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描寫情人離別主題的詩詞不勝枚舉。一對情人分別時或悲戚黯然,或樂觀以對,亦或是離別后發(fā)現(xiàn)對方已背叛自己進而抒發(fā)怨懟之情。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和羅伯特.彭斯《一朵紅紅的玫瑰》為例闡釋情人離別的難舍難分,以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和約翰.多恩的《別離辭:節(jié)哀》為例闡釋情人離別時的樂觀,以佚名的《有所思》和拜倫的《記我倆分手時》為例闡釋離別后發(fā)現(xiàn)對方已背叛自己進而抒發(fā)怨懟之情三方面,來比較分析中英情人離別主題詩。
關鍵詞:中英情人離別主題詩;《雨霖鈴·寒蟬凄切》;《一朵紅紅的玫瑰》;《鵲橋仙·纖云弄巧》;《別離辭:節(jié)哀》;《有所思》;《記我倆分手時》
作者簡介:張馨文(1994.8-),女,四川省綿陽人,南充市順慶區(qū)西華師范大學英語(師范)專業(yè)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2
一、離別之難舍難分——以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和羅伯特.彭斯《一朵紅紅的玫瑰》為例
(一)內容賞析
《雨霖鈴·寒蟬凄切》中,上闋說,蕭瑟凄冷的秋日黃昏時分,都門外,一對情人正設帳飲酒踐行。這樣的黃昏時分無疑加深了離別的悲傷之情。難分難舍之際,無奈“蘭舟催發(fā)”,只可最后再仔細將對方的容貌記在心中。離別之際,兩人雙手緊握,淚眼相看,無言凝噎,“含情兩相向”。這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可見兩人愛得深,難離別。想到即將南下,嘆路遠迢迢,煙波萬里,夜幕沉沉,楚天無垠。由然而悲。下闋里,詩人說在這蕭瑟的秋日黃昏里,面對離別,自己比古人更痛苦。也不知自己今夜酒醒時一葉扁舟飄向何方,醒來所見的怕是只有岸邊楊柳,凄冷晨風和黎明殘月了。凄涼悲苦躍然紙上。接著詩人道這一去常年相別,以后縱有良辰美景,卻無心愛之人相伴共賞,無人述說心中所想,良辰美景也如同虛設。通過想象未來孤單的生活進一步抒發(fā)不忍分別,痛苦不舍之情。
《一朵紅紅的玫瑰》中, 詩人將心愛的女子比作六月初開的紅紅的玫瑰,又將她比作一曲動聽的樂曲,可見詩人對女子的著迷。緊接著詩人抒發(fā)對女子的炙熱情感,“美麗的姑娘啊,你是那么的漂亮,我愛你是那么的深切;我會一直愛你,親愛的,一直到四??萁摺!彪S后詩人進一步描寫自己有多愛這個女子:“And the rocks melt withe sun!”深到“太陽把巖石燒化”,“While the sands olife shall run.”長到“生命之流不絕”。這與《上邪》中的“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不謀而合。都運用自然界不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來表達深沉熾熱的愛。“再見吧,我唯一的愛人”,面對小別,詩人由愛而悲, 黯然神傷,痛苦不舍。但同時他也安慰并答應女子即使相隔萬里,他也會回來的。
(二)異同之處
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與情人分別時,一雙璧人難舍難分之情。
《雨霖鈴·寒蟬凄切》中,詩人以冷落凄涼的秋景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兩人難舍難分之景。表達的情感細膩而含蓄,景物的渲染加上動作的描寫增強了畫面感,使人能深深感受到詩人與愛人的難舍難分。《一朵紅紅的玫瑰》中,詩人運用比喻將愛人比作紅紅的玫瑰和優(yōu)美的樂曲來描寫女子的美麗,接著直白坦率而熱情奔放地抒發(fā)對她至死不渝的愛,水到渠成地引出分別的痛苦不舍。從中可見中英詩人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一個簡雋委婉,一個熱情直率。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所塑造的不同民族性格以及古希臘神話的影響能較好地解釋其原因。
二、離別之樂觀分別——以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和約翰.鄧恩的《別離辭:節(jié)哀》為例
(一)內容賞析
《鵲橋仙·纖云弄巧》中,詩人一開始即寫纖薄多姿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化出許多美而巧的圖案,此足見織女的手藝精巧??蛇@樣的織女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度美好的生活?!帮w星傳恨”,天上的星星仿佛都在傳遞著他們的相思愁怨。迢迢銀漢使牛郎織女天各一方,而今夜他們將千里迢迢來相會?!敖痫L玉露”之夜,牛郎織女終能共訴相思于“碧落銀河”之畔。他們的情意似流水,悠悠無聲。奈何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可見無限惜別之情。最后詩人反古之嘆“歡娛苦短”,別出機杼,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與上片的“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相照應, 因為他們的愛是如“金風玉露”那般高尚,而人間許多人即使朝朝暮暮在一起,他們的愛也不似他們的這般熱烈。
