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贊
(外交學院 基礎教學部,北京 100037)
名物極性語義屬性的投射與形容詞程度屬性的量度
——以“極其”功能的嬗變?yōu)槔?/p>
張東贊
(外交學院 基礎教學部,北京 100037)
程度副詞作為一類重要虛詞,主要作用是凸顯、量度事物性狀的程度屬性,從而使其從量幅轉化為量點。對“極其”的語義分析和歷時考察證明“極”自身所具有的[至高]語義特征是“極其”轉化為程度副詞的語義基礎。在句法結構中,主語的明確性使“其”的指代作用降低是“極其”轉化為程度副詞的重要句法條件。
“極其”;語義投射;程度;量度
語言的發(fā)展是逐漸走向精密化的過程,也是人類對客體世界的測量不斷細化的過程,它體現(xiàn)了人類對客體認識的深化。其中,時間、空間和性狀是人類基本的認知領域。漢語早期的編碼特點總是以名物為基礎,性狀、動作等大多寄托于名物[1]。從名物自身的特點來說,它蘊含著很多隱性的屬性。而形容詞則是事物屬性的顯性表示,但這種表示只是模糊的,是以一種量幅的形式存在的。程度副詞作為重要的一類虛詞,其重要作用就是用來修飾或限制形容詞,說明事物性狀的某種程度[2]。因此,程度副詞體現(xiàn)出了對主語某種隱含屬性的量度。例如,“這個學生極其聰明”?!奥斆鳌笔钦f話人在“這個學生”眾多隱含屬性中的一個選擇,是對“智商”的一種量度,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主語屬性的一種測量[3]?!皹O其”使“聰明”這一屬性從量幅轉化為量點。程度副詞為何具有這樣的功能,本文以“極其”為例來探討其中的內在機制。
(一)“極、尤、更”的[比較]語義特征
我們在《國家語委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中就“其”為詞尾且出現(xiàn)次數在20次以上的詞進行搜索,排除單音節(jié)的代詞“其”以及專有名詞“土耳其”,根據“x其”的詞性把它們分為兩類:I.極其、尤其、更其;Ⅱ.及其、與其、如其、惟其。
這兩組詞構成了一個以“其”為核心的向心詞組。“其”是指物之辭,用來指稱某類名物。I組的成員均為程度副詞,II組的成員均為連詞[4]。在I組中,“極、尤、更”作為“義象”說明“其”的語義特征。而“極、尤、更”之間的差別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極其、尤其、更其”三者在功能及意義上的差異。
《說文》:“極,棟也,從木亟聲。渠力切極?!毙煦C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為極,義出于此?!薄皹O”作為名物詞蘊涵許多隱性屬性。在“極”的眾多隱含屬性中,古人突出了[至高]這一語義特征。如:
(1)萬載宮極。(《漢書·天文志》)
(2)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莊子·則陽》)
“極”在上古漢語中是實物名詞,指屋頂上東西方向的橫木,也稱“棟”。從方向上來說,“極”是東西向的;從物理位置上來說,“極”處于屋頂最高處?!皹O”蘊含的[至高]義可以體現(xiàn)在性狀領域中。例如:
(3)洪泉極深,何以窴之?(《楚辭》)
(4)樂極和,禮極順。(《禮記》)
(5)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禮記》)
在例(3)中,“深”作為形容詞是“洪泉”這一名
(6)平原遠而極目兮。(《登樓賦》)
(7)陳臣子尤毒恨甚,極陰生陽,故致火災。(《漢書》)
在例(6)中,“目”的功能主要是“看”。“極目”表示發(fā)揮“目”的最大功能。在例(7)中,“陰”是抽象事物,“極陰生陽”即“陰”達到“至陰”的程度而轉化為“陽”。以上例子表明,“極”所具有的[至高]這一語義特征可以從空間領域投射到性狀領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尤,異也。從乙。又聲。羽求切?!薄爱悺笔歉渌挛锉容^的一個結果?!爱悺碧N含[比較]的語義特征,比較的過程可以凸顯事物隱含屬性的程度。
《說文》:“更,改也。”有更換、更替之意。[更替]在時間領域中可以表示動作的重復,在性狀領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深。更或改的過程暗含著一個參照點,這個參照點往往是原來的事物或某種狀態(tài)。例如:
