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
在過去的30年里,美國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作為馬格南攝影師和美國《國家地理》的記者,游歷世界各國,記錄這個星球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的生活。他的肖像照片『阿富汗女孩』聞名世界,他常常接受各大媒體的委托,在某些特別的地方記錄下某個特殊的時刻,曾經(jīng)史無前例地一年獨攬『荷賽』的四項大獎。他喜歡探險,喜歡色彩,極少使用閃光燈,只想講述自己旅程中每個人最真實的故事。
從事攝影30多年,史蒂夫已經(jīng)用完了20多本護照,他在印度待了整整兩年,也曾在中國深入拍攝過西藏;他經(jīng)歷過斯洛文尼亞的飛機墜毀事故,也近距離遭遇過阿富汗的武裝爆炸,此外他還到過也門、菲律賓、黎巴嫩、伊拉克……他喜歡讓拍攝對象待在屋子里、屋檐下或者背對陽光的地方,面朝門、窗等光源處,睜大眼睛靜靜地看著鏡頭,他則支上三腳架,一邊和對方聊天,一邊不停手動轉(zhuǎn)動85mm、F1.4大光圈人像鏡頭對焦環(huán),迅速按下快門。
不同于普通的旅行抓拍,這樣的拍攝手法使他的作品顯得非常有戲劇感和沉淀感,而他更著力捕捉的,是人的微妙表情。史蒂夫說:“臉往往是一個人經(jīng)歷和情感的縮影,一張人像可以講述很多有關(guān)這個人的性格的故事。拍攝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我來說,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質(zhì)在于獨立性,只需一張照片,便能帶給你一個故事。”他拍攝的人像往往能第一時間牢牢抓住觀者的目光,而且有一種“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畫面背后充滿了懸念,促使觀者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力,去延續(xù)一個完整的故事。
雖然史蒂夫去過很多戰(zhàn)亂和貧窮之地,但他并不會赤裸裸地表現(xiàn)苦難,而更愿意展現(xiàn)出人類在逆境中出乎意料的韌性與強大的生命力。看他的照片,總能感受到新奇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他讓世界變得既無限大又非常??;既風情萬千,又莫名熟悉。
“另一個星球”的驚鴻一瞥
史蒂夫非常鐘情于印度,“印度對我來說就像是另一個星球,我去過80或是90次了,還是有很多沒到過的地方?!庇《茸钗拇蠖际惺敲腺I,那是一個兩極分化很嚴重的地方,一方面它是“印度的紐約”,是國家的重要港口、工業(yè)及商業(yè)中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在這里毫無違和感地看到瑜伽修行者將自己埋進沙子里;有1300多萬人生活在這個城市,一半是口袋里財富滿滿的中產(chǎn)階級,還有一部分在貧民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這個城市既豪華又困窘,像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夢魘,強烈的反差,如同遍布街道的神奇色彩,刺激著一個攝影師敏感的神經(jīng)。
有一天,下著瓢潑大雨,史蒂夫坐的出租車在路口等紅燈,一個帶著孩子的印度女人走過來,試探地看向車內(nèi),“那孩子的眼神瞬間打動了我,我舉起相機,用不同的曝光組合拍攝了兩張照片,而她們很快就離開了,這個過程只有七八秒鐘?!碑敃r史蒂夫正奔波在孟買的街道上拍攝當?shù)厝说纳睿瑥墓?jié)日到宗教,從海灘到寶萊塢電影業(yè),從最卑微的職業(yè)到最受人尊敬的精英……但唯獨這張驚鴻一瞥的照片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張肖像照片的意義
另外一張令史蒂夫印象深刻的照片拍攝自阿富汗。畫面中,三個荷槍實彈的民兵正蹲在戰(zhàn)壕中觀察敵情,畫面影調(diào)濃重,猶如一幅凝固的油畫。當時,一些阿富汗難民找到他,希望他能記錄下他們的困境。“喬裝打扮后,我離開巴基斯坦,秘密進入阿富汗,恐懼和興奮一直包圍著我。我全部的隨身物品就是一個塑料杯、瑞士軍刀、兩個相機、四個鏡頭和幾包花生。對方軍隊發(fā)射的迫擊炮彈不斷在附近的土地里炸開花,那會兒我真的希望自己是在別的什么地方而不是戰(zhàn)場上?!?/p>
史蒂夫驚訝地看到,有那么多村莊正在被毀滅,而當?shù)厝松踔翢o從向外界講述他們的故事……“所有的公路都被封鎖或控制。我們主要是晚上出行,以免被直升機發(fā)現(xiàn)。晚上我和難民們甚至會跋涉30英里,靠面包、少量的山羊奶酪或酸奶提供能量,唯一的飲用水是我們挖溝渠挖出來的?!币惶焱砩?,史蒂夫和難民們在軍營里睡著了,敵方開始進行瘋狂的轟炸,炸彈落在幾百英尺外,灰塵和煙霧彌漫了整個房間,當時史蒂夫覺得自己一定活不下去了。
