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松
沒有誰的青春是詩情畫意的
文/張松
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滿腦子的自由,很難管。但是,誰的青春不叛逆呢?也包括自己,她點了點頭繼續(xù)說,沒有誰的青春是詩情畫意的,完美無缺的。
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在學校跟老師頂嘴,回家跟母親吵架,經(jīng)常夜不歸宿。她是大人眼中的問題孩子。
一次,她用腳狠狠地踢壞家里的門,將屋里能摔的東西都摔了,推倒了母親,再次離家出走。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幾乎是一夜之間白了頭。
她一個人趕車去了陌生的城市,關(guān)掉手機,斷了一切聯(lián)系,想睡覺就睡覺,想逛街就逛街,沒有人在耳朵邊嘮叨,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她認為青春就這樣,美麗而富有詩意。
錢花光了,生計成為問題。她出去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咖啡館當服務(wù)員。她喜歡這里的氛圍,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咖啡味道,客人或幾個人一起聊天,或翻一本書打發(fā)時光……
可是,這里的制度嚴苛,她是一個向往自由的人。要求化淡妝,不能染顏色鮮艷的頭發(fā),指甲不能太長,她舍不得剪,檢查指甲的時候,她故意隱藏起來,逃過一“劫”。她的手指細長,尤其是小指頭的指甲,她保留得很好,有人說,她的指甲很優(yōu)雅,有種特有的氣質(zhì)。
紙沒有包住火。她的指甲被主管發(fā)現(xiàn)了,勒令她剪掉,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她拿出剪刀,就像剪掉自己青春傲慢的歲月。一剪刀下去,她哭得一塌糊涂,打電話給要好的閨蜜傾訴。
閨蜜安慰說,當一個人走入社會的時候,對著生活哭,說明你在成長。她想起了在家的霸道,父母將她當小公主,寵著慣著。她認為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她是一個要強的人,只是給母親發(fā)了一條短信,說她還活著,不用操心。如今,面臨困難,她死也要撐下去。
一天,兩個客人像喝醉酒的樣子,搖搖晃晃地來到吧臺,說要兩杯咖啡。她小心翼翼地將咖啡端過去。有個客人喝了一口,大聲說,他不喝這種咖啡。話剛說完,手腕一用力,整杯咖啡潑在她的身上。
事發(fā)突然,她愣在那里。主管趕緊過來,跟客人道歉,叫人拉她去后臺。這樣相似的場景她似乎見過。在學校里,她端起半杯水,潑在老師的身上,老師沒有介意,像沒有發(fā)生一樣,仍然苦口婆心地給她講些大道理。她也將水潑在母親的身上,母親沒有管身上的水,還是重復著一句話,去讀書吧!
那個客人就像當初的自己,而此時的她就像當初的母親、老師,他們的感受就如同此刻自己的感受,她開始懷念學校,想念母親了。
她很快辦理了離職手續(xù),重新回到學校,現(xiàn)在努力還不晚。車站門口,她一眼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母親和老師早早地候在車站,她跑過去抱著母親哭泣。母親摸著她的后背說:“孩子,你終于回來了!”母親的聲音變得蒼老,身子瘦弱而憔悴。老師伸出手,撫摸著她的頭,關(guān)切地說:“孩子,教室里的位置還空著,隨時歡迎回來?!彼郎I眼模糊,點了點頭。
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她收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將遠離家鄉(xiāng)去南方上大學,開始四年求學生涯。學成歸來,她回到母校,當了一名高中老師。她有重點大學學歷,工作勤奮、舍得吃苦,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
她經(jīng)常會向她的學生講,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滿腦子的自由,很難管。但是,誰的青春不叛逆呢?也包括自己,她點了點頭繼續(xù)說,沒有誰的青春是詩情畫意的,完美無缺的。
自由自在、沒有任何束縛的青春是詩情畫意的。當遇到打擊時,我們開始成長,與過去告別。青春期的困難挫折,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成人禮”。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