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華
摘 要: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熱愛,起支撐產業(yè)的物流業(yè)也開始茁壯成長,但是現階段的物流業(yè)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物流的構建勢在必行,物流業(yè)的相關弊病將由智慧物流的發(fā)展壯大得以解決。文章對物流業(yè)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并介紹了物聯網、智慧物流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物聯網時代下智慧物流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物聯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
中圖分類號:F713.365.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internet, electronic commerce get more and more people's love, the support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also began to grow, but at this stag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far can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f logistics,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wisdom, logistics related ills will be addressed by wisdom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logistics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of things, the wisdom logistics,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of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logistics.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lectronic commerce; wisdom logistics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衍生形態(tài)也越來越多,其中物聯網技術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將計算機與互聯網結合所形成的。物聯網的出現和發(fā)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在不知不覺間進入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當然也包括物流業(yè)?,F階段電子商務盛行,鑒于其便捷、品種齊全、價格實惠、能夠很好地滿足現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速度等因素,越來越多的人趨向于利用電子商務網站解決自己的衣食住行,物流業(yè)則成了連接電子商務公司和消費者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物流業(yè)的發(fā)展很大程度決定了經濟的發(fā)展,物流業(yè)將會向何處發(fā)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 物流業(yè)現狀分析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也先后出現了一批專業(yè)化的物流企業(yè),但與多數發(fā)達國家相比,無論出于對物流成本、周轉速度、物流產業(yè)化、服務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的考慮,我國的物流業(yè)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物流業(yè)管理體制存在障礙,阻礙了物流經濟的發(fā)展。物流經濟的發(fā)展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政策、投資融資和海關、稅務、運輸、倉儲等領域,而目前中國這些領域由不同部門分管,缺乏統一協調的戰(zhàn)略思想,管理分散,缺乏協調控制,成為妨礙物流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2)物流業(yè)的發(fā)展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現階段,電子商務正處于快速發(fā)展中,年增長速度已超過40%,但與之配套的物流業(yè)年增長僅僅有20%左右,如果日常情況下的物流延期還可以容忍,某些節(jié)日前后的“爆倉”足以讓人們看到現階段物流業(yè)的相形見拙,間接的成為了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瓶頸。
(3)物流企業(yè)組織規(guī)模相對較小,競爭實力不足。目前國內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yè)主要由傳統的儲運流通企業(yè)以及新型的專業(yè)化物流企業(yè)共同組成,但規(guī)模和實力都相對較弱,大型網絡化的組織經營還未形成。
(4)服務方式比較原始。目前多數的物流企業(yè)還停留在傳統的物流業(yè)運作模式上,只能簡單地完成倉儲及運輸服務。對于現代化物流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服務、倉儲信息服務、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都未全面展開,特別是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如物流方案設計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未得到全面展開。
(5)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目前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很多物流企業(yè)設施和裝備數量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設施和裝備標準化程度較低,配套性、兼容性差。設施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對物流產業(yè)向著快速健康方向的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不利。
