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琦
摘 要:動畫電影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通過高度的假定來表現(xiàn)夸張、奇幻的事物。提到動畫電影產業(yè),人們常會想起日本這個動漫大國,而在動漫大師之中,宮崎駿又頗負盛名,他本人更是被迪士尼公司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盡管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題材不盡相同,但是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觀念的主題幾乎會貫穿其全部作品之中。
關鍵詞:動畫電影;宮崎駿;生態(tài)意識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2
近年來,生態(tài)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許多影視作品都會涉及到生態(tài)意識這一主題,而宮崎駿似乎將生態(tài)意識作為一種自覺行為。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貫穿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以及尊重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等濃厚的生態(tài)意識。例如,在《天空之城》中,借助飛行石來表現(xiàn)文明和自然的關系;在《幽靈公主》中對人與自然共存的思考。
1、生態(tài)意識
動畫電影在如今絢麗多彩的影片之中日益崛起,因其高超的繪畫技巧以及越來越深刻的思想意識收到更多高年齡觀眾的喜愛,而日本動畫更是走在世界的前沿。生態(tài)意識的引入使得動畫的深度更加提高,虛擬魔幻的場景也使得說教不再枯燥無味,能夠發(fā)人深省,引發(fā)深刻的思考。生態(tài)就是只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群體和周圍環(huán)境及社會發(fā)展的相互關系,而生態(tài)意識就是反思過去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目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多次的工業(yè)革命使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創(chuàng)造了許多社會財富,同時人類社會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同時,人與自然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無節(jié)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會造成自然失衡,人們的棲息之地漸漸消失。日本曾經的森林資源十分豐富,而如今成為一個工業(yè)化發(fā)達的國家,包括宮崎駿在內的日本人對于綠色家園遭到破壞都十分痛心,宮崎駿用他所擅長的漫畫來表達了生態(tài)意識的重要性,呼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態(tài)意識解讀
宮崎駿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創(chuàng)作出了成人能夠接受的有思想的動畫影片,更在于他通過動畫手段和技巧將各種天馬行空的意向中貫穿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以及社會生態(tài)意識,深入地挖掘了人與自然的共存問題以及對人類命運的擔憂。在宮崎駿的影片中,人與自然的融合是一種常見的感情傾向,只有人類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使得人類獲得精神力量,來抗拒人類社會的冷漠。下面列舉了對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態(tài)意識解讀:生態(tài)提供人類的生活家園,人類家園充滿危機,人類希望在危機中成長以及精神生態(tài)意識。
2.1生態(tài)提供人類的生活家園
宮崎駿的動畫中常出現(xiàn)森林、花草等自然意向,比迪士尼動畫更加偏愛自然,各種各樣的綠色在宮崎駿的動畫中一一展現(xiàn),美麗的花草樹木、充滿生機的池塘、茂盛的森林、生機盎然的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盡管龍貓相較于其他可愛的森林精靈來說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它仍然能夠和小精靈們和諧相處,龍貓會安然地睡在樹上,其他精靈不會懼怕龍貓,各種生物在森林中享受著安靜美好的生活。
自然環(huán)境不僅提供給人們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之神還會保護著善良的人們,就像《幽靈世界》中描繪的那樣,阿西卡是人類中善良的力量,他努力協(xié)調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并因此受傷,而麒麟是大自然的化身,他會為阿西卡療傷,使阿西卡重新富有生命力。人類應該感恩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的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像宮崎駿曾經說過:澄澈的小溪,美麗的森林……這些能夠讓生物蓬勃生長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宮崎駿的動畫也在傳播著這一思想,例如《風之谷》的宣傳語:“熱愛一草一木,與蟲類交談?!比祟悜撘云降戎娜Υ笞匀唬灰驗槿祟惖呢澯?,肆無忌憚地索取使得我們站在自然的對立面。
2.2人類家園充滿危機
《幽靈公主》中麒麟死后,森林失去了保護神的庇佑,滿眼的綠色生機景象瞬間被黑壓壓的濃漿取代,森林消失,頓時生機不在。這種鮮明的對比、鏡頭的轉換告訴我們失去綠色保護的世界難以接受,甚至讓我們窒息。當麒麟神復活后,觀眾的心情才隨著森林的恢復而慢慢輕松。這同樣告訴我們,可貴的大自然不是堅不可摧的,假若我們不加以保護,肆無忌憚的破壞會使得人類家園充滿危機?!讹L之谷》中嚴重的污染使得水源、植物等都散發(fā)著毒氣,世界也因此變成了“腐?!?,倘若想要培育出無毒的植物,必須使用從地下500米取出的干凈的水和土壤。提示人類若是不節(jié)制的破壞自然,長此以往,人類精心發(fā)展的產業(yè)文明會毀于一旦。人類會在腐海、沙漠的吞噬下死去,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生存在風之谷,一個在海風阻擋下的環(huán)境。《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藤本是一個擁有魔法的奇怪男子,他看透了人類的本質,厭惡被破壞的自然環(huán)境,于是他利用海洋資源在海底建立一個新世界,但是這個新世界排斥任何與人類相關的信息。類似于人類中某些具有超能力的人提前預知到自然環(huán)境遭到了破壞,他們會拋棄人類重新建立一個新世界,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新世界,杜絕“人氣”的進入。所以由于金魚公主沾染了人類的鮮血,當她回到水中世界時,藤本想盡辦法讓她變回原型。
