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瓊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107-01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此階段青少年的可塑性較強,而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富有藝術性,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該怎樣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賴于興趣。"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做好"三個結(jié)合",即結(jié)合熱點、情感、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1.結(jié)合熱點開展教學
新聞(或消息)最大的特點是時效性、真實性強,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的情境。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巧用一些當下的新聞或消息,并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發(fā)言、自由爭論、激烈辯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透視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特征,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巧妙地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整合起來,從而達到知行的統(tǒng)一。教無定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勇于探索,敢于實踐,加強熱點教學,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將會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如課文《斑羚飛渡》充分體現(xiàn)了斑羚種族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將文本與當今的信息進行結(jié)合。比如前不久在一次重大火災事故中,多名消防官兵為了保證民眾卻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而壯烈犧牲,居民與現(xiàn)場群眾無一人傷亡??蓴⑹鲞@則消息,作為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的導入語。在學生瞪大眼睛和不時發(fā)出陣陣的嘆息聲時,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這則消息就會像"磁石"一般吸引學生對"消防官兵們具有怎樣的精神"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得出"消防官兵具有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的答案。接著,再自然而然地導入課文《斑羚飛渡》。在教學中,學生談感受,很容易就將消防官兵們的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課文中斑羚種族的奉獻精神聯(lián)系起來,這樣便于學生把握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同樣,在課后,這則消息也成了學生們談話的熱點,學生在饒有興趣的閑聊后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精神,教學目標得以輕松實現(xiàn)。
2.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新穎
要使學生對語文學科感興趣,關鍵在于課堂教學設計。教材不同,教法也應該不相同,千萬不要茍同。因為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征,一成不變的教法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對每篇課文教師都要力求以新穎的教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我就采取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學方法,如語文案例教學、觀摩教學、現(xiàn)場教學等,改變過去語文教學中方法單一、以言語傳授知識為主的"邏輯演繹"式的教學思路,引入體現(xiàn)"語文知識--活動"的發(fā)展式教學。比如新生入學的第一課,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語文科興趣愛好,我認為教師應該講一講一些關于中外著名人物的語文學習的故事以及偉人關于學習語文的精辟論述、文壇名人的趣聞軼事,古今大師的名言佳篇,中外名家愛好文學的真人真事,以及語文與行行業(yè)業(yè)、千家萬戶、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功與否,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愛好和興趣。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教師的課堂教學就必須做到新穎多樣,每一節(jié)課各有千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有所收獲。
通過實踐和調(diào)查研究證明:教師注意教法的多樣化,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好學深思的習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提問,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目的、要求,設計問題進行教學問答和小組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語文課堂提問水平的高低,體現(xiàn)一位語文教師教學駕馭課堂能力,也對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一雙手》一文,我就采用了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先提出問題"這是一雙怎么樣的手?"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天下第一奇手"。然后問:"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這雙手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要求學生閱讀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答案:運用了視覺和觸覺,從理性上去感知,一層層寫出手的特征。最后,我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這雙手揭示了主人公怎樣的精神境界?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供成功機會,促進學習興趣
學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得到滿足,他們就會以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并倡導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求異思維。在賞析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時,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學認為"直"字表明詩人王維正直不阿的人品,"圓"字則暗指當時社會官場上大多數(shù)人的圓滑世故,隨即又有同學進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煙是形容王維的剛正使得他在當時頗受排擠,孤立無援卻仍不改初衷的高貴節(jié)操;而長河里的落日則比喻腐朽勢力們已是夕陽近黃昏了,預示了他們已經(jīng)衰頹敗落的結(jié)局。我大大地表揚了學生們能說出這些任何資料上都沒有的新穎見解。
語文課堂教學是科學,是藝術,是一片知識甘泉流淌的園地與師生心靈交流的園地,是學生訓練思維、提高技能的實驗田。教師采取新鮮活潑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發(fā)揮榜樣作用,"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們總是以榜樣為標準,向榜樣的方向努力。尤其中學生大都處于青少年時期,自己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喜歡崇拜一些人或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榜樣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開展這一項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張貼名人名言警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豪情。如"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等。也可讓學生在黑板上輪流書寫一些哲理性句子。二是經(jīng)常宣講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如用越王勾踐成功的事例來激勵學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業(yè)。由于故事感人,學生覺得生動有趣,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倍感振奮,語文基礎差的學生也會感到語文課的趣味性,從而很好地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目的。
5.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集"形、聲、色"于一體的獨特功用,被廣泛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顯示出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化靜為動,化文字為圖形,做到動靜結(jié)合,圖文并茂,聲情兼?zhèn)?,以此?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體驗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迅速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從而給他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運作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關鍵在于課件。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一旦被激起,便會引起愉快、緊張的情緒,產(chǎn)生參與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動的意志去努力地進入到學習中去。語文教學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只有當學生對語文真正有了興趣,求知才會成為學生迫切的愿望與自覺的要求,唯有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進入一個新的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