(6)專業(yè)化物流服務建設落后,物流企業(yè)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雖然我國先后出現了一些現代化的物流服務企業(yè),但目前承擔物流任務的多為傳統物流企業(yè),缺乏必要的內部管理規(guī)章制度以及服務規(guī)范,屬于粗放型管理模式,較難提供用戶所需要的規(guī)范化物流服務,總體服務質量不能達到需求。
(7)信息化建設滯后,信息化水平低下。在信息化建設潮流中,物流業(yè)的信息化建設遠遠低于其他行業(yè),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主要表現為:應用于物流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技術落后,如條形碼技術、GPS技術、MRP以及ERP等物流軟件在企業(yè)內部應用水平低;行業(yè)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臺,物流產業(yè)信息溝通效率低下,經濟效益深受影響。
(8)現代物流人才缺乏,阻礙了物流業(yè)的現代化進程。現代物流業(yè)是一個跨學科、跨專業(yè)的產業(yè),它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兼具系統管理、信息管理、運籌學、網絡技術、儲運管理等相關知識,技術含量較高。而目前物流從業(yè)人員大多學歷較低,無法勝任現代物流業(yè)的要求。
2 物聯網
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機和網絡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及到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之后其概念在2005年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正式被提出。物聯網是基于計算機互聯網,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信息傳感技術以及全球定位系統等,按照約定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完成信息通訊及交換,從而實現識別智能化、定位跟蹤智能化、檢測管理智能化的一種網絡[1]。通過這個網絡,世界各個地方的用戶可以進行任何物品(小到牙刷紙巾,大到汽車房屋)的信息交換。
物聯網體系通常分為四層: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和應用層。其中感知層由各種負責感應的傳感器構成,實現數據信息的采集,多采用條形碼掃描、紅外感應、RFID、GPS等技術來完成;傳輸層負責收集感知數據并傳輸,實現數據在物聯網上的傳送,由無線傳輸、專網、互聯網、衛(wèi)星傳輸等組成;支撐層主要完成物聯網數據的加工處理,由各種高性能計算、大數據、數據挖掘、云計算及存儲、GPS等技術來支持;應用層是基于支撐層的各種應用系統,它們是按照統一服務協議與物聯網系統整合而開發(fā)出來的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行業(yè)應用系統。
從物聯網的概念和體系構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誕生和發(fā)展是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繼計算機、通信網絡與互聯網之后的又一信息技術應用的創(chuàng)新。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給瓶頸期的物流業(yè)帶來了曙光,物聯網中的各種智能化應用意味著現代智慧物流的發(fā)展方向,物聯網可以將信息化引入到物流的方方面面,克服傳統物流業(yè)的各種問題,實現物流的自動化運作以及高效率的管理,而這種基于物聯網的高效物流模式就是目前被廣泛關注的智慧物流。
3 智慧物流
自2009年中國物流技術學會信息中心《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率先在行業(yè)中提出“智慧物流”概念后,各種對“智慧物流”的解讀層出不窮,徐德洪認為“智慧物流”就是指在傳統的物流管理基礎上,以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達到物流活動全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快捷化管理的物流運作模式[2]。雷光臨、李俊認為“智慧物流”只要是利用高新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構建起的一個物流配送網絡體系,實現物流配送體系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智能化運作[3]。筆者認為,智慧物流是將信息化和物聯網在傳統物流業(yè)中完美應用的產物,它是溝通制造商、物流從業(yè)者、銷售商、消費者的一個自動化、可視化、網絡化的智能綜合查詢平臺。它與傳統物流的最大區(qū)別點在于對數據的全面感知性,要求所有數據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準確傳輸,第一時間得到處理,從而達到資源的全面高效整合,提高數據應用的效率。
4 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物流建立
智慧物流是物聯網時代下物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基于物聯網管理模式下的智慧物流模式的建立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綜合性工作,其過程主要有以下工作構成:
4.1 建立的準備工作
4.1.1 準備協調工作
物聯網本身是一個極其復雜大網,各種設備、網絡、應用、通信、協議都需要由統一的標準。而目前上述各行業(yè)在國內尚未形成統一規(guī)范,這就成為物聯網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同時,傳統物流企業(yè)的發(fā)展還涉及到多個不同國家部門,如交通、經貿、海關等,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相關標準,達到數據層、應用層和交換層的標準化銜接勢在必行,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動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
4.1.2 安全保障工作
為了使物流業(yè)進入信息化,數據的開放性是必然的,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信息的安全性問題。同別的行業(yè)一樣,開放性和安全性是一個矛盾共同體,如何保證開放性系統的安全性,已經成為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同時也是智慧物流健康發(fā)展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配套保障信息安全、保護個人隱私的有效法律法規(guī)急需出臺并實施,此外相關的安全技術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4.1.3 政府側重扶持