(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9)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報劉一丈書》)
(10)今日遠來,而更安緩,愚竊惑之。(《孫子兵法》)
(11)及至燕,真見燕國之城社,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列子》)物的顯性屬性,“極”自身隱含的[至高]這一語義特征投射到“深”這一性狀中從而使“深”從“量幅”轉化為“量點”。在例(4)中,“和”是音樂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狀態(tài),在性狀上也表現(xiàn)為一種量幅,“極”的[至高]義投射到“和”這一事物屬性中使“和”從“量幅”轉化為量點[5]。在例(5)中,“極幽”即達到“幽”的最大程度。以上例子表明,[至高]投射到性狀領域中從而表示一種極性義。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人們通過不同認知域內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而在其之間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在動作領域,“極”的[至高]義也有一定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極”的使動用法。例如:
在例(8)中,“更上一層樓”是對原來動作的重復,施動者在高度上有一定的變化。在例(9)中,“更”表示動作的重復,在語義上體現(xiàn)出一種程度的加深。動作重復的過程隱含著把原來的動作視為原始參照。在例(10)中,“更安緩”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代替了“原來某種狀態(tài)”從而表現(xiàn)出程度的加深。
通過對“極、尤、更”三者語義特點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在語義上都蘊含一種程度義。其中,“極”通過隱喻把空間屬性的[至高]義投射到性狀和時間領域;“尤”自身含有一定的比較義;至于“更”“改”“重復”的語義特征體現(xiàn)在時間和性狀領域中都可以表示一定的程度。因此,“X”具有的程度義是雙音節(jié)“X其”演變?yōu)槌潭雀痹~的重要語義條件。
(二)“及、與、如、惟”的[關聯(lián)]語義特征
《說文》:“及,逮也?!北玖x為追趕上,抓住。
(12)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
(13)無庸,將自及。(《左傳》)
在例(12)中,“及”帶了賓語“之”,表示運動主體與運動目標處于同一空間。同樣,在例(13)中,“自及”表示運動主體將要達到運動目標,也表示二者在一起的意思。從語義上看,“及”帶有一種[關聯(lián)]的語義特征?!墩f文》:“與,賜予也?!庇忠瓿觥案S、隨從”義。如:
(14)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國語》)
(15)有律以如己也?!蹲髠鳌ば辍贰6蓬A注“:如,從也?!?/p>
在例(14)中,“與己”表示(天下諸侯)多跟從自己?!爸T侯”和“自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是“與”還帶有[主從]這一語義特征。在例(15)中,“如己”表示跟自己一樣,通過“如”可以把“人”和“己”聯(lián)系在一起?!墩f文》:“惟,凡思也”。惟又引申出“聽從、隨從”義。如:
(16)大國茍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廣陽雜記》)
在例(16)中,“惟命”指的是聽從命令,從語義上看,“惟命”指的是“命令”作用于客體上,“客體”與“命令”關聯(lián)在一起。
從語義上看,“及、與、如、惟”均含有[關聯(lián)]這一語義特征。根據認知語法的相關觀點,詞匯、語法和句法構成一個連續(xù)體,三者沒有必然的界限?!凹?、與、如、惟”在語義上的[關聯(lián)]義在它們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對“極、尤、更”語義的分析,以及將其與“及、如、與、惟”的對比發(fā)現(xiàn),“極、尤、更”本身所隱含的比較語義特征而凸顯出來的程度意是“極其”“尤其”“更其”演變?yōu)槌潭雀痹~的語義基礎。
