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華
[摘要]從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重要性入手,論述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及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 地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80110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教師每節(jié)課必不可少最直觀的教學工具。在初中階段教師常常忽略對學生地圖意識及正確的讀圖技巧的培養(yǎng),而是盲目地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或者擺脫地圖照本宣科,這種過度強調(diào)知識傳授,卻忽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地理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此,我們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解圖及繪圖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這也是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前蘇聯(lián)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圖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這足以見得地理圖像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通過讀圖帶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煉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難點,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較難理解和較為抽象的地理知識,并且能夠起到發(fā)展學生智能的作用。
一、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重要性
“離開了地圖的教學不是地理教學”。這是由地理學科研究的對象所決定的,學生要想學好地理必須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地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又是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和鞏固地理知識的重要手段。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圖技能既是地理教學的目的、重點,也是學生提高學習地理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對于地理的學習一開始學生都會感到比較好奇,都會樂意去學習,但如不加以引導,隨著知識的難度加大,以及受地理作為不中考科目影響,就會讓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逐步消失。教師最好在學生一開始接觸地理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去引導他們,帶領學生在地圖的世界里遨游,去獲取他們想知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特別是在當前地理學科普遍不受重視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就會覺得地理枯燥無味,加上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生普遍不樂意去學習。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借助地圖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例如。在七年級開學第一課《走進地理——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通過運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地理求未解之謎帶領學生走進地理。例如通過景觀圖片和視頻展示埃及神奇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布辛貝勒神廟等,以及死亡谷、百慕大三角等,以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qū)的民居建筑風格與地理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如傣家竹樓、蒙古包、因紐特人的冰屋等,讓學生覺得地理與生活關系密切,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學好地理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地理是一門對生活、生產(chǎn)有用的學科,從而愿意去學習,并逐漸培養(yǎng)地理學習的興趣。
2.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思維、想象能力。以亞洲的季風氣候為例,在分析季風氣候的特點時,可以先出示影響亞洲的冬、夏季風圖,引導學生讀圖說出什么是季風,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兩幅圖后說出隨著季節(jié)變換風向正好相反的風叫季風,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兩種風各來自哪里,它們的性質怎么樣?得出夏季風來自低緯的海洋,帶來的水汽比較多,是一種溫暖濕潤的氣流,而冬季風來自于高緯的陸地,是一種寒冷干燥的氣流。最后讓學生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分析這兩種性質不同的季風對亞洲東部和南部的氣候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學生思考后得出結論:亞洲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這些通過讀圖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會在學生腦海中打下深刻烙印,為今后地理學習奠定了基礎。地圖教學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讀圖獲取地理信息。特別是七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對初一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讀圖技巧才能入門。例如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經(jīng)緯網(wǎng)、等高線、氣候資料圖等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不能只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材料,更不能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知識點,必須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分析地理圖像,觀察、思考、討論,并最終得出結論,通過讀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地圖或在地球儀上準確讀出任何一點的經(jīng)緯度位置是地理學習最基礎的能力也是重點知識,但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并不好,考試時丟分會比較多,一部分學生只寫度數(shù)(數(shù)字后面沒有寫字母),一部分學生對于東經(jīng)、西經(jīng)和南緯、北緯不能正確地運用。我認為對于經(jīng)緯網(wǎng)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這么處理:
(1)把教室設定為一個經(jīng)緯網(wǎng),橫代表緯線,列代表經(jīng)線,先由教師任意說出排數(shù)和列數(shù),所在位置的同學站起來,接著教師可以點名讓一些學生說出自己所在的排和列。通過游戲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把教室的經(jīng)緯網(wǎng)搬到大屏幕,給每一行和列定上相應的度數(shù),讓學生觀察經(jīng)度和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觀察、探究、討論,并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引導、提示。最終找到規(guī)律:度數(shù)向上(北)增加是北緯,度數(shù)向下(南)增加是南緯;度數(shù)向左(西)增加是西經(jīng),度數(shù)向右(東)增加是東經(jīng)。
(3)小試牛刀:運用所得出來的結論進行強化練習。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再次經(jīng)過學生各種思維形式的加工處理,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同時也讓每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明白只要正確掌握了讀圖方法,地理學習起來是非常得心應手的。
4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彪m然教材中已經(jīng)設計了很多活動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提問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一般都會與地圖或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不要僅僅只對學生提問,而應發(fā)動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勇于提出問題。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每幅圖里面都蘊藏著豐富的地理信息,只要學生仔細讀圖,積極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探討交流去解決問題。如在講七年級地理世界氣溫分布時,讓學生觀察“世界氣溫分布圖”,多數(shù)學生能夠提出“世界氣溫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世界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出現(xiàn)在哪里”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直接從圖中得來的,回答這些問題也比較簡單,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但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學生的這些簡單的提問,而應鼓勵學生進一步去挖掘圖中的信息,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讀圖提出“為什么在亞洲中部有一小塊地區(qū)的氣溫較周圍的地區(qū)低?