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東
(山東省單縣北城第一初級中學 274300)
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有代表性的事實。怎樣才能從眾多相似、相近的事實中選擇出能夠支撐概念形成的有代表性的事實呢?選擇能夠支撐概念形成的有代表性的事實需要對相似、相近的事實進行辨析。
基于事實必然抽象出某概念,事實相對于該概念就具有“必然性”。例如,幫助學生形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概念,下面兩個事實哪個具有“必然性”呢?
事實(1):實驗證明,環(huán)境中除去二氧化碳時,天竺葵的葉在光下能夠制造淀粉;環(huán)境中保留二氧化碳時,天竺葵的葉在光下不能夠制造淀粉。
事實(2):實驗證明,水中二氧化碳濃度越高,金魚藻釋放氧氣的速率越快;反之,水中二氧化碳濃度越低,金魚藻釋放氧氣的速率越慢。
學生基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和事實(1),必然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結(jié)論。事實(1)相對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概念具有“必然性”。
學生基于“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和事實(2),能夠得出“二氧化碳濃度大小,決定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的結(jié)論?;谶@一結(jié)論,學生會作出多種猜測,例如,①二氧化碳同光照強度一樣是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事實(2)相對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概念不具有“必然性”。
幫助學生形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概念,應(yīng)該選擇事實(1)。
“必然性”是有代表性的事實的特征之一。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需要教師提供具有“必然性”的事實。
一個事實提供的信息足以抽象出某概念,事實相對于該概念就具有“完整性”。例如,幫助學生形成“動物的行為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下面兩個事實哪個具有“完整性”呢?
事實(3):勞倫茲把灰腿鵝生的卵分作兩組孵化。第一組由母鵝孵化,孵出的雛鵝最先看到的行動目標是它們的母親,于是母親走到哪兒,它們就跟到那兒;第二組鵝卵放在人工孵化器里,雛鵝出世后最先看到的行動目標是勞倫茲。于是勞倫茲走到哪兒,小鵝跟到哪兒。一段時間后,勞倫茲把兩群小鵝放在一起,扣在一只箱子下面,讓母鵝在不遠的一邊看著。當勞倫茲把箱子提起時,受驚嚇的小鵝朝兩個方向跑去:記住母親的那些小鵝朝母鵝跑去,記住勞倫茲的朝勞倫茲跑來。
事實(4):母雞在生殖季節(jié)有抱窩行為:這時,即便窩里沒有卵,它仍臥在窩里。當香蕉被掛在黑猩猩摘不到的高處時,黑猩猩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
從事實(3)可以看出,灰腿鵝會緊跟它所看到的第一個大的行動目標行走。這一行為獲得的時間是出生后,能看到物體時。這一行為產(chǎn)生的過程是無任何生活經(jīng)驗、無任何學習機會?;彝腮Z跟隨一個大的行動目標一段時間后,只跟隨這一目標,而不是其他目標。這一行為獲得的時間是跟隨一個大的行動目標一段時間后。這一行為產(chǎn)生的過程是跟隨一個大的行動目標。因而事實(3)蘊含的已知條件或前提完整。學生基于事實(3),可以直接想到,“灰腿鵝的行為由先天遺傳和后天學習而獲得”。學生基于事實(3)可以進一步抽象出“一種動物的行為可以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事實(3)相對于“一種動物的行為可以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具有“完整性”。
事實(4)中,沒有交代母雞的抱窩行為是怎樣產(chǎn)生的,也沒有交代黑猩猩行為的形成過程。學生無法根據(jù)事實(4),判斷母雞和黑猩猩的行為是怎樣產(chǎn)生的,因而也就不能形成“一種動物的行為可以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事實(4)相對于“一種動物的行為可以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不具有“完整性”。
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動物的行為可以由先天遺傳或后天學習而獲得”的概念,應(yīng)該選擇事實(3)。
“完整性”是有代表性的事實的特征之一??梢詭椭鷮W生形成概念,但需要教師提供具有“完整性”的事實。
學生存在疑惑或錯誤概念,使學生不能形成科學概念;利用某事實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疑惑,或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事實相對于學生的疑惑或錯誤概念就具有“針對性”。
為幫助學生形成“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的概念,在學習“生物的類群”時,教師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不同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生活關(guān)系”的事實。但是,學生最終還會質(zhì)疑“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的提法;學生常有“為什么要保護吃人的虎”之類的疑惑。
“有益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生活關(guān)系”的事實,對消除學生疑惑,已經(jīng)沒有了意義;此類事相對于學生的疑惑就不具有“針對性”;而“有害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生活關(guān)系”的事實相對于學生的疑惑就具有“針對性”。
事實(5):2011年12月11日 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中提到,老虎的活動范圍很大,養(yǎng)活一只雄虎需要250km2以上的生活空間,養(yǎng)活一只雌虎和它的幼崽需要450km2以上的生活空間。近300年來,由于人口增多,人們捕獵能力的提高,云南地區(qū)虎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因而導致了干旱、山體滑坡、泥石流逐漸增多;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降低。保護老虎,可以減少干旱、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zāi)害的發(fā)生,還可以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
上述事實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強烈的震撼性,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和想象,糾正“保護老虎等生物是沒有必要”的錯誤認識,進而讓學生意識到保護或控制“有害生物”也是極為重要的。
事實(5)對解答學生疑惑,或糾正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保護有益生物極為重要,消滅有害生物極為重要”的錯誤認識,具有“針對性”。應(yīng)該基于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極為重要”的生物學概念。
“針對性”是有代表性的事實的特征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概念,但需要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事實。
幫助學生形成“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的概念,下面兩個事實哪個具有“可信性”呢?
事實(6):據(jù)CCTV 7《致富經(jīng)》欄目報到:江蘇某甲魚(鱉)養(yǎng)殖場有16池即將上市的甲魚,每池有甲魚1.0×104只,共1.6×105只。突然間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約6.0×104只的甲魚感染了病毒,并陸續(xù)死亡。若任其自然發(fā)展,損失將超過1.8×107元。場主向某大學教授請教給甲魚治病的方法,教授卻建議他不要給甲魚治病,任其自然發(fā)展。場主實施了教授的建議,結(jié)果當年甲魚幾乎死亡殆盡,只有少數(shù)的甲魚健康地活了下來,給場主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然而,從第二年開始,他養(yǎng)的甲魚幾乎都不感染病毒,甲魚的數(shù)量迅速增多,很快挽回了的損失。
事實(7):長頸鹿的祖先的頸和前肢的長度上存在差異。在食物繁盛時期,每只長頸鹿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在缺乏青草的時期,頸和前肢長的長頸鹿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因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頸和前肢短的長頸鹿因吃不到高處的樹葉容易餓死,生存下來的機會就比較少。環(huán)境的不斷選擇使頸和前肢長的長頸鹿被保留下來,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長頸鹿。
事實(6)貼近學生和現(xiàn)實,學生可以感知,能夠相信。事實(7)是根據(jù)某些證據(jù)或理論,推出的事實,學生不可感知,會有懷疑。學生相信事實,才能主動分析事實、對事實進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概念?;诳尚诺氖聦嵆橄蟪龅母拍畈攀强尚诺母拍?。可信的概念才能促進學生主動遷移和應(yīng)用。事實(6)貼近學生和現(xiàn)實的事實,具有“可行性”。幫助形成“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的概念,應(yīng)該選擇事實(6)。
“可信性”是有代表性的事實的特征之一??梢詭椭鷮W生形成概念,但需要教師提供具有“可信性”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