“極”和“其”在先秦時期就可搭配在一起,二者在結構上是一種動賓關系。在先秦時期,“極”常常表現(xiàn)為使動用法,“其”常常充當“極”的賓語。句法格式可以表示為“話題+極+其+X”。例如:
(17)以陽居陰,不極其剛,故其象如此。(《周易》)
(18)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莊子》)
在例(17)中,“極”在句法形式上沒有一個明確的主語,“陽”在語義上充當了“極”的施動者?!捌洹钡闹复敲鞔_的?!皠偂笔恰瓣枴弊钪匾膶傩裕硪环N性狀。“極其剛”指到達陽爻剛性的至高點?!皠偂痹谡Z義上呈現(xiàn)出一種量幅,它在“極”的作用下轉化為量點。在例(18)中,“千仞之高”充當句子的話題,“其”的指代也是明確的。“深”是“其”的一個屬性。“極其深”即達到該事物的最深處?!吧睢弊鳛椤捌洹钡膶傩栽谛誀钌媳憩F(xiàn)為量幅,“極”的使動用法使量幅轉化為了量點。從語義上說,“極”的[至高]這一語義特征投射到“其”所隱含的某一個屬性之中,從而對“其”的這種屬性進行量化。
在以上這一組句子中,“其”的指代是明確的,“極”和“其”在句法結構上是述賓關系,“極其”并沒有發(fā)展成為一個程度副詞。通過對《周易》中“極其”的統(tǒng)計,“極”和“其”在《周易》中連用的情況,其句法結構均為“話題+極+其+X”。例如:
(19)然以其處柔也,故有不極其盛之象,而得無咎。(《周易》)
(20)九四,以陽居陰,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無咎。(《周易》)
(21)養(yǎng)賢則饔飧牢禮,當極其盛。(《周易》)
在例(19)中,“其”指的是某一陽爻,“不極其盛”在于陽爻處于陰爻的位置。在這一句中,施動者是話題中的一個成分。在例(20)中,“九四”也是作為話題出現(xiàn)的,陽爻處于陰位,所以“陽”不能達到極盛。話題是句法結構之外的成分,是與“述語”相對應的,主語是和謂語相對應的句法成分。在“話題+極+其+X”這一結構中,主語與“極”在結構上關系比較松散,因此,客觀上要求“其”指代的明確性?!捌?形容詞”使整個結構呈現(xiàn)一定的名物特征。
根據我們在《國家語委語料庫(古代漢語)》中的統(tǒng)計,“主語+極+其+名詞”這一結構在漢代的語料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不過使用頻率比較低。例如:
(22)故天下之士云合歸漢,爭進奇異,知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其節(jié),怯夫勉其死。(《漢書》)
從“竭、盡、極、勉”之間的對舉關系上看,在“勇士極其節(jié)”這一小句中,“勇士”充當了該句子的主語,“其”指的是“勇士”。雖然“節(jié)”表示一個具體的領域,但是它所隱含的屬性卻是明顯的?!皹O其節(jié)”達到“氣節(jié)”的最高境界。與“話題+極+其+形容詞”相比,在“主語+極+其+名詞”中,“極”和“其”之間的關系更緊密一些。我們在《國家語委語料庫(古代漢語)》漢代語料中對“極其”進行檢索,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極其”共出現(xiàn)11次,其中“主語+極+其+名詞”僅出現(xiàn)1次。在魏晉語料中,“極其”共現(xiàn)18次,“主語+極+其+名詞”的結構共出現(xiàn)4次。例如:
(23)孫綽子曰:圣賢極其標榜,有大力矣。(《昭明文選》)
(24)物極其性,人永其壽。(《昭明文選》)
(25)備物立成器,變通極其數。(《宋書》)
(26)孫盛曰:昔者先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內節(jié)天性,外施四海,存盡其敬,亡極其哀,思慕諒闇,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保ā度龂尽罚?/p>
在例(23)中,“標榜”是一個名物詞,蘊含一些隱性的屬性,“典型性、代表性”是主要的屬性。因此,“極其+標榜”實際上激活了“標榜”所具有的“典型性”這一語義屬性。在例(24)中,“性”是“物”的一個屬性,可以代表事物的本質特點,“極其性”指的是達到事物本質的極致。同樣,在例(25)中,“數”就是“變”的屬性,“變通極其數”指的就是達到變通的極點。在這一組中,“極”的使動用法可以激活賓語“其”的某種屬性。至于“其”,它的指代性是很明確的。在例(26)中,“其”指代的就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圣人”。同樣在例(24)至例(26)中,“其”分別指代“物、變、存”。