任何產業(yè)的崛起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各地政府對物流業(yè)的扶植政策還有很多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得到落實。傳統物流業(yè)多采取自主經營模式,無論在資金上還是技術上都不占優(yōu)勢,如果政府部門可以給予相應支持,促進一些小型企業(yè)與大型企業(yè)的資源整合,必然會使物流業(yè)越來越統一化、標準化,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物流經濟的發(fā)展,加快我國的智慧物流進程。
4.1.4 引入先進技術
智慧物流實際上著重要求將信息化相關技術應用于物流的整個過程,各種定位、追蹤、優(yōu)化技術需要應用于各個環(huán)節(jié),如運輸過程中使用GPS技術,實現行車路線的最優(yōu)化,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同時采用RFID技術對車輛、貨物進行監(jiān)控,實現物流配送的可視化等。這些技術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節(jié)約物流成本,節(jié)約運輸時間,保障貨物安全性。
4.2 構建工作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物流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綜合性系統,除了上述前期準備工作,還需要完成物聯網體系中的各層次構建工作。
4.2.1 構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感知端
智慧物流的建立是基于物聯網技術普及的基礎上的,而物流信息的全面感知又是建設智慧物流系統的首要前提,這也就提出了建立智慧物流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前面論述中已經提及感知層主要是利用各種感知、傳感技術來實現信息的全面采集,在現階段,條形碼、紅外傳感、RFID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給物流業(yè)帶來了巨變,只有全面獲取各種物流信息,建立相應數據庫,才能奠定好智慧物流的堅實基礎。如:物流車輛上的GPS定位系統,除了可以最優(yōu)化行車路線外,還可以監(jiān)控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所有情況,特別是在出現突發(fā)狀況時可以快速做出應急反應,做到全程監(jiān)控、全程管理。
4.2.2 構建基于現代通信技術的傳輸層
目前,傳輸層的建立是基于現有通信網絡和互聯網的融合網絡之上的,它可以實現物流過程中各種信息的分類、初步處理、傳輸等。在傳輸層,網絡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是透明的,只需要傳輸服務,其具體功能包括路由選擇、擁塞控制以及網際互聯等。物流運營商可以通過傳輸層方便地獲取感知層得到的各種信息并準確地傳送到支撐層,因此,傳輸層是連接感知層和支撐層的橋梁。
4.2.3 構建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支撐層
支撐層在物聯網體系結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是為應用層提供多樣化服務的基礎。眾所周知,這一層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一層,云計算及云存儲具備了物流實施過程中各種信息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有效地應用于物聯網業(yè)務的各項應用,可以方便準確地為物聯網應用提供海量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大數據及數據挖掘技術的使用更加方便于海量數據的加工處理,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降低應用成本,提高處理效率。在多種現代化計算技術的共同作用下,智慧物流中的支撐層將會有效整合感知層及傳輸層所收集、傳遞的各項信息,為物流業(yè)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服務。
4.2.4 構建基于用戶需求的應用層
應用層是展示前期所有工作成果的信息平臺,是一個面向整個物流系統集成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中心,是實現物流高效運作和實現物流服務提供商集成的技術平臺[4]。通過對支撐層數據的進行分類、整理,建立用戶所需的信息平臺,完成對整個物流的統一高效管理。
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應用層可以由不同模塊來構成,如物流企業(yè)模塊、供貨商模塊、顧客模塊、售后服務模塊等。同時不同模塊下又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統,如在供貨商模塊中可以建立庫存信息系統,商品信息系統等。針對不同用戶可以設計出多樣化的服務,盡可能方便客戶的使用,幫助客戶完成正確的決策。
5 結束語
智慧物流是物流業(yè)在物聯網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借助物聯網技術,除了實現物流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現代化,同時也是城市化進程中智慧城市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在國家政策扶植之下,在先進技術支持之下,智慧物流產業(yè)的技術將會由不成熟到成熟,公眾認可度將會由低到高,智慧化程度將會由低到高,用戶滿意度將會由低到高,這些必然的發(fā)展趨勢,智慧物流建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張琨,劉春梅,彭景. 打造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物流[J]. 移動通信,2014(16):77-81.
[2] 徐德洪. 物聯網催生“智慧物流”[J]. 大陸橋視野,2011(6):48-51.
[3] 雷光臨,李俊.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物流研究[J]. 物流技術,2012(15):393-429.
[4] 江瑜,龔衛(wèi)恒. 基于第四方物流平臺的智慧物流運營模式[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5):56-57.
[5] 馬軍. 智慧物流——打造現代化物流平臺[J]. 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