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仁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稱他為“圣人”,語錄見之于《論語》。星云,德高望重,當代佛學大師,修煉之作《厚道》。孔子提倡“仁”,闡釋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激勵后人,千秋萬代。星云大師,倡導“虛空”境界,乃海納百川之雅量?!叭省迸c“虛空”不謀而合,字字句句貼心暖人。
一、理想境界
“仁”,是我國傳統(tǒng)道德的最高境界??鬃诱f:“仁者,愛人?!薄皭廴恕敝饕笎鬯?,對他人表示仁義和慈愛。仁愛精神的具體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叭省保瑲v來是衡量“明君”、“賢臣”、“順民”的道德準則。為君之道,“愛人”就是要以德治民,以民為本,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為臣之道,應(yīng)追求道德仁義,“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叭省笔恰按缶辰纭保艁矶嗌儆⑿酆澜?,胸懷仁義,報效祖國?;羧ゲ 靶倥礈纾我约覟椤??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人志士們“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仁”的理想和行動,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塑造了中華民族精神。
星云大師在《厚道》一書里,說平常事、平凡事,講慈悲心、寬恕心,字字句句滲透著“大道理”。平常事、平凡事做到“極致”,就達到“大境界”。大師說:仁愛是進取的動力,“少年要有禮贊生命的感恩,青年要有自覺信念的價值,壯年要有活水源頭的精進,老年要有喜歡生活的平靜?!碑斈阌幸活w心懷抱國家,服務(wù)社會,成就人生,你就會感覺“無形的慈悲是我的、忠義是我的、服務(wù)是我的、貢獻是我的”?!靶恼匆磺薪哉?,心凈即一切皆凈”,“以敦厚寬容的善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前途自然平坦順利”?!靶亟髮挻螅瑮l條都是大路;心意清凈,處處都是凈土”。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你立志、努力、發(fā)愿、向上,就會主動融入社會,“用工作表現(xiàn)活力,用公益表現(xiàn)愛心,用行動表現(xiàn)誠意,用配合表現(xiàn)合作”。這就是“大慈大悲”,就是“仁”的境界,如同“小小一滴,不斷滴落,可穿透磐山,更可潤澤大地;星星之火,接續(xù)蔓延,可燎燒原野,更可溫暖人間”。
二、行為規(guī)范
“仁”,是社會和諧的源頭動力?!叭收邜廴恕钡膬?nèi)涵就是理解、體貼他人,調(diào)和人際關(guān)系,化解矛盾,穩(wěn)定社會。孔子倡導“仁義”、“孝道”,主張在家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實現(xiàn)家庭和諧,在與周圍人的關(guān)系上,“和長幼”、和鄰里,和朋友,實現(xiàn)人我和諧;在人與社會之間,“舍個人而就群體”,“舍小家而顧大家”,實現(xiàn)群體和諧??鬃犹岢爸杏埂?,即“和而不同”,“過猶不及”,避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的沖突。這些思想,千百年來,根植于中華兒女的心田,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星云大師把“仁者愛人”的和諧觀念發(fā)揮到“虛空”般境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大師說:“厚道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高尚品質(zhì)”,是“河水深層的勁流,表面不起波浪,但有力量”,“人的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人生道路很寬很長”。大師又說:“一絲小小的微笑,給人無限的歡喜;一聲小小的愛語,給人無邊的受用?!薄白鋈艘鐫L雪球,越滾越有人緣,做事要如織錦繡,越織越有成就?!痹谏鐣弦ㄎ缓米约海耙云匠P拿鎸κ澜?,以喜歡心學習接受,以服務(wù)心和結(jié)人緣,以感恩心回饋社會”。與人相處共事,要“學習小草的身段柔軟,學習流水的遇阻則彎,學習和風的成熟萬物,學習虛空的無私包容”。大師在談心境時有這樣的描述:“我看花,花自繽紛;我見樹,樹自婆娑;我覽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贝髱煿P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洋溢著仁道,人間充滿愛。
三、處事準則
“仁”,是人們立身、立志、立業(yè)的根本??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每個人應(yīng)該克制自己不正當?shù)挠⑿袆?,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克制自己,成就事業(yè)??鬃佑种鲝埳眢w力行,“躬行踐履”,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成長,“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立已達人”,完善自己的人格?!耙娰t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為自己樹立學習的榜樣,向更高的道德高度攀登,成為“君子”,弘揚仁道,“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廣泛地幫助他人,幫助他人生活得更好。
星云大師在《厚道》一書中,把“仁者愛人”的仁道與慈悲為懷的佛道融為一體,使“仁”的思想境界,在當今社會更具生命力和實用價值。讀這本書,感受到大師就在你身旁,在與你溝通,和你親近,對你貼心勸導。大師說:“生命是活的:活著,不但為自己,還為家人、為社會、為責任,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薄懊恳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shù)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師,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弊非笤鯓拥娜松??大師說:“懂得付出,不計較吃虧,才是富有的人生;錙銖必較,只知道接受,必是貧窮的人生?!薄盀槿烁改敢母是樵葛B(yǎng)育子女;為人師長,要心甘情愿做育英才;為人學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誨;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養(yǎng)父母?!币獙嵺`社會,“一步一腳印”,但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過程的,“曾經(jīng)有過的努力成就,自然會看在社會大眾的眼中;在磨難中奮發(fā)向前、向上、向真善美的過程,自然會留下痕跡”。要律己,“用責備別人的心責備自己,讓自己越來越進步,用寬容自己的心寬容別人,讓自己越來越慈悲”。一個人心中有社會,有責任,遵守公德,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就自然達到“大慈大悲”的境地,達到“仁”的境界。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類永恒的價值。大師弘揚仁道,是活化了的“圣人”,在我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河,品格的山,思想的光,行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