通過對魏晉之前語料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主語(話題)+極+其+X”這一結構中,主語往往帶有一定的能動性,可以作為施事。到隋唐五代時期,“極其”的用法有了進一步的變化,出現(xiàn)了“主語+ 極+其+形容詞”的結構。例如:
(27)忽見一人,四體極其羸劣,形容瘦損,喘息不安。(《敦煌變文》)
(28)若夫天才卓爾,動稱絕妙,辭賦極其清深,筆記尤盡典實,若聞金石,似注河海。(《藝文類聚》)
(29)抑推前典,服戎告謝,親學匪任,宿肉極其虛憊,歲制防其不辜,寔所以蠲假衰疾。(《藝文類聚》)
在“四體極其羸劣”中,“極其”的用法已經接近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的用法?!八捏w”作為句子的主語并不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主動性。有的學者認為該句中“極其”應為“極甚”,這一差別是由版本問題造成的。依據“語法索意”的方法,“形容瘦損”以及“喘息不安”都是主謂結構,“四體極甚羸劣”也應該是主謂結構。“四體極其羸劣”這種用法在隋唐甚至魏晉時期還比較少見,但“主語+極甚+形容詞”的用法在隋唐已不鮮見。例如:
(30)佛經微妙極甚深,能除結使如流河。(《東晉譯經》)
(31)爾時和上告遠法師及諸人等:莫怪作如此說,見世間教禪者多,于學禪者極甚繚亂。(《神會語錄》)
(32)因此袈裟,南北道俗極甚紛紜,常有刀棒相向。(《神會語錄》)
根據“極甚”在古代漢語中的相關使用情況,我們認為“四體極其羸劣”為“四體極甚羸劣”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例(28)、例(29)兩句中,“辭賦極其清深”與“筆記尤盡典實”在句法結構上具有一致性,“尤盡”在隋唐時期主要用為動詞。例如:
(33)歷數之術尤盡其長,州閭鄉(xiāng)黨有神童之號。(《北史》)
(34)若趙之王良,秦之伯樂、九方堙,尤盡其妙矣。(《昭明文選》)
根據“辭賦極其清深”與“筆記尤盡典實”在結構上的平行性,我們可以推知在“辭賦極其清深”中,“極”和“其”仍是比較典型的述賓關系?!皹O”可以解釋為“達到頂點”。同樣,“宿肉極其虛憊”與“歲制防其不辜”二者結構也具有一致性,從“極”和“其”的對舉來看,在“宿肉極其虛憊”中,“極”和“其”之間仍為述賓關系,而沒有發(fā)展成為程度副詞。
“主語+極+其+形容詞”在唐代語料中已經比較常見,這為“極”和“其”結合為程度副詞提供了條件?!八捏w極其羸劣”“辭賦極其清深”“宿肉極其虛憊”從句法結構上來說符合“名詞+極+其+X”這一結構模式。
在元明時期,“極其”已經發(fā)展成為程度副詞,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分布。“極”和“其”之間的動賓關系逐漸變弱,這主要表現(xiàn)在“極其”用在心理動詞前面以及作為補語的情況。例如:
(35)外面說話,寄姐艙里聽得甚真,心里極其喜悅。(《醒世姻緣》)
(36)狄賓梁見兒子長了學問,極其歡喜;他母親又說虧了他擇師教子,所以得到這一步的工夫。(《醒世姻緣》)
(37)李知縣從頭至尾閱了一遍,見做的極其嚴密。(《明珠緣》)
(38)兩個媳婦自己上碾,碾得那米極其精細,單與翁婆食用。(《醒世姻緣》)
在“心里極其喜悅”以及“(狄賓)極其歡喜”兩個語段中,心理動詞“喜悅”和“歡喜”分別充當了句子的謂語,二者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例(36)、例(37)中,“極其”用于補語的前面,從句法結構上看,“極其”已經成為一個程度副詞。此外,在元明時期的語料中,“極其”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還有一個特點,即“極其”所在語段中主語往往承前省略。例如:
(39)玄德與關、張、趙云出馬在門旗下,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三國演義》)