為什么南半球的等溫線較北半球的平直”等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結合世界地形圖、世界海陸分布圖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是地圖教學,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比較使用地理圖像,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從而使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思維的前提是觀察,在同類地理事物的學習中,可以通過觀察,舉一反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八年級地理(下)第二章中,學習了“滾滾長江”后,要求學生利用分析長江河流概況的方法來分析黃河的概況??赏ㄟ^讀“黃河水系”圖,結合教材內(nèi)容,解決下列幾個問題: (1) 黃河的發(fā)源地及注入的海洋。(2)黃河流經(jīng)的?。ㄗ灾螀^(qū))。(3)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4)黃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按照新課標教學理論要求,在教學中,重要的不是教師教會學生什么,也不是學生學到什么的問題,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要懂得怎樣學習的問題,因此傳授學習技能比傳授知識重要得多,前者能讓學生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后者只會讓學生暫時掌握某一知識,“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過程,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怎樣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地圖的能力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認為學習地理只是簡單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名稱及分布,地圖只是為了幫助了解這些地理事物分布的一個輔助手段,而隨著地理恢復高考,特別是新課改的進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圖為中心,以圖帶文,加強學生對讀圖、析圖、解圖、繪圖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發(fā)揮地理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讀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闭莆照_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地圖是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最重要的工具,在地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習慣,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不能只滿足于是什么,在哪里,而是讓學生習慣于把這些知識落實到地圖上,不管是日常學習中的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還是考試前的知識整理,都要習慣于運用地圖去幫忙理解、掌握和運用歸納,才能從根本上學好地理。
例如,讀等高線地形圖,要注意等高線上數(shù)值的變化規(guī)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及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等;讀地形圖,習慣于找主要的地形類型,主要的地形單元,通過顏色及主要地形單元的分布,了解地勢特點及海拔高低;學習區(qū)域地理能夠結合地圖,說出該區(qū)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地形特點、地形分布、地勢特點、主要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河流及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能舉一反三。如在學習“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國際樞紐地位”時,教師用課件展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圖”,引導學生讀圖說出香港的位置及范圍,學生通過讀圖能大致說出香港的位置:香港南臨南海,位于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毗臨。范圍包括新界、九龍和香港島,行政中心在香港島。由于這些內(nèi)容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完全是學生自己讀圖得到的結果,是一種理解性記憶,不是機械性記憶,因此,這種依托圖像來幫助記憶的方法,能夠讓記憶更持久地保留下來,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習的難度,在加強記憶的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析圖
地圖類型多樣,內(nèi)容繁多,當面對不同的地圖的時候,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地圖,找出圖上與所提高問題相關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找出問題的答案,提高學生分析圖像的能力。例如在講到熱帶氣候的四種類型時,先讓學生觀察四種熱帶氣候的景觀圖,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這些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四幅圖的植被對比,分析出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不同,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氣候降水比較多,而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降水較少,接著讓學生結合氣候的逐月降水量及氣溫變化曲線圖,分析這四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差異。氣候資料圖的分析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世界氣候復雜多樣,不同的氣候類型特點不同,哪怕是相同的氣候類型也會存在著差異,如果學生只是去背誦記憶這些知識,是不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讀圖分析方法,才能熟練的分析各種不同的氣候資料。
3解圖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及所教學生的實際,精心設疑,引導學生讀圖積極思考,從解疑中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例如在講到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時,可以出示中南半島地形圖,讓學生在圖上找出中南半島主要的河流,從簡單到復雜設計問題:中南半島的河流多發(fā)源于哪個國家?他們的流向有什么特征?為什么這些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北部主要是什么地形?當河流流經(jīng)這里的時候水流有什么特點,什么資源豐富?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經(jīng)什么地形,是怎么形成的。中南半島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為什么?學生結合圖像思考并積極發(fā)言,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隨著教師的提問活躍起來,逐步做到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繪圖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刈寣W生繪一些簡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提高記憶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圖像與文字的轉換,理解地圖的語言。例如:在 學 “中國主要鐵路干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與老師同步畫簡圖來完成教學內(nèi)容,邊講邊在黑板上用紅色的五角星表示首都北京,接著用黃色的粉筆自東向西畫出五條南北干線,講一條,畫一條,并用文字寫出起止的城市名稱。然后再用綠色粉筆畫出三條東西鐵路干線。用圓圈繪出鐵路干線交匯點,并且讓學生熟悉這些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最后根據(jù)所畫出來鐵路干線簡圖,讓學生選擇從北京出發(fā)到上海、昆明、烏魯木齊等地最近便線路該怎么走。整節(jié)課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眼、耳、口、手的參與,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梢娫诘乩斫虒W中適當、適時的繪圖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各種教學地圖,能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利用地圖進行正確、合理的教學,也是地理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地理教師要以時俱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地理,會學地理,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水平,使我們的地理教學更上一層樓。
[ 參 考 文 獻 ]
[1]王錕.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教研版.2012(9).
[2]劉建英.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淺議[J].青海教育. 2010(3).
[3]廖新紅.“變易、簡易和不易”思想對中學地理教學的指導作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1(6).
[4]王小麗.中學生地圖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析(課程與教學論)[J]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譚國錢.地理教學中運用圖像培養(yǎng)學生能力[J].師道:教研, 2012(3).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