學生體會中國語言的應用美,帶領學生感悟詩歌中體現(xiàn)出的審美韻味,當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新詩美感后,才能為其接下來的審美教學提供更好的學習基礎。
比如,現(xiàn)代詩的代表《鄉(xiāng)愁》,是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該詩歌作者運用的視角比較獨特,詞句的選用很質樸,沒有歌頌和贊揚,只是運用幾樣事物將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閱讀者讀起來甚為感動。教師在傳授這課的時候,需要踐行審美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外詩歌的審美韻味,可以對比相關的思想詩歌,讓學生逐一解讀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讓原本沉悶的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有趣。為了讓教學氣氛更為活躍,教師最好借助相關的聲音和影像資料,比如給學生播放歌曲《鄉(xiāng)愁》,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感受到音韻和節(jié)奏之美,這樣學生能把這份情感和詩歌《鄉(xiāng)愁》結合在一起。
2. 審美素養(yǎng)的內化
審美教育的開展,不僅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最終的目的是參與文本解讀和再創(chuàng)作,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帶動學生的表現(xiàn)力,這對初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審美素養(yǎng)內化看成教學的首要任務。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更要深化學生的課外審美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深化,教師可以在教學計劃完成后,讓學生試著仿寫或者自己寫一些詩歌,在學生愿意的情況下,將詩歌帶到課堂上和大家一起賞讀。以此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情況,是否掌握語言的運用技巧,對接下來教學計劃的調整和深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三、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日積月累,審美教育能夠滲透到新詩教學,只是審美理念實施的一個重要途徑。其實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要通過教學過程中各個層面的知識滲透,不但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更需要學生的勤奮努力,這樣審美教育才能真正推動語文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和貴,張克香. 現(xiàn)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0(3).
[2] 蔣娟娟.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菖蒲中小學 3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