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日前透露,中國電信將推行全流量計費(語音、短信折合為流量,統(tǒng)一計費),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消息一出,反響強烈。
隨著通信技術的革新,已經(jīng)伴隨手機用戶20多年、被戲稱為“化石費用”的漫游費趨于消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問題是,全流量計費是否更便宜?
全流量計費一定便宜
葉偉(上海市公務員)
漫游費的存在首先是受到運營商分省、分地市的組織結構的影響,也更受到央企管理體制的制約,在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取消漫游費很難行得通。
此次中國電信宣布在2016年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并將先于另外兩大運營商在國內(nèi)推行“全流量計費”,明顯是想通過技術手段,順應流量為王的大趨勢,試圖破除區(qū)域市場壁壘,這是一個利民的好消息。
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全流量計費不會出現(xiàn)訂購的套餐有時流量不夠用而語音卻用不完的情況。另外,全流量計費套餐的流量均為全國流量,相應折算的語音通話也是全國通話,用戶打電話時不再需要區(qū)分是本地、長途還是漫游通話。
但還有問題需要明確:三家運營商的流量無法跨公司使用,這是否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更關鍵的是在各省分公司里,語音作為一項曾經(jīng)長期占據(jù)主流的業(yè)務,積累了相當長的利益鏈條,一下子清理掉還存在較大難度,這是否會導致新推出套餐費用變高?
另外有一點,有時候漫游費之所以是必要的,并不因為它是保證運營商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而因為它是一種區(qū)隔用戶的管理手段。
流量計費究竟能夠比手機漫游費低多少,恐怕還有待實踐來驗證,而且還需要細分人群來驗證。
基本資費折算為流量值得推廣
付亮(電信分析師)
語音、短信等所有基本資費折算為流量,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希望能夠推廣。
此前,關于漫游費的存廢之爭,有幾個誤區(qū)。
比如,運營商不取消“漫游費”是為了維持暴利。其實,“漫游費”收入占比并不大,而且隨著4G全國套餐“長市漫”一體資費的門檻降到10元以下,大量的用戶從2G、3G向4G轉(zhuǎn)移,漫游費收入正快速下降。
此外,大家還會有一個疑問:不就是改改套餐設定嗎?有什么技術問題?
須知,海量用戶套餐梳理一遍,工程量相當大。2008年漫游費調(diào)整為主叫0.6元/分鐘、被叫0.4元/分鐘,當時運營商想用兩周時間進行調(diào)整,但實施起來發(fā)現(xiàn)兩個月都完不成。
與“中國電信個人定制4G套餐”的折算價“1M流量=1條短信=0.5分鐘語音”相比,中國電信新推出的“4G云卡”是“1分鐘語音=1條短信=1條彩信=2MB流量”,按短信每條0.1元計算,語音等資費都有明顯下降。
“4G 云卡”與“個人定制4G套餐”相比,門檻略有提高,體現(xiàn)為雖然0元即贈送來電顯示、189郵箱和國內(nèi)接聽免費,但實際是有“最低消費”的:即用戶需每3個月花50元購1GB流量。
可是,以平均每個月341MB流量計算,“4G云卡”只需16.7元,且可以跨月統(tǒng)計,語音、短信自動折算,而在“個人定制4G套餐”內(nèi)選擇同樣流量0短信0語音,七折后仍需更多資費。
同樣,“4G 云卡”比其他套餐更優(yōu)惠,更適于2G用戶轉(zhuǎn)移,即使只使用語音。
是必然趨勢,但需要時間去過渡
手機教授(微信公眾號)
可以肯定的是,這可謂通訊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通話和短信這樣的基本功能的使用已經(jīng)越來越少,大家越來越依賴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語音和信息功能。因此,電信此次將語音電話和短信息資費折算為流量也是合情合理。
全流量計費有很多好處,屆時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到VoLTE技術帶來的接通等待時間更短,及更高質(zhì)量、更自然的音視頻通話效果等優(yōu)勢,資費賬單也將會更清晰明了。
對于電信的這次改革,現(xiàn)在還沒有明確的細則,不過其純流量的“天翼4G+云卡”已在為全流量計費探路。
這個卡的最大亮點是“零門檻無套餐、不清零、短信語音可折算成流量”。其流量包分為1~8G不等,價格為30~50元/GB,流量包有效期為3個月,有效期內(nèi)不清零,打電話和發(fā)短信均可按一定標準折算為流量計費。相比目前電信的流量包還是便宜了不少。
VoLTE技術利用數(shù)據(jù)流量傳送,并且采用了全新的算法,通話質(zhì)量明顯提升,同時也降低了運營商的網(wǎng)絡成本,因此,電信、移動、聯(lián)通三大運營商都開始投入試用。
今年5月,工信部就曾對外宣布,將加大啟動流量計費監(jiān)督檢查工作,督促電信企業(yè)自主選擇具有資質(zh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流量業(yè)務計費系統(tǒng)性能進行檢測。工信部披露,三大運營商也正研究改進流量計費清單提供方式。
由于2G、3G龐大的用戶數(shù)量仍然存在,VoLTE普及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時期內(nèi)全流量計費也許不會完全取代以前的資費類型,而是和其他類型的套餐共存。
但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會一蹴而就,全流量計費也是如此,這是個必然趨勢,但是也需要時間去過渡。
資費改革要以信息對稱為前提 王德鵬(中國移動合肥分公司員工) 在一個輿論熱點頻繁轉(zhuǎn)換的時代,公眾的注意力很難長期停留在某一事件上。但“取消漫游費”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拿出來“炒”一下,而且次次都能引爆輿論,這就說明手機漫游費事關公眾切身利益,且不合理性顯而易見,改革勢在必行。 有意思的是,在取消漫游費問題上,似乎已經(jīng)分化出了多個輿論場。比如,漫游費到底是不是“零成本”?取消漫游費天然等于“少花錢”?漫游費取消難,到底是不是簡單粗暴歸因于運營商“難舍暴利”?取消漫游費,到底該不該指望運營商“良心發(fā)現(xiàn)”? 個人感覺,網(wǎng)絡可能放大了公眾在取消漫游費問題上的“想當然”和部分情緒化的表達,但輿論場上存在的某些割裂和對立,其實和大家對漫游費存廢的事實認知和價值判斷不盡相同。多個輿論場存在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 資費改革的過程中,也要謀求信息對稱。 改革全面推行之后,用戶賬單會變得很簡潔,因為賬單中將不會顯示通話時長以及短信使用數(shù)量,只剩下一個數(shù)據(jù)——流量。 這也讓人有種擔憂:如果真的推行全流量計費,那么屆時的流量資費會不會有所調(diào)整呢?語音、短信又是按照怎樣的資費比例折算成流量的?這對用戶來說劃不劃算? 這就要求運營商把賬算明白,曬清楚。 其實,每個客戶的使用習慣不一樣,肯定會有相當多的用戶在取消漫游費之后的消費不僅不會減少,相反還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