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杏梅 李慧貞 謝燕萍 劉金瑤 陳楚裕 歐國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學部 佛山528000)
對比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在老年性抑郁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吳杏梅李慧貞謝燕萍劉金瑤陳楚裕歐國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學部佛山528000)
目的:對比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在老年性抑郁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確診的抑郁癥老年患者104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予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對照組予以帕羅西汀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GDS評分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4周觀察組GDS評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8周兩組GD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輕微,患者均可耐受。結(jié)論:艾司西酞普蘭應用于老年性抑郁癥臨床治療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使用帕羅西汀,起效較快,不良反應較少,癥狀較輕,患者均可耐受,治療安全性好。
抑郁癥 老年 艾司西酞普蘭 帕羅西汀
老年性抑郁癥患者與一般抑郁癥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患者藥物代謝功能差、藥物不良反應耐受力低,多數(shù)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軀體疾病,在接受抗抑郁治療同時需服用其他藥物,提高了抗抑郁藥物和其他藥物發(fā)生不良相互作用風險[1]。因此在老年性抑郁癥的治療用藥選擇上需慎重。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都是抗抑郁藥,為比較兩者治療老年性抑郁癥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52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性抑郁癥患者104例作為觀察對象,男性67例,女性37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6.2±4.5)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9.7±3.2)年,已排除危重疾病患者、精神分裂患者、正在服用或近期服用其他抗精神藥物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對照組(52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予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10~20mg/d,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調(diào)整劑量,口服,連續(xù)治療8周;對照組予以帕羅西汀治療,20~80mg/d,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調(diào)整劑量,口服,連續(xù)治療8周。
1.3評價指標:于治療前、4周、8周分別使用GDS老年抑郁量表評估兩組病情變化情況,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采用HRSD減分率作為療效評價標準:①痊愈:減分率≥75%;②顯著進步:減分率50%~74%;③進步:減分率25%~49%;④無效:減分率<25%。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GDS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GDS評分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觀察組GDS評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8周兩組GD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兩組不同治療階段的GDS評分比較(±s,分)
表2兩組不同治療階段的G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8周觀察組對照組P 52 52 -16.9±4.6 17.2±5.3 >0.05 8.4±5.1 10.3±4.9 <0.05 6.3±2.6 6.9±3.8 >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9例,發(fā)生率17.3%,主要有口干、惡心、頭暈、頭痛、嘔吐等,均未進行特殊處理,不良反應輕微均可耐受;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14例,發(fā)生率26.9%,不良反應癥狀與觀察組相同。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帕羅西汀作為臨床常用抗抑郁藥,其療效肯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不良反應輕微,極少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因此在臨床得到普遍應用[2]。艾司西酞普蘭是新型抗抑郁藥,對5-羥色胺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抑制作用,減少5-羥色胺的重新攝取,起到抗抑郁效果[3]。本研究顯示,兩組分別予以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治療后,GDS評分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6.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梢姲疚魈仗m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帕羅西汀。兩組治療4周后,觀察組G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8周后,兩組GD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顯示艾司西酞普蘭起效更快,能更早地控制病情。
相關研究表明,5-羥色胺對D1-5、膽堿能受體、組胺受體、腎上腺素受體具有較低的親和力,相對于帕羅西汀更符合人體藥物代謝動力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4]。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主要有口干、惡心、頭痛等輕微不良反應,患者均可耐受,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不良反應更少,安全性較好。
綜合上述,艾司西酞普蘭應用于老年性抑郁癥臨床治療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使用帕羅西汀,起效較快,不良反應較少,癥狀較輕,患者均可耐受,治療安全性好。
[1]甄莉麗,李金香,蔡燕.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療效及安全性對照研究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6:801-805.
[2]俞鍇,鄭亞麗.帕羅西汀聯(lián)合小劑量奧氮平在首發(fā)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1:1032-1034.
[3]孫榮躍,鄭新建,陳偉青,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9:656-658.
[4]宋宇春.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安全性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9:2569-2570.
R749.4+1
B
1672-8351(2016)08-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