對于這場戰(zhàn)爭,史蒂夫關(guān)注的焦點并不在沖突本身,而在于戰(zhàn)爭中與人有關(guān)的損失。此后,他對拍攝有了新的認識:“我所拍攝的每張肖像照片都承載著一份獨特的記憶,與此同時,也將構(gòu)成更為宏大的故事的一部分?!?/p>
沉浸在數(shù)百萬人的日常生活中
史蒂夫曾經(jīng)穿越過三個大陸,全面感受、記錄季風環(huán)境中人們的生活。
他研究了季風在不同地區(qū)登陸時可能出現(xiàn)的特征,“當我得知季風抵達某地區(qū)的時候,我會立刻搭乘飛機前往該地。雨一旦下起來,無論我在做什么,都會扔下手頭的事情沖出去拍攝。瓢潑大雨往往就持續(xù)幾分鐘,你必須非??斓刈龀龇磻!?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2/zggy201607zggy20160716-3-l.jpg" style="">
這樣追逐、拍攝了三個月之后,史蒂夫來到印度的瓦拉納西,他驚異于這里的人們在雨季仍保持著生活的常態(tài),即便他們的房子和生意都被洪水毀了。在德里,他拍攝到渾身濕透的小販推著小車沿街兜售,絲毫不為暴雨帶來的影響所動?!熬驮谀且豢?,我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在拍攝一場自然災害,而是一種常態(tài)的生活?!?/p>
四個月后,史蒂夫一路向北,來到喜馬拉雅山麓,巨大的山脈為拍攝季風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他飛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從那里出發(fā)前往山區(qū),他乘坐的巴士勉強通過了被泥石流沖毀的公路。隨著南亞次大陸告別夏日雨季,史蒂夫又前往中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追蹤亞洲季風影響最大的地方。在澳大利亞,他跟著打獵為生的原住民一起活動,拍攝他們?nèi)绾斡描駱淦ぶ瞥奢p便的獨木舟。原住民總是順應環(huán)境而為,而不同環(huán)境抗爭。然后,他前往印尼的泗水(Surabaya),乘船在周圍旅行,親眼見證了洪水涌入后,自然界如何迅速地控制了人類的命運。
有時,史蒂夫會因為太過專注于拍攝而遇險。一次,他在印度果阿附近的一座橋上拍攝,被水浸透的木質(zhì)橋梁忽然倒塌,他摔到橋下的巖石上,昏迷過去,醒來已經(jīng)躺在鎮(zhèn)上的醫(yī)院里。 “這是一間很大的房間,屋頂裝有吊扇,房間里蒼蠅嗡嗡作響,尼姑們仿佛是從我身邊飄過。我在打點滴。我一側(cè)的病人被銬在病床上,另外一側(cè)的病人剛剛做了截肢。我不能動,也不敢問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因為害怕被告知我再也不能行走了?!彼昧四X震蕩,伴有輕度昏迷,出院后在一個朋友家休養(yǎng)了一周,又開始繼續(xù)拍攝。
史蒂夫說,拍攝季風中的生活幾乎需要“受虐狂般地集中注意力”,完全沉浸在季風環(huán)境中,完全融入數(shù)百萬人的日常生活中?!拔以諒鸵蝗盏亟?jīng)受酷暑,也曾浸泡在齊胸深的污水中,或站在傾盆大雨的街道上,帶著一名沒有信心、拼命想打退堂鼓的助理。在那些時刻,我開始領悟耐心的奧妙,開始同情那些靠天吃飯的人。在拍攝季風故事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生了改變。世界上一半人口的生活都受到變化莫測的季風氣候的影響,這就是現(xiàn)實?!?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2/zggy201607zggy20160716-4-l.jpg" style="">
Tips
尋找“阿富汗女孩”
史蒂夫·麥凱瑞1984年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拍攝的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聞名世界,獲得過無數(shù)攝影獎項,同時成為世界上苦難的社會底層婦女及兒童的標志。
拍攝這張照片時,史蒂夫并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后來他花了17年時間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她,也曾三番五次找錯人,最后終于找到了莎爾巴特,“我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正是我們要找的‘阿富汗女孩。她也認出了我,因為她一生中只照過那一次相。然而她從沒見過那張照片,也從不知道這個地球上有無數(shù)人看過她的照片。”
當年的少女蒼老了很多,眼睛也沒有那么清澈了,可是眼神一點也沒變。事隔17年,史蒂夫再次為莎爾巴特拍下一組照片,他尋找這個女孩的過程也拍攝成紀錄片,通過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