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
摘 要: 美術教育是人類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是一個重要的教育部門,以獨特的方式發(fā)展和完善人的精神與肉體,促進人類文明程度提高。它以教學過程與手段、藝術形式與活動向學生傳播美術知識和表現技能,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直覺能力,啟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本文擬通過對中西方美術教育地位、教學理念及實施方法的比較,從認識出發(fā),從教師做起,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具體闡述如何在我國推廣美術教育活動。
關鍵詞: 中西教育 創(chuàng)新 賞識 教學
一、從比較出發(fā)
中西方美術教育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教育觀念、教育制度、教育模式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一)現代中西美術教育觀念之異同
西方,藝術教育處于普通高校學科中的地位,應對藝術學科在普通學校教育中受到的挑戰(zhàn),以使藝術教育能夠整合于教育的總體格局,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藝術理解力。而中國,一直以來,藝術教育的獨立地位和特殊作用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這種情形直到20世紀才得以改變。
(二)現代中西美術教育制度之異同
中西藝術教育體制都經歷了不斷改革深化的過程,都追求藝術教育的普及,強調課程設置的人文價值理念,但行政管理體制和藝術教育資助體系,教育內容、方法及評估手段皆有不同。例如,中國的中學美術教育存在很多問題:1.學校領導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美術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與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性,對藝術教育沒有具體詳細的規(guī)劃與指導。2.課程安排和師資力量不夠完備,沒有一支具有高藝術審美能力及教學專業(yè)能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一些高校的藝術教育課程由其他學科教師臨時代替。3.教育局乃至整個社會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仍不夠到位,沒有建立合理的藝術教育體制,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從事藝術教育推廣與管理工作。
(三)現代中西美術教育模式之異同
西方重視人文情感、想象、個性化自由,而中國實施以德輔美的社會教化模式和以外輔內的高校模式。在中國,全國上下都是一種方法教學,一個理念推廣。在當今美術教育課堂上,極力推崇西方美術觀念及繪畫手法。而對中國的寫意山水畫、印章、雕刻、剪紙等傳統(tǒng)藝術,并沒有在教材或者教師的教學中給予足夠重視。
面對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教學現狀,必須做出一些改造。首先要做的是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明確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績,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與高尚人格,改革并完善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結合中西方藝術精華與先進美術教育教學思想,編著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特點的美術教材。美術教育教學要承擔起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全民族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yǎng)。
二、從認識開始
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階段性、不平衡性,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應認識到這一特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用不同的教材。本文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做出具體分析,如下:
針對小學、初中。小學、初中學生還處于形象邏輯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不斷發(fā)展,到高二左右才真正達到頂峰。因此,針對小學、初中學生,美術教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1.造型與表現,帶領學生通過具體作品認識并分析線條、空間、明暗等造型的基本要素,并支持學生模仿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2.設計與應用,感受各種材料的特征性,合理利用提高動手能力。支持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對物品的感知認識能力與審美能力。3.賞析與評論,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了解民族和世界的多元化。4.綜合與探索,開闊視野。擴展想象空間,激發(fā)探索欲望。教學中,老師應打破學科間的封閉狀況,將學生置于多元化情景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針對高中。1.美術鑒賞,使學生積極參與美術鑒賞活動,懂得美術鑒賞方法,恰當使用美術術語及自己的觀點,采用一種或幾種方法描述、分析、解釋、評價藝術作品,認識中西方著名作品及流派,并對作品做出基本賞析。2.繪畫與雕塑,認識形體的特點,明了空間、比例的具體應用。選擇學習中國畫、素描、水粉畫、油畫的某幾種技法、表現形式,并進行創(chuàng)作,認識雕塑語言和制作方法。3.設計與工藝,書法與篆刻,運用現代媒體藝術,使美術教學課堂更形象、可感,并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
對中學美術教育內容的歸納和目標,實施美術教學時給予學生評價準則和指導,讓學生清楚了解老師的要求,為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及美術素養(yǎng),設計多元化內容和方法配合課程各個學習目標的實現。藝術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藝術大師,作品好壞并不是評判標準,而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不是把學生禁錮在為考試而學習的科目中,而要真正感受到學習的美好與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美術教育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成功的美術教育教學能對其他學科產生積極影響,譬如,美術教學中對空間的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從老師做起
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是美術教師,目前大部分學校中很少有專業(yè)的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人才,多為其他學科教師暫替,照本宣科。一位合格的美術教師,應該既有教學方面的本位知識,又具有美術、藝術方面的科學能力,并對自己的美術教育教學事業(yè)抱有極大信心。
美術教育不僅需要學生了解,還需要學生真正動手做,因此,美術老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果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不能掌握適合的教學手段,必然影響教學與教育成果。實際上每個老師都是組織者和管理者,他們面對的是學生群體,課堂形式不同于其他學科授課方式,自由性比較強,有時還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室外寫生,更需要美術老師具有更強的管理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術上要有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藝術生命之路,更重要的是教師的示范性將會啟迪、引導、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李勇.美術教育學[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11-3.
[2]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曾繁仁.現代中西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比較研究[M].第10.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