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賢哲 楊德寶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 450001)
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核心知識點是染色體DNA僅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進行兩次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有2n變成n。再經過受精作用,雌雄配子體融合,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2n。減數分裂是一個微觀、動態(tài)、連續(xù)的變化過程,如果僅依靠教材中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本文以小麥幼穗為材料,制作花粉母細胞壓片、觀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從而對減數分裂有個直觀的認識。
1.1 取材與固定 實驗材料取自學校周邊農田。在小麥孕穗初期,取旗葉距(旗葉與旗下葉的葉耳間的距離)0~4 cm的麥苗,剝離幼穗于卡諾氏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中保存。
1.2 制片與觀察 ①取出幼穗于清水中漂洗數次,去除固定液;②取幼穗中部的小穗,用解剖針剝離出花粉囊(圖1A);③隨機挑取2~3個花粉囊置于載玻片上,加入改良苯酚品紅染色液[1]1滴,染色5 min;④在染色過程中用解剖針擠壓花粉囊壁,使里面的花粉母細胞釋放出來;⑤用解剖針剔除肉眼可見的花粉囊壁,蓋上蓋玻片;⑥在蓋玻片上加蓋1~2層吸水紙,左手食指按住蓋玻片;右手用鉛筆的橡皮端輕輕砸蓋玻片數次(切記勿使蓋玻片移動),形成單細胞層便于觀察。⑦鏡檢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轉換成高倍鏡確定細胞所處的時期,數碼相機拍照保存。
2.1 第一次減數分裂 第一次減數分裂持續(xù)的時間較長,進行同源染色體配對和基因重組,核的變化復雜,依染色體行為的變化,可以分為以下各小時期。
細線期:減數分裂的開始。此期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開始凝集,染色質纖維折疊,螺旋化,包裝成顯微鏡下可見的細絲狀染色體結構。細絲狀染色體繞成一團,呈花束狀,所以有人也將細線期稱為花束期。判斷細胞處于此期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在纖維狀細絲上出現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顆粒狀結構,稱為染色粒(圖1B)。
偶線期:同源染色體配對、聯會時期。聯會初期,同源染色體端粒與核膜相連的接觸斑相互靠近并結合,因此顯微鏡下靠近核膜的染色體增粗較為明顯,且與細線期相比,染色體較為松散,位于細胞中央(圖1C)。
粗線期:開始于同源染色體配對完成以后。顯微鏡下可看到染色體隨螺旋化的加強而明顯縮短變粗,染色體仍相互纏繞在一起并與核膜繼續(xù)保持接觸(圖1D)。
雙線期:染色體重組階段結束。顯微鏡下可看到,染色體與粗線期相比進一步縮短,同源染色體開始分離,但仍保留一些交叉和聯系,此時已經可以分清二價體的首尾(圖1E)。
終變期:染色體極度縮短,形成“V”型、“X”型棒狀染色體,無規(guī)則的分散于細胞內(圖1F)。
中期Ⅰ:此期最顯著的結構是紡錘體形成,染色體向細胞中部集中,整齊排列于赤道板上(圖1G)。
后期Ⅰ:同源染色體分離并開始向兩極移動,標志著后期Ⅰ的開始。染色體分為兩組,分別到達細胞的兩極,染色體數目減半(圖1H-J)。
圖1 小麥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的觀察
A 花粉囊;B 細線期;C 偶線期;D 粗線期;E 雙線期;F 終變期;G 中期Ⅰ;H 后期Ⅰ(早);I 后期Ⅰ(中);J后期Ⅰ(晚);K 末期Ⅰ;L 胞質分裂Ⅰ;M 前期Ⅱ;N 中期Ⅱ;O 后期Ⅱ;P 末期Ⅱ;Q 胞質分裂Ⅱ;R 不同步分裂
末期Ⅰ:移至兩極的染色體的個體性逐漸消失,聚集成不規(guī)則的團塊,核膜開始重建(圖1K)。
胞質分裂Ⅰ:與末期Ⅰ的顯著區(qū)別是細胞質的中央形成細胞板,顯微鏡下可看到一條明顯的裂痕,一個細胞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次級花粉母細胞,也稱二分孢子(圖1L)。
2.2 第二次減數分裂 二分孢子形成后,經過短暫的間期,染色體DNA不復制,細胞很快就進行第二次減數分裂。減數分裂Ⅱ的過程與有絲分裂非常相似,即經過分裂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和胞質分裂Ⅱ等幾個過程。
前期Ⅱ:兩個子細胞內的染色質重新凝集成“V”型、“X”型染色體(圖1M)。
中期Ⅱ:兩組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兩個紡錘體平行排列(圖1N)。
后期Ⅱ:姊妹染色單體分離,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圖1O)。
末期Ⅱ:染色體去凝集,核膜重建,形成四個子核(圖1P)。
胞質分裂Ⅱ:兩個子細胞進行胞質分裂,細胞中央形成細胞板,一個次級花粉母細胞形成兩個小孢子。一個花粉母細胞經過兩次分裂形成四個小孢子,此期也稱四分孢子期(圖1Q)。在第二次減數分裂過程中,經??梢杂^察到不同步分裂現象(圖1R),導致該現象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小麥是中國北方常見的農作物,學生只需要在小麥孕穗期(清明節(jié)前后)取材,材料固定后可長期使用,實驗費用低,實驗操作相對簡單,因此,這個實驗非常適合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在實驗過程中應注意:①取材時間點的把握。觀察小麥減數分裂過程,取材時間非常重要,取材時間過早和過晚,都不能觀察到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取材時按照旗葉距的長短(如分為0 cm、1 cm、2 cm、3 cm、4 cm組)分組固定材料,可以避免錯過減數分裂某一個時期[2];②一個整穗不同部位細胞減數分裂時間點的差異。通常一個整穗中部的小穗發(fā)育較早,向下和向上發(fā)育較晚。如果中部的小穗處于中期Ⅰ,那么向下和向上取材即可能找到前期的分裂相;③壓片時勿使蓋玻片滑動??梢杂米笫质持赴醋∩w玻片的一側來幫助固定,然后再壓片。為了避免細胞重疊,可以用鉛筆的橡皮頭輕輕敲擊蓋玻片,使細胞分散。觀察小麥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既能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又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