宮崎駿電影中的新世界不是一個原始社會,而是充滿先進科技的世界,只不過這些先進機器不僅不需要人類的操控,還排斥、控制著人類。如《千與千尋》中的神秘小鎮(zhèn),每個人盡管外表普通,但是都是具有超能力的人,如同機器一般工作,如澡堂的鍋爐房老爺爺隨意伸縮的手臂。小鎮(zhèn)秩序井然,所有來到這里的人都要放棄原先的姓名被重新命名,這意味著放棄人類社會。同時,小鎮(zhèn)中帶有人類貪欲的人都會被懲罰,無面人因貪欲失去了面孔,千尋的父母因貪欲變成了豬。先進科技一直是人類追求的事物,許多行為包括污染環(huán)境等都是以追求先進科技為借口,而宮崎駿的動畫中描繪的人類向往的充滿先進科技的世界厭惡人類,在這些新世界中,機器掌控人類,人類成為了科技的奴隸。新世界沒有處在人類社會的正面,而是在人類社會的對立面,否定了對自然的破壞,暗含著危機。同時,人類一味追尋先進科技,建立的新世界就是科技極端化發(fā)展的結果,人類在新世界并沒有享用高科技,而是被高科技淹沒,這樣就否定了一味科技化。人類社會千瘡百孔,科技世界又不是避難場所,我們不應逃避,應該勇敢面對危機。
2.3人類的希望在危機中生長
盡管我們永遠不可能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也不能給人與自然的爭斗安排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通過影片,我們應該懂得,這個社會除了有殺戮,還存在人與人的精彩相識,解放的喜悅,重要的是還有自然對人類敞開心扉,人類理解美好的自然的過程。我們不能完美解決問題,使生態(tài)恢復到破壞之前的模樣,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在危機中成長。宮崎駿眼中希望存在于還未成人化的孩子身上,她們天真無邪,沒有成人社會的惡習,特別是善良的小姑娘,如《千與千尋》中的千尋,《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等,她們在人類與反人類的超能力之間周旋,這些小女孩代表人類的希望,面對父輩造成的災難,在處理危機時,她們沒有按照父輩的成長模式成長,也就沒有按照原來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而是通過自身天生的善良來對待世界,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讹L之谷》中的娜烏西卡承擔著保護風之谷的責任,她充滿親和力,用善良和愛心解決了風之谷和王蟲之間的多次矛盾。面對邪惡的狐鼠,娜烏西卡也不會惡意對待他,會細心安慰他,甚至讓狐鼠咬她的手指。
2.4精神生態(tài)意識
宮崎駿反對一切戰(zhàn)爭和破壞生態(tài)的行為,他的動畫電影中營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圍,提倡田園式的生活方式,夢幻理想美好的國度。但是,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日益增長,但是缺失了精神層面的提升,導致人類精神世界一片狼藉。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人類社會精神匱乏,人們沉浸在科技世界中,自我迷惘,漸漸失去了對心靈的聆聽和對鮮活的真實世界的追求,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漸漸缺失?!豆柕囊苿映潜ぁ分校嚎茖W技術是一種對大自然進行破壞的技術,人類若是為了一己私欲將科技無限放大,造成的后果是十分驚人的。為戰(zhàn)爭制造的諸如坦克等大型戰(zhàn)爭武器將會對人類生態(tài)平衡以及人類將來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破壞,而此時,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就開始偏向于負面。這些大自然的異化是在提醒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科技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動畫影片中的蘇菲在迷茫、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中被詛咒變成了老太婆,但她在努力解開咒語的過程中,找回了自信的精神生態(tài)意識。在宮崎駿眼中,自然生態(tài)的失衡以及精神狀態(tài)的貧瘠都是由人類的一己之欲造成的,同時也是科技迅猛發(fā)展的結果。因此,人類應該從極端自我的精神意識形態(tài)中走出來,擔任起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
3、總結
近些年來,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近現(xiàn)代的工業(yè)文明使得人類經濟發(fā)展進入到全新的高速發(fā)展時期。但是,由于人類攫取自然資源沒有限制,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嚴重,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也漸漸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警示人們提高生態(tài)意識?,F(xiàn)代社會通過立法等方式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效果都差強人意。宮崎駿用動畫電影形象地表達了他對生態(tài)問題的理解,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盡管題材不同,但是幾乎全部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戰(zhàn)、女權等問題,他敬畏自然,宣揚環(huán)保。自然本來是美好的,而宮崎駿的電影中會大量用于美好與破壞后的骯臟的畫面對比,發(fā)人深省,人們應該如何面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美景是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描繪,而一系列骯臟、黑暗的畫面會制造出一種危機感和恐懼感,使得觀看的人們自然地反思自身對生態(tài)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殷俊,馮夏楠.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人文思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12期.
[2]叢紅艷,方天云,宮崎駿動畫電影分鏡頭之鏡頭景別研究.《藝術評論》.2015年4期.
[3]白無瑕.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悲劇性特征.《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4年2期.
[4]楊成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意境建構.《電影文學》.2015年2期.
[5]朱立芳.論宮崎駿動畫電影的藝術特色.《電影文學》.2014年22期.
[6]劉洋.宮崎駿動畫電影對日本傳統(tǒng)元素的運用.《電影文學》.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