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茹
作家閻文曾說:家訓是傳統(tǒng)文化映射在日常家教的璀璨結(jié)晶,更是一個民族精神血脈的不息流淌?!犊匆妭鞒小芬粫故镜暮裰貎?nèi)涵,在當下仍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正能量。
端蒙養(yǎng)、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家訓來教育、訓誡家人、子弟已經(jīng)有3000多年的歷史。古時中國人聚族而居,重視家風世澤,能夠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風氣。人們一方面強調(diào)繼承,向高賢大德學習,保持德行不墜;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成為新一代的典范,將家風歸煉成文字,便是家訓。
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思想、政治思想特別強調(diào)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lián)系,以“整齊門內(nèi),提攜子孫”為目的的家訓,便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留下來的優(yōu)秀家訓有許許多多,當翻看講解有關江南十大家族家訓的《看見傳承》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有驚喜的感覺。書的裝幀很雅致,書里的繪畫插圖古香古色,和整本書的風格相得益彰。
評論家郭梅專門為《看見傳承》一書撰寫文章說:“一篇篇家訓,翻開的是歷史的扉頁、傳承的樂章。中國社會歷來重視家邦齊治,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從《看見傳承》之中讀到的不僅是家族的榮光,更多的是對子孫的鞭策、訓誡、期望。這些家訓對今人依然適用,對家風家教乃至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意義?!?/p>
浙江是書香綿延、古風淳厚之地,涌現(xiàn)了像臨安錢氏、余姚王陽明家族、蘭溪諸葛氏、東陽盧氏、海寧查氏和王國維家族等20多個200年以上的名門望族,留存了源遠流長的家訓文化,一批家訓典籍如《了凡四訓》《孔氏家訓》《劉氏家訓》《誡子書》等千百年來為人們廣為傳誦?!犊匆妭鞒小芬粫x的家訓,都極具代表性。
《錢氏家訓》《雙節(jié)堂庸訓》《放翁家訓》《鄭氏規(guī)范》《袁氏世范》……單看這些家訓的名稱,似乎有隔膜,然而當讀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耳熟能詳?shù)墓庞枙r,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出處在這里!這些久遠的家訓,早已深入人心。
書中的篇目文章,并不單是對家訓的枯燥解讀,而是穿插著家族的歷史、著名人物、家訓淵源、家訓精神等內(nèi)容。
臨安錢氏的《錢氏家訓》,廣為流傳,到了今天依然適用。浦江鄭氏從宋至清,出仕為官173人,無一人因貪墨而被罷官,正得益于其族人對家規(guī)家訓的自覺恪守?!多嵤弦?guī)范》168條家訓涵蓋了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方面面,成為族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良規(guī),也是具體有效的管理規(guī)則。蘭溪諸葛家訓《誡子書》,全文僅86字,充滿了寧靜的力量?!安粸榱枷?,便為良醫(yī)”“士農(nóng)工商各專一業(yè),便是孝子賢孫”。出自大詩人山陰陸游之手的《陸氏家訓》,愛國、寬容、廉潔、勤學,是其精神的內(nèi)核。朱柏廬的《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朗朗上口、易于流傳,已成為中國人的家教啟蒙讀物。武義《何氏家訓》比較特殊,沒有書面記載,歷代口口相傳,近人始有文字印證,但祖訓卻無時無刻不在約束著族人的行為規(guī)范——無字勝千言!
書中所選都是名門望族的家訓,是成功人士所為?!昂`路藍縷,以啟山林”,披荊斬棘、櫛風沐雨。這些大家族或因祖上蔭庇,兼有開疆拓土,打下了深厚根基,希望后輩子孫在安享富貴的同時更能安居守業(yè)、賡續(xù)榮華,因此立下這些家訓,其中有祖輩的成功經(jīng)驗,亦有前車之鑒、刻骨銘心的教訓,更有對后輩的鞭策、叮嚀、訓誡、約束、警示。這些家訓雖以保存家族的富貴為目的,其手段卻多是慷慨和利他的,對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建設、優(yōu)良文化的傳承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尋常百姓幾無家訓,但都有家教和家風。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家訓是對人品性的塑造、素質(zhì)與才能的培養(yǎng)、為人處世的提醒?!安灰娎鹬\,不見才而生嫉”(選自《錢氏家訓》),指的是不要貪圖不義之財,也不要嫉妒別人的才華?!皳窳级?,見惡責己”“言必擇善,行必和緩”(選自《查氏家訓》),指的是交友要選擇品行端正的人,見到他人的過錯要學會警惕與反思自身;言語要和善、行為要和緩?!柏氋v而有業(yè),則不至于饑寒;富貴而有業(yè),則不至于為非”(選自《袁氏世范》),把“業(yè)”——即現(xiàn)在所說的“工作”的重要性講得透徹至極。讀這些家訓,了解的是大家風范,對照的是自身舉止言行,思考的是未來子孫的教育。
這些流傳至今的家訓,很多內(nèi)容對現(xiàn)代人價值觀的形成、修身律己、為人處事依然有著啟迪意義?,F(xiàn)在是注重創(chuàng)新的時代,但是創(chuàng)新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顛覆和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個巨大的寶庫,要用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取其精華,為今人所用。這些流傳久遠、大浪淘沙的家訓經(jīng)典之作,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有選擇地學習、繼承。
家訓是中國人為人處事、修身齊家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家法如山,家廉則寧,國廉則安。傳承好的家風、家訓,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可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家庭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崇德向善、禮讓寬容。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著祖祖輩輩對后代的鞭策和希望,而且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