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這種承前省略主語的情況占很大的比例。在“話題+極+其+形容詞”這樣的結構中,“其”的指代性是很明確的,所以不能省略。當主語承前省略時,“其”的指代作用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在元明語料中,“主語+極+其+形容詞”這一結構出現(xiàn)的頻率仍然不高,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不過7處。例如:
(40)宅后又構一園,大可兩三頃,鑿池引水,疊石為山,制度極其精巧,名曰嘯圃。(《醒世恒言》)
(41)天神宣詔,聲音極其清亮,讀的是文章說話,晁夫人不甚省記,止記詔書說道:“福府洞天之主,必需積仁累德之人”。(《醒世姻緣》)
在元代的語料中,“極其”所在的句法格式已經比較多樣,主要類型可以歸納為:I.(主語承前省略)+ 極+其+形容詞;II.話題+極+其+X;III.極+其+(心理)動詞;IV.主語+極+其+形容詞。清代在元明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根據我們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的統(tǒng)計,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主語+極其+形容詞”這一結構到了清代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漢語句子在結構上的某些變化。
從語法形式上看,程度副詞“極其”的發(fā)展路徑見圖1:
圖1 程度副詞“極其”的發(fā)展路徑
從“話題+極+其+X”發(fā)展到“主語+極+其+X”體現(xiàn)了漢語句子結構的緊密化。在“話題+極+其+X”中,“其”的指代性是明確的,所指代的事物要通過上下文來確定。在“主語+極+其+名詞”這一結構中,“其”一般指代主語,極和主語之間存在一種支配關系。在“主語+極其+形容詞”這一結構中,主語和形容詞之間更加緊密,“其”的指代性也降低了。在不同的結構中,“極”所蘊含的[至高]語義特征始終保留著。從語義角度看,“極”的語義發(fā)展見圖2:
表1 “極其”所在的句法結構類型統(tǒng)計表
圖2 “極”的語義發(fā)展
人以自己的認知作為源認知域,進而不斷擴展到其它更復雜的目標域。在這個過程中,認知主體不僅要掌握客體的概念內容還要了解它的相關屬性,即事物內部包含的“量”的成分?!傲俊敝傅木褪鞘挛锎嬖诘囊?guī)模、等級、范圍、程度及內部組成要素的結構,是事物可以用數量來表示的規(guī)定性。認知主體對事物“量”的測量包括客觀測量和主觀測量兩種類型。客觀測量主要是對客體物理屬性的認知,主觀測量則是對客體的一種主觀評價。對于事物的內在屬性而言,程度屬性是測量的重要內容。程度是事物屬性的一種量化,數量的概念不僅表現(xiàn)在名物上,還表現(xiàn)在動作以及事物的屬性上。在量化事物屬性上,不同的語言采用的手段或者形式是有差別的。同一語言內,對名物、動作、性狀的量化也是不同的。在漢語中語義投射是一種重要的類型,還有哪些機制可以凸顯性狀的程度屬性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1]徐通鏘.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李宇明.程度與否定[J].世界漢語教學,1999(1):28-36.
[3]胡建華,石定栩.完句條件與指稱特征的允準 [J].語言科學,2005 (5):42-49.
[4]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5]薛恩奎.詞匯語義量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劉英玲)
H14
A
1674-9014(2016)04-0124-05
2016-02-26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改革項目“‘現(xiàn)代漢語’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15JGB117)。
張東贊,男,山東泗水人,外交學院基礎教學部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現(xiàn)代漢語句法學、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