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鶴涵
【摘要】詞匯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精辟最具有代表性的個性體現(xiàn),由于不同國家長期以來歷史、地理、經(jīng)濟(jì)、文化等多方面的不同積淀,詞匯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立的特色,中英是中西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二者的詞匯對比相當(dāng)有趣,本文分析中英詞匯基本義和文化義的內(nèi)涵差異,從而為跨文化交際活動提供便捷。
【關(guān)鍵詞】中英;詞匯;差異;跨文化交際
一、中英詞匯基本義差異
詞匯的基本義就是詞在現(xiàn)代最常用的意義,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娛樂交通,工作學(xué)習(xí)等諸多方面都離不開詞的基本義的使用,然而盡管詞的基本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相同的(比如水和water),但翻開詞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基本義中,亦存在不同民族詞匯含義不對等現(xiàn)象。
比如:中國的茶館,辭典解釋為設(shè)有座位,供顧客喝茶的賣茶水的鋪子。 而英國的pubs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國的“茶館”,它的意義也有酒店,酒吧,客棧等含義。再比如,“愛人”一詞在我國和妻子,老婆,是同義詞,均指男子的配偶,然而在英國,lover與wife并不是完全相等的,“l(fā)over”是隱私,是情人,而“wife”是老婆,是妻子。所以,我們在詞匯學(xué)習(xí)中不僅僅是記住它們在目標(biāo)語與源語言之間的對應(yīng)詞,更要學(xué)習(xí)其在整個文化語境中的意義關(guān)系。
在顏色詞中,詞的基本義差異尤為鮮明。比如中國的“黃色”,在漢語詞典中有以下兩個意思:1.黃的顏色,2.象征腐化墮落與色情。而在英國的“yellow”中,則不然:除了黃色外,并沒有腐化與色情的意思,反而他們的色情是用“blue”一詞體現(xiàn)的。在西方文化中,“blue”含有沮喪、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這與中國的清純與嚴(yán)肅恰恰相反,英語中,blue films,blue video tape,是“黃色電影”,“黃色錄像帶”之意。中國的紅色,代表喜慶,歡樂,熱情,吉祥,而Red在英語國家常表示氣憤、憤怒,危險;中國的政府文件通常是“紅皮書”,但是英語中yellow books才是指法國政府發(fā)表的報告書。白色,在中國象征著恐懼,死亡,不吉祥,但是在西方國家則是純潔美好的象征。
我們可以看出,在日常交際或者是翻譯中,不能夠根據(jù)本國詞匯確定他國詞匯,他國詞匯和本國詞匯的基本義出入還是很大的,這也是我們在日常交際中有時找不到確切意義進(jìn)行闡述的原因之一。
二、中英詞匯文化義差異
文化義,即文化附加義,是附加在詞語之上的深層次的內(nèi)涵意義。中英詞匯的文化義差異遠(yuǎn)遠(yuǎn)要大于基本義差異,如果說基本義差異是“差不多都能對應(yīng)”的話,文化義則是“差不多能對應(yīng)上”,即,兩國的詞匯文化義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植物在英漢語境中往往有著不同的文化含義。如“柳樹”在漢語中有豐富的國俗語義。在中國文化中,“柳”與“留”諧音,有“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xí)俗。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等等都是依依惜別,而英文中willow與漢語中的柳樹雖然所指物體相同,但文化內(nèi)涵則不盡相同,它常使人聯(lián)想起悲哀與憂愁。莎士比亞的 “柳樹歌”借助“willow”來表達(dá)悲哀,暗示死亡。在《圣經(jīng)》中亦有這樣的表達(dá)。在漢語中,“柳”還有一個文化義,即風(fēng)塵?!皦妨?,“尋花問柳”,“花、柳”等植物喻妓女或妓女有關(guān)的事物,如煙花巷、花街柳巷等;但是在英語中則常用“street”一詞。如a woman of the streets(妓女),live on the street(過妓女生活), walk the street(賣淫)等。
除植物外,英漢兩種文化在動物詞匯內(nèi)涵中也有不同。英語民族以lion為百獸之王?!蔼{子”還象征“權(quán)利、勇猛”,比如, lion warrior(勇士),英語中l(wèi)ion引申為“危險,險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險地);1ion in the way(危險的障礙)等等。而漢語則以“虎”為百獸之王,漢語有“狐假虎威”、“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一“虎”也象征“權(quán)利、勇猛”。如“虎節(jié).虎符”.虎因而也成了權(quán)力的象征。漢語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再如英語cricket(蟋蟀)和漢語“蟋蟀”雖同指一種嗚叫的小昆蟲,但卻有著迥然不同的文化含義。“蟋蟀”在中國文化里常給人以悲秋、憂傷的聯(lián)想,比如歐陽修的《秋聲賦》:“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即便在現(xiàn)代詩中,亦有如下表述:“我是深秋的最后一只蟋蟀,獨守市面上日漸的凄涼喝彩?!钡莄ricket在英美文化中卻成了“快樂的小蟋蟀”。英國民俗認(rèn)為在圣誕夜聽到cricket叫的人會無比幸運。
另有一類詞匯,在一種語言中有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卻只是一個語言符號,缺乏聯(lián)想意義。比如中國的“歲寒三友”,“四君子”等等,松,梅,蘭,竹,菊,高潔傲岸的品行,不屈不撓的精神,自古便是中國人標(biāo)榜的對象,但是在西方國家這些植物似乎只是個植物,并沒有代表十分高潔的品行與操守的內(nèi)涵。同樣的還有中國的“鶴”,“松鶴延年”祝福長命百歲,而“駕鶴西去”也是對死亡的一種美好的隱喻。但英文的“crane”并沒有什么深層次的內(nèi)涵,是一種動物的代稱,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含義叫做“起重機(jī)”。
三、總結(jié)
中英因為地理環(huán)境,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經(jīng)濟(jì)體制等多方面的不同,在詞匯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然而這也是語言的妙處所在,在接觸,理解,走進(jìn)的過程中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與開闊的眼界。其實,雖然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dǎo)致兩種語言的詞匯文化意義不盡相同,但英漢兩語言群體在對某些事物的認(rèn)識上還是有相似之處的。例如:英語中an old fox和漢語“老狐貍”都有“老奸巨滑”、“詭計多端”的文化內(nèi)涵;又如:wolf和“狼”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意義,均可表示“殘忍兇暴”,或“貪婪成性”。人對事物的感知是多樣的,也是有共性的,盡管如此,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對不同文化進(jìn)行觀察歸納,理解與尊重他國文化,開闊視野與胸懷,才能更好地進(jìn)行交際活動。
【參考文獻(xiàn)】
[1] 夏 雨. 語言文化論析[J]. 外語學(xué)刊, 1994(6): 5-9.
[2] 王逢鑫. 英漢比較語義學(xué)[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3] 陳國明. 跨文化交際學(xué)[M]. 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9.
[4] 欒曉虹. 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