《別離辭》一開篇,多恩通過描寫德行高尚的人安詳?shù)剞o世來類比說明情人之間的離別應如此。不要淚濕衣衫,嘆息不止。如若那樣作別便是“褻瀆我們的歡樂”。之后他告訴妻子不要因為他的離開而悲傷,反而他認為他們的愛情不是世俗的愛情,而是精神上的。即使肉體分開,他們也可以在精神上成為一體。(“ Inter-assured of the mind,/ care less, eyes, lips, and hands to miss./ Our two souls therefore, which are one”) 之后,多恩將他和妻子比喻為圓規(guī)的兩條腿。(“If they be two, they are two so/ As stiff twin compasses are two”) 圓規(guī)這一意象的使用與中國古詩里表達的一雙璧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中的“神仙侶”,《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中的“隔墻花”和“連理”,《詠同心芙蓉》中的“同心芙蓉”。最后,多恩希望妻子不要背叛他。(“你堅定,我的圓圈也會準我才會終結在開始的地方”)這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中 那名女子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不謀而合。
(二)異同之處
兩首詩詞都表現(xiàn)了與情人分別時的樂觀?!儿o橋仙·纖云弄巧》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與《別離辭》中的“互相在心靈上得到了保證再也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兩個靈魂達成了一片?!庇挟惽ぶ?。只要兩個人深愛對方,矢志不渝,肉體上的愛便遠不如精神上的愛。
在這兩首詩詞最后,《別離辭》中,多恩希望妻子不要背叛他。(“你堅定,我的圓圈也會準我才會終結在開始的地方”)?!儿o橋仙·纖云弄巧》里卻沒有此類的話,可能是因為牛郎織女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因此被賦予了高尚的人格與情懷。而多恩與妻子是世俗中人,言不要背叛亦是人之常理。
三、離別之怨懟負心——以佚名的《有所思》和拜倫的《記我倆分手時》為例
(一)內容賞析
《有所思》開篇說女子思念的人“乃在大海南”。禮物是情人分離時的感情寄托。女子便想以“雙珠玳瑁簪”送給男子,而她還要“用玉紹繚之”,這足以表明她的一片癡心??珊髞砼勇犝f男子變了心,她“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由“拉、摧、燒、揚”,一連串動作可看出,她堅決憤怒地將代表愛情的發(fā)簪折斷砸碎了。她本也想從此與男子一刀兩斷,可畢竟用情至深,又想起以前戀愛的甜蜜,又難下決斷, 正應了“剪不斷,理還亂”。又想到在夜里和情郎幽會時,不免風吹草動,使兄嫂悉知。她正不知怎樣與兄嫂解釋,此時只聽得外面秋風蕭蕭,雉為求偶發(fā)出了悲鳴聲。在內心深處女子也想有個好伴侶,于是她更猶豫不決,思忖著等天亮以后再做最終的決定。
《記我倆分手時》開篇描寫情人分離的悲傷,相顧無言,欲語淚先流?!癟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通過清晨寒露,借景抒情。之后面對情人背棄山盟海誓,她開始怨懟他的負心。聽到別人對情人議論紛紛,她也感到羞辱難堪。甚至聽到情人的名字也令她周身顫栗“A shudder come o'er me”。這不僅是她恨情人背叛自己,也表現(xiàn)了她對情人深深的愛,正所謂由愛生恨。然而她的深情與怨恨無人能訴,只能“自憐獨幽”。之后她想到以往的秘密幽會與如今的物是人非,悲傷怨恨變?yōu)樯钌畹呢焼?,“Thy spirit deceive”責問他將她欺騙淡忘。對于今后,她不知道面對負心的他,該如何自處。“With silence and tears.”只能緘默而潸然。
(二)異同之處
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與情人分別后,面對情人的背叛,被拋棄一方因著愛得深沉,怨懟情人負心的心路歷程。
面對情人的背叛,《有所思》中的女子沖動而猶豫,原因可能是兄嫂當知她和情人的戀情,她不想面對兄嫂與輿論。 因此即使她氣憤難奈,想一刀兩斷,也想再思忖思忖?!队浳覀z分手時》中的女子相比之下就較之理智。 其中原因可能便是她和情人是秘密幽會的,“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因此在他人面前她只能強掩淚水,無人訴說愛與怨。
四、總結
離別和愛情是亙古不變的話題。中英詩人在吟詠情人離別主題詩時,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有不盡相同之處。它們在內容,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上有很大差異。而這與詩人的經歷,社會與文化因素密切相關。通過以上對中英情人離別主題詩的比較分析,中英詩歌的區(qū)別聯(lián)系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白潤芳、鄭愛英,賞析《別離辭—節(jié)哀》[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4-23.
[2]卞之琳,卞之琳譯文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厚艷芬,鵲橋仙會第一篇—品秦觀詞《鵲橋仙》[J].名作欣賞,1998-08-15.
[4]劉富麗,鄧恩《別離辭·節(jié)哀》圓意象的隱喻意義[J].臺州學院學報,2005-04-20.
[5]羅經國,新編英國文學選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鹿憶,《一朵紅紅的玫瑰》與《上邪》的愛情觀比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01-15.
[7]歐榮,同為贈別詩,情境各不同—約翰.多恩的《別離辭·莫悲傷》和柳永的《雨霖鈴》的對比[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02-28.
[8]夏海玲,詩歌《當我們分別時》的敘事解讀[J].新余高專學報,2010-10-10
[9]謝懿維,字字含情句句景 離情別恨滿清秋—柳永《雨霖鈴》賞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01.
[10]徐結平、陳文、方靈芝,中英愛情詩之別于成因[J].海外英語,2010-02-15.
[11]徐穎瑛,當愛情已經逝去—《有所思》與《白頭吟》比較賞讀[J].名作欣賞,20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