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闊,吳忠祖,趙慶飛,曹婷婷
(貴州大學 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射電噪活動星系核的γ射線探測
劉振闊*,吳忠祖,趙慶飛,曹婷婷
(貴州大學 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本文通過交叉分析542個河外射電源樣本,利用最新的費米LAT目錄(3FGL)收集了80個相應(yīng)的γ射線源,并調(diào)研了其多個參量之間的關(guān)系;所有的參數(shù)是直接觀測所得或者是來源于相關(guān)文獻。與非費米源相比,費米源的核主導參數(shù)平均值更大,紅移反而更小。對于AGNs和星系來說,在固定的紅移之下,費米源比非費米源有更高的本征的射電核流量。結(jié)果表明,費米源比非費米源有更加致密的結(jié)構(gòu);γ射線發(fā)射要受到噴流集束效應(yīng)強有力的影響,核主導參數(shù)與多普勒因子是γ射線探測的重要指標。非費米源可能是由于更低的本征的射電核流量,或者是更低的本征的γ射線流量,這使得非費米源很難被費米LAT觀測到。
活動星系核;γ射線光度;γ射線流量
Blazar天體是最為激烈的活動星系核(AGNs)成員,具有快速光變,明顯的超光速運動等特點,它的噴流方向和我們視線的夾角非常小,也是活動星系中最為耀眼的天體。
河外射電源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活動星系核(AGNs),它的噴流可以用相對集束模型很好的去解釋,在這個模型中,發(fā)射是由兩部分所組成的,即增量部分和延展部分,文[1]用這兩部分的比值來計算核主導參數(shù)的大小。文[2]收集了542個河外射電源,計算了其核主導參數(shù),研究了不同參量之間的相關(guān)性。重要的是,核主導參數(shù)也能表明多普勒因子的大小,而多普勒因子又是γ射線探測的重要指針,如多普勒因子能直接地測量噴流集束效應(yīng)的意義。然而,多普勒因子的計算方法多樣,目前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較好的計算方法,要得到比較準確的多普勒因子的值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一個可靠的計算多普勒因子的方法是學習活動星系核(AGNs)發(fā)射機制的重要手段。
高能量的γ射線是宇宙中極為重要的輻射探針,γ射線和其它不同波段之間的關(guān)系能夠為γ射線發(fā)射機制提供相當重要的線索。自從2008年費米衛(wèi)星的發(fā)射成功,我們走進了一個新的Blazar探究的領(lǐng)域。2008年7月,大面積的費米望遠鏡開始運行,幾乎每三個小時瀏覽一次全天空的γ射線輻射,目前,費米衛(wèi)星已成功探測到了成百上千的Blazar天體。最新的數(shù)據(jù)是費米LAT第三目錄(3FGL),數(shù)據(jù)庫更新于2015年1月15日,這是自2008年8月4日至2012年7月31這段時間內(nèi)的觀測總結(jié),數(shù)據(jù)頻率范圍為100 MeV至300 GeV。
本文選取了文[2]中542個河外射電源的核主導參數(shù)R(27個BL,215個類星體,300個星系),這些源不僅在1.4 GHz有總流量(單位:WHz-1),而且在5 GHz有核流量。從這些源中,我們利用2015年公布的最新的費米LAT目錄(3FGL),通過交叉分析,得到了相應(yīng)的80個γ射線源,這為我們研究費米源和非費米源之間不同的特性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總之,我們選取了542個河外射電源樣本,包含80個費米源(22個BL,44個類星體和14個星系)和462個非費米源(5個BL,171個類星體和286個星系)。
表1 費米源的相關(guān)參量
2.1核主導參數(shù)和紅移的分布
源FAGNs和NFAGNs的核主導參數(shù)R的柱狀分布圖如圖1、2所示,圖1為譜指數(shù)αE=0.5的情形,圖2為譜指數(shù)αE=1.0的情形。由圖可知,對于不同的譜指數(shù),相同源的核主導參數(shù)R的柱狀分布圖是不同的。同時,對于相同的譜指數(shù),F(xiàn)AGNs的核主導參數(shù)LogR平均比NFAGNs的大。在這里我們僅考慮αE=0.5這種情形,F(xiàn)AGNs的核主導參數(shù)LogR=-0.15±0.80,NFAGNs的為LogR=-1.14±0.89,通過K-S檢驗可得,F(xiàn)AGNs和NFAGNs的核主導參數(shù)R的分布是有意義的不同(P~10-17)。
圖1 對于αE=0.5時核主導參數(shù)R的分布圖
圖2 對于αE=1.0時核主導參數(shù)R的分布
源FAGNs和NFAGNs的紅移z的柱狀分布圖如圖3所示,對于FAGNs,紅移z的分布范圍為0.001 圖3 源FAGNs和NFAGNs的紅移z的柱狀圖分布 2.2多普勒因子與γ射線光度、γ射線流量之間的關(guān)系 多普勒因子的計算方法比較多,一個可靠的計算多普勒因子的方法是研究噴流集束效應(yīng)重要的手段。對此,我們研究了多普勒因子δ與γ射線光度Lγ、γ射線流量Sγ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4、5所示。對于多普勒因子δ與γ射線光度Lγ之間,通過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得到了一條明顯的有意義的線性相關(guān)關(guān)系LogLγ=(0.013±0.004)Logδ+1.655±0.004,相關(guān)系數(shù)r=0.45,幾率P>99.5%,如圖4所示。