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娟
摘 要: 教材是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qū)懽鹘虒W資源,精心設(shè)計課堂教學,對教材中的經(jīng)典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尋找適當方法和途徑,提煉寫作素材,分析寫作技法,總結(jié)歸納寫作教學角度和方法,形成寫作一般模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和建構(gòu),不斷內(nèi)化所學知識,運用到寫作實踐中,開拓學生寫作思路,豐富學生寫作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 教材 初中語文 寫作資源 案例研究
張志公先生說:“說到最根本處,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得從閱讀教學入手,從基本訓練入手。閱讀教學搞得好,基本訓練搞得好,學生一定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作文教學的根本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币岣邔W生的寫作能力,我們需要充分學習教材,利用教材資源進行寫作訓練。
一、《生命的舞蹈》教材分析
《生命的舞蹈》是目前上海市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義務(wù)教育課本語文(試用本)》(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二十八課,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散文。
這篇文章從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來看,作者選用兩件事例表現(xiàn)中心:身體殘缺的舞者,用生命的激情跳起了“火一般忘情、熱烈”的舞蹈;生活貧困的舞者,把艱辛的勞動舞成了生命的歡歌。從他們身上,我們認識了生命的本質(zhì)。“生命從一降生,就穿上了一雙紅舞鞋”,在人類的生命史中,無論是平坦還是坎坷,生命總是快樂和幸福的。當生命舞動起屬于自己的高貴和美麗時,我們涌起的是對生命的景仰。
從行文思路與結(jié)構(gòu)上看,作者可謂匠心獨運:本該讓人惻隱、悲憫的殘疾夫妻和家境貧困的小女孩,卻讓自己的生命張揚著自尊,迸射出激情,毫無顧忌地表露對生活的熱愛。行文過程中,作者兩次轉(zhuǎn)折,讓人總是在意想不到之時陷入對生命的沉思。
二、細讀《生命的舞蹈》,研習寫作思路模式
(一)教學目標
1.用心觀察,歸納總結(jié)課文的寫作思路模式;
2.精心構(gòu)思,借助寫作思路模式完成寫作任務(wù)。
(二)教學過程
1.課文引路
那是一對才搬來的殘疾夫妻,男的一雙腳掌向后撇,女的是啞巴。那天初次見到他們時,一股憐憫之情在我心頭升起: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家庭,該怎樣艱難。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讓我大吃一驚,他們的那些殘疾人朋友絡(luò)繹在夜幕之后前來集會,空氣里傳來了他們的音樂、舞蹈和歡笑。我看不到他們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熱烈。
行文過程中,作者先是最寫實的起筆,對殘疾夫妻進行了實況直播,“男的一雙腳掌向右撇,女的是啞巴”,面對這樣一個真實而殘酷的家庭境遇,自然讓人對他們產(chǎn)生憐憫之情,而他們偏偏并未給作者同情的機會,反而讓人“大吃一驚”。行文至此,由“初次見”到“憐憫起”,再到“事實驚”,可謂波瀾叢生,而出乎正常思路之外的反常表現(xiàn),正是作者應(yīng)該入文之處。由此來看,這篇文章在思路結(jié)構(gòu)之處,一個基本模式已經(jīng)形成:起筆先來一處描寫,由描寫之處寫出應(yīng)該有的正常反應(yīng),進而轉(zhuǎn)入意想不到的地方,由此引出表達重點。
可以歸納為行文思路四部曲:起筆一描——自然一感——反常一轉(zhuǎn)——主旨一顯。
2.仿寫練習
文章中的第二件事作者描寫的并不是很具體,不妨嘗試仿照第一件事例的寫作思路四部曲進行片段練習。學生進行了嘗試,片段如下:
那是在一座簡陋的磚瓦窯——我三十年前下放勞動的地方。窯師傅有一個小女兒,大概七八歲的年紀,身上的衣服又破又舊,甚至已經(jīng)洗得看不出原來的顏色,還綴滿了補丁。初次見到她的時候,一股憐憫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家境,該怎樣艱難!
但接下來她的表現(xiàn)卻讓我大吃一驚:只見她站在一個水池的旁邊,一遍哼著小調(diào)一遍洗著碗,時不時地揮灑著手里的洗碗布,晶瑩的水花灑落在她的身上。我不由得為之驚嘆:她把艱辛的勞動變成了生命的舞蹈!
在這個片段中,學生起筆先對小女孩進行了白描,勾勒出了艱苦環(huán)境中的真實模樣,然后自然而生感慨,接下來學生抓住反常之處詳寫,由此引出作者對小女孩情感的變化,由憐憫變?yōu)榫磁濉?/p>
3.寫作構(gòu)思
根據(jù)課文《生命的舞蹈》呈現(xiàn)出來的寫作思路基本模式,引導學生嘗試進行作文構(gòu)思: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你看到的事物給你帶來的感觸和實際了解的真相反常的現(xiàn)象?學生作品如下:
那是一個暑假,我跟隨媽媽來到老家,拜訪多年未見的親人。我來到二姨住的房子,只見那是一個平頂房,窗子破破爛爛的,還有不少修補的地方。院子里養(yǎng)著雞和狗,一股濃濃的騷臭味撲面而來。我不禁皺起了眉頭,想:這樣的生活條件,怎么可能住得好!
可是,媽媽卻一點兒也不在乎,熟門熟路地走進去。本已對這里放棄希望的我,突然眼前一亮。讓我沒想到的是:雖然外面透露著鄉(xiāng)下氣息,但里面分明就是現(xiàn)代化的布置?,F(xiàn)代化的吊燈、電視機、電腦……我不禁大喜,一臉興奮地對媽媽說:“我們要住在那么豪華的屋子里面嗎?”
然而,又讓我想不到的是,媽媽卻不悅地說道:“房子簡陋如何?豪華又如何?我住在這里,是因為這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是因為這里有我的親人,而不是它豪華。”
在這個寫作構(gòu)思片段中,學生模仿課文思路,先是最寫實的起筆,對初次見到二姨家的房子進行了實況直播,面對這樣一個“破破爛爛”的地方,作者寫出了本能反應(yīng),接下來進行了轉(zhuǎn)折,進入了表現(xiàn)重點:自己的判斷標準是物質(zhì)條件,而媽媽的標準是親情。作者正是借鑒了《生命的舞蹈》中歸納出來的寫作四部曲,抓住了思維反常之處,突出了文章主旨,完成了自己的寫作構(gòu)思。
通過課文寫作思路學習,學生從中總結(jié)出了一種行文思路基本模式,并根據(jù)這種思路模式進行了寫作練習。
由此看來,教材中的課文可以成為寫作的重要教學資源。我們應(yīng)好好利用現(xiàn)行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經(jīng)典課文的寫作資源,形成一個個可以模仿和借鑒的寫作范例,幫助學生完成寫作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模仿和借鑒這篇課文的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從整體上構(gòu)思文章。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欒娟.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中作文教學設(shè)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