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革,陸超,洪榮晶,陳捷
(1.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3;2.南京工業(yè)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南京 211800)
風電轉盤軸承作為風力發(fā)電機的一個重要零部件,對質量要求較高。因此,安裝使用前必須對軸承疲勞壽命進行估計。Lundberg和Palmgren提出的L-P模型壽命公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尺寸軸承的壽命計算問題,但并不適用于大型轉盤軸承的計算。針對此,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復雜工況下的轉盤軸承壽命計算修正公式。文獻[1]結合風機行業(yè)的設計規(guī)范與標準,合理利用相關的計算方法得到了轉盤軸承壽命的計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實際工程應用價值。文獻[2]對應力壽命法和應變壽命法作了比較,結果表明應力壽命更適合轉盤軸承的疲勞壽命計算。但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轉盤軸承的理論壽命計算方法非常繁瑣,且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轉盤軸承。因此,文中以四點接觸球轉盤軸承為研究對象,提出基于ABAQUS和FATIGUE的轉盤軸承疲勞壽命計算方法。
風電轉盤軸承所受外部載荷為軸向力Fa、徑向力Fr和傾覆力矩M,作用于轉盤軸承幾何中心。風電轉盤軸承壽命[3-4]沒有通用的計算方法,根據(jù)Lundberg- Palmgren的疲勞壽命理論[5-7],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Ca為額定動載荷;Pa為當量動載荷;a1為可靠性壽命調整系數(shù);a2為溝道硬度調整系數(shù);a3為潤滑系數(shù);ε為疲勞壽命系數(shù),對于球軸承,ε取為3。
當量動載荷[5]為
(2)
式中:Dpw為球組節(jié)圓直徑。
Lundberg 和 Palmgren將 Weibull損傷概率理論應用于軸承壽命的計算中,并且考慮軸承的尺寸及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依據(jù)試驗結果修正相關系數(shù)與指數(shù),球軸承基本額定動載荷為
(3)
式中:Dw為鋼球直徑;fcm為軸承的材料系數(shù);i為鋼球列數(shù);Z為鋼球數(shù);α為接觸角。
疲勞壽命仿真計算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2個階段,即有限元分析階段和疲勞壽命仿真階段。第1階段是整個計算過程的前提和基礎,第2階段為用疲勞分析軟件對有限元分析的結果進行疲勞壽命的計算。
圖1 疲勞壽命仿真流程圖
以型號為QNA730-22的轉盤軸承為例,其結構尺寸為:球組節(jié)圓直徑Dpw=730 mm,鋼球直徑Dw=22.5 mm,鋼球數(shù)Z=91,接觸角α=45°,內溝曲率半徑系數(shù)fi=0.52。內外圈材料為42CrMo,其力學性能參數(shù)為:彈性模量E=206 GPa,抗拉強度Rm=1 080 MPa,屈服強度Re=930 MPa。轉盤軸承轉速為0.052 r/min。
由于轉盤軸承受力復雜,鋼球與溝道的接觸載荷受多種因素影響,且有限元計算過程極易出現(xiàn)迭代不收斂[8],從而無法得出理想計算結果。因此對模型進行簡化:1)不考慮重力的影響;2)不考慮螺栓預緊力的影響;3)忽略對研究目標影響不大的外形特征(如齒形);4)由于對稱性,截取半個轉盤軸承進行有限元分析,如圖2所示。
圖2 轉盤軸承有限元模型
將轉盤軸承模型導入ABAQUS中進行分析,鋼球與溝道定義為面面接觸,接觸性質為法向硬接觸,切向摩擦因數(shù)為0.04。
在外圈底面上加載全約束邊界條件,在兩端施加對稱邊界約束條件。建立一圈剛性元,將內圈上表面耦合于內圈上表面的幾何中心點,外部載荷加載在中心點,通過剛性元作用在內圈上。約束與載荷的施加如圖3所示,在中心點處施加該轉盤軸承所能承受的極限載荷Fa=96 kN,F(xiàn)r=101.8 kN,M=240 kN·m。
圖3 施加載荷與約束
對模型采用六面體C3D8R單元,利用掃略網(wǎng)格劃分。由于鋼球與溝道之間為接觸發(fā)生區(qū)域,考慮到計算精度以及計算效率問題,對鋼球與溝道內側采用細分網(wǎng)格,其余部位相對較粗,如圖4所示。
圖4 網(wǎng)格劃分
極限載荷下,轉盤軸承的應力分布如圖5所示,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溝道接觸處,為2.442 GPa,這與實際應用中轉盤軸承溝道與鋼球接觸部位經常出現(xiàn)破損、點蝕的情況相符,進一步驗證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確性。
圖5 有限元分析結果
FATIGUE的材料數(shù)據(jù)庫中沒有轉盤軸承所用的42CrMo,因此需根據(jù)42CrMo的材料屬性新建材料數(shù)據(jù)庫,由FATIGUE軟件自動生成42CrMo的S-N曲線,如圖6所示。
風電轉盤軸承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環(huán)境,通常并不作連續(xù)轉動,只是作小角度回轉,大多數(shù)時間處于鎖緊狀態(tài)。由于隨機變化的風速、風向的影響,導致轉盤軸承承受交變隨機載荷,由此引起的微動磨損造成轉盤軸承的疲勞失效。
載荷信息可以使用軟件中的時間歷程數(shù)據(jù)庫管理器來定義。根據(jù)文獻[9]中所介紹的轉盤軸承載荷譜作為本次疲勞壽命估算的載荷信息,文獻中的載荷譜均為雨流計數(shù)法簡化后一次應力循環(huán)中的最大值,并定義其最小值為0。定義最大載荷為1和最小載荷為0的交變載荷,交替頻率可以通過轉速計算。此外定義的最大載荷及最小載荷只是一個相對量,即載荷值是疲勞分析軟件載荷信息中的值與ABAQUS中施加載荷的比值。由于在加載狀態(tài)下轉速為0.052 r/min,轉盤軸承的鋼球數(shù)為91,所以鋼球與滾道的接觸頻率為0.052×91/60=0.078 8。將以上信息輸入FATIGEU的載荷信息模塊得到如圖7所示的載荷信息圖。
疲勞壽命計算以材料及零件的應力為基礎,采用應力法和疲勞累計損傷理論進行全壽命分析[10],疲勞壽命計算結果如圖8所示。
由圖8b和圖8c可知,主要失效區(qū)域集中在溝道與鋼球的接觸區(qū)域。此接觸部位的疲勞壽命最短,節(jié)點編號為26 375,為3.44×104r,而根據(jù)(1)式計算得到的理論疲勞壽命為3.156×104r,兩者接近,因此可以用于實際工程之中。
圖8 壽命云圖
基于ABAQUS提出了簡化的轉盤軸承有限元模型,再利用疲勞分析軟件FATIGUE對轉盤軸承進行了壽命預測,得到軸承的疲勞危險區(qū)域和壽命云圖。對比分析理論計算與疲勞仿真的結果,證明了模擬仿真計算方法對轉盤軸承疲勞壽命預測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實際工程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