多普勒因子與γ射線流量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5所示,我們也獲得了一條明顯的有意義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LogSγ=(0.5±0.2)Logδ-10.8±0.2,相關(guān)系數(shù)r=0.41,幾率P>98%。 圖4 多普勒因子δ與γ射線光度Lγ之間的關(guān)系圖 圖5 多普勒因子δ與γ射線流量Sγ之間的關(guān)系 2.3峰值頻率與γ射線光度、γ射線流量之間的關(guān)系 文[6]第一次提出對于Blazar天體同步峰值頻率和功率成一定的反比關(guān)系。這里,我們研究了峰值頻率υpeak與γ射線光度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得到了一條明顯的有意義的線性反相關(guān)LogLγ=(-0.11±0.04)LogP+1.79±0.05,相關(guān)系數(shù)r=-0.24,幾率P>95%,如圖6所示。同時,我們也探求了峰值頻率與γ射線流量Sγ之間的關(guān)系,但是,在這兩者之間沒有找到相應(yīng)的相關(guān)性。 圖6 峰值頻率與γ射線光度之間的關(guān)系 2.4射電核流量與γ射線探測 為了進一步研究費米源與非費米源之間不同的特性,這里我們調(diào)研了在固定紅移之下費米源與非費米源射電核流量之間的不同。對于所有的費米源與非費米源在固定紅移之下射電核流量的比較,如圖7所示,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結(jié)果,在固定的紅移之下,費米源的射電核流量比非費米源的大。同時,對于費米源星系與非費米源星系,在固定的紅移之下,費米源星系的射電核流量比非費米源星系的大,如圖8所示。但是,對于其它費米源的子類,如BL Lacs、類星體,沒有找到這樣的結(jié)果,可能是BL天體和類星體費米源的數(shù)目有限,或者是本征的紅移和射電核流量的影響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BL天體和類星體它們本身就沒有這樣的關(guān)系,這還待以后尋找更多的費米源去進一步的研究。 圖7 AGNs在固定的紅移之下射電核流量的比較 圖8 星系在固定的紅移之下射電核流量的比較 通過核主導參數(shù)的比較,費米源的核主導參數(shù)R平均比非費米源的大,結(jié)果表明核主導參數(shù)在γ射線發(fā)射與探測中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γ射線發(fā)射受到噴流集束效應(yīng)強有力的影響。對于紅移z的分布,NFAGNs的紅移比FAGNs的小,這表明FAGNs遠離我們的速度還要比NFAGNs快。同時,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參量之間有趣的相關(guān)性,比如,關(guān)于多普勒因子與γ射線光度、流量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多普勒因子同樣是γ射線探測的主要探針之一,噴流集束效應(yīng)直接影響著γ射線的發(fā)射。圖6展現(xiàn)了峰值頻率υpeak與γ射線光度之間明顯的反相關(guān)性,這個結(jié)果和blazar序列是一致的。 為什么有些源已經(jīng)被費米LAT探測到γ射線的輻射,而有些源沒有被探測到,目前這是一個非常熱的話題,有很多文章也對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文[3]收集了170個BL天體(100個FBLs,70個NFBLs),分析和研究了FBLs和NFBLs多個參量之間的關(guān)系;文[7]收集了224個blazar天體,比較和分析了費米源與非費米源多個參量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也比較了費米源與非費米源一些重要參量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費米源比非費米源有更加致密的結(jié)構(gòu);核主導參數(shù)是費米探測的一個重要指標,射電源的核主導參數(shù)越大,γ射線探測到的幾率將更高。其次,費米源的多普勒因子與γ射線光度、流量成一定的正相關(guān),γ射線的發(fā)射與多普勒因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多普勒因子越大,γ射線被費米探測到的幾率就越高,沒有探測到γ射線的非費米源有可能就是因為較小的多普勒因子,或者是比較弱的集束效應(yīng)所造成的。 從圖7,8我們可以看到,在固定的紅移之下,費米源比非費米源有更高的本征的射電核流量,結(jié)果表明,費米源比非費米源有更高的本征的射電核流量,同時,文[3]發(fā)現(xiàn)射電核流量和γ射線流量之間有著非常強的正相關(guān),這樣,非費米源比費米源不僅有更低的本征的射電核流量,而且有更低的本征的γ射線流量,導致非費米源沒有被費米望遠鏡探測到;也有可能非費米源根本沒有內(nèi)在的γ射線發(fā)射,或者至少是相當微弱,使得非費米源很難被費米LAT觀測到。 [1] Orr M J L,Browne I.Relativistic beaming and quasar statistics[J].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1982,200(1):1067-1080. [2] Fan J H,Zhang J S.The core dominance parameter of extragalactic radio sources[J].