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起腌貨糟貨,我其實是個只負(fù)責(zé)吃、不負(fù)責(zé)做的角色。我媽媽太會做了,導(dǎo)致我至今都抱著以后再學(xué)的心態(tài)。幸好今天想寫這篇文章,才細(xì)細(xì)問了媽媽,倒騰出來。
最愛蝦油露,肉啊雞啊肉丸啊,用蝦油露一浸就很好吃。最好吃的是肉丸,就用三分精肉七分肥肉的夾心肉,啥也別加,洗干凈,剁碎,用筷子順時針攪拌略上勁后,煮一鍋開水,按照個人喜好加生姜片或者什么都不加,將肉餡捏成鴿子蛋大小的肉丸,下水煮。要用小火,以防丸子散開,保持略滾的狀態(tài),10分鐘后將肉丸撈起來,放涼;另起鍋,倒入大半雞湯、小半蝦油露,再加一把花椒、少量黃酒略煮,放涼,把肉丸放進(jìn)去浸泡。我媽媽做這個必定會同時做蝦油露浸雞,在浸泡的時候,先放雞塊,再放肉丸,因為肉丸組織松散,浸兩天就可以開吃,而雞肉緊實,需要浸七八天。等肉丸吃完,剛好可以吃雞,真是最質(zhì)樸的聰慧。
我也愛紹興地區(qū)特產(chǎn)——糟雞、糟鴨、糟肉。糟的方法都一樣,就拿糟雞來吧,選取肥美的放養(yǎng)閹雞,跟做白斬雞一樣煮至斷生,不要太熟,不然吃起來沒有嚼勁;晾涼后斬成大塊(一只雞差不多斬成4~6塊),擦上炒制后的粗鹽,注意不能用細(xì)鹽,雞塊的每個部分都要擦到,再套上紗布——這算是我媽媽的小發(fā)明,以前的街坊鄰居們大多直接在雞塊上糊酒糟,還有人把鹽拌在酒糟里,這樣會導(dǎo)致酒糟很潮濕,糟貨容易壞,而且吃的時候還要用紗布擦去酒糟,特別麻煩。我媽媽用紗布網(wǎng)住雞,糊上厚厚的酒糟,就既有香味又不會被酒糟粘糊了雞肉,然后壓實放在壇子里,這樣十來天后,糟雞就做好了。酒糟是固體的,它特殊的香味比液體的糟鹵更濃郁。所用酒糟必須是黃酒的酒糟,白酒的酒糟太稀且香味太刺鼻。
我還喜歡的一個腌貨是黃魚鲞,當(dāng)然這個不是我媽媽做的,她只是用成品鲞來做鲞扣雞。鲞扣雞對于我父母這一代是有過年情懷的,在我年幼的時候,這道菜是過年必備的。先說做法,制作的時候用一只圓底中號碗,均勻緊實地鋪上切小的雞塊,然后上面平鋪一層黃魚鲞,上蒸鍋蒸很久,鲞的鮮香味就滲入下面的雞塊中。再說回我父母那個年代,每次有客人來拜年,都會將鲞扣雞作為湊碗數(shù)的菜上桌,但是這道菜吃的時候是扣在平盤上,等于一只完整的雞肉半圓扣著,識趣的客人都會觀察主人,如果主人不破壞這個半圓,客人是絕對不會動手的,主人家的孩子也會看父母的眼色,一般要到初十所有拜年的客人都來過了,最后一撥客人來的時候,主人才會真的吃這個菜。現(xiàn)在每次我媽媽做這個鲞扣雞,我都要問我父母:“那么香,你們怎么忍得住???”
這些腌貨糟貨就是這樣,此之甘飴彼之砒霜,喜歡的人,一聞到就香得口水直流,而不喜歡的人,就覺得氣味極其難聞,掩鼻而逃都來不及。美食家林苛步先生曾說:“……終于吃到老媽親手烹制的蝦油露雞,那個吃雞場面賽過餓狼撲食般的貪婪,至今想來還耳根發(fā)燒?!彪缲涽攘?,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