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3,407(1):899-904 . [3] Wu zhong zu,Gu F M,.Why are some BL Lacs detected by Fermi,but others not?[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4,631(1):631-762. [4] Hovatta T,Valtaoja M.Doppler factors, Lorentz factors and viewing angles for quasars, BL Lacertae objects and radio galaxies[J].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9,494(2):527-537. [5] Mei dong-cheng,Xie guang-zhong.Doppler-Boosting Effect on the Fluxes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J].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1999,51(1):579. [6] Fossati G,Maraschi L.A unifying view of the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 of blazars[J].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1998,299(2):433-448. [7] Xiong ding rong,zhang xiong.Basic properties of Fermi blazars and the blazar sequence[J].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15,450(4):3568-3578. (責任編輯:曾晶) Research on the γ-ray Detec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s) LIU Zhenkuo*, WU Zhongzu, ZHAO Qingfei, CAO Tingting (College of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80 radio sources with corresponding γ-ray emissions were identified by cross-correlating an archive of 542 extragalactic radio sources with the latest data release (Third Source Catalog 3FGL) by the Fermi LAT,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ultiple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all the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available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non-Fermi sources, the Fermi sources have larger mean R values and smaller redshifts. For AGNs and galaxies, the Fermi sources have systematically larger radio flux than the non-Fermi counterparts at a given redshif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ermi sources should be more compact and the strong beaming effect is vital for γ-ray emission, and that the core dominance parameter and Doppler factor are important probes for γ-ray detections. The non-Fermi sources are likely due to low intrinsic radio flux or the low intrinsic γ-ray flux or both, making them very difficult to be observed by Fermi LAT. active galactic nuclei; γ-ray luminosity; γ-ray flux A 1000-5269(2016)03-0039-05 10.15958/j.cnki.gdxbzrb.2016.03.11 2016-03-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163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天文聯(lián)合基金項目(U1431111) 劉振闊(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射電天文,Email:zhenkuoliu@163.com. 劉振闊,Email:zhenkuoliu@163.com. P163 分析及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