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ST正式運轉以后,當?shù)氐膰H射電科普旅游文化園專用通道以及觀景臺等亦將逐步對外開放。當然,比之一般的旅游來說,在此沒有手機信號之地旅行,巡天遙看一千河,是另一番感覺。
回想當年,彭勃說,射電望遠鏡在設計建造之初就曾遇到經費緊張,但不管減什么科學家們都不愿縮小望遠鏡的口徑。不減小口徑,意味著選址大窩凼不會改變。
2011年9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復雜結構研究院,接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委托,進行FAST圈梁、索網的結構咨詢方面的工作。由于BIAD在圈梁和格構柱關系、降低索網應力、索網節(jié)點設計等方面的突出工作,贏得了中科院天文臺科學家的信任,2012年完成咨詢任務后,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委托BIAD進行FAST反射面系統(tǒng)主體支承結構設計。
該院鋼結構所副所長張琳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我們之前很少接觸到這樣的項目——一半是天然的,一半是人工建筑。盡管大窩凼很大,口徑500米,但畢竟不是人工構建的,在借助天然地勢之前,我們必須要注意——在依賴地形的同時,也要適應地形、順勢而為。”
BIAD設計團隊深入研究了FAST反射面的四大特點——首先是尺度巨大,口徑500米、面積是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2.5倍;其次是反射面在工作時,能實時調整形態(tài),在觀測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以匯聚電磁波,這一點又完全不同于阿雷西博;第三則是其作為天文望遠鏡,精度需達到毫米級。外加工程位于地質、地貌復雜的喀斯特洼地,邊界復雜。
“基于上述特點,F(xiàn)AST超越了以往工程的概念,其建造凸顯多項技術難題。通過科技攻關,中國工程師取得系列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建成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代表了中國制造的新水平?!睆埩照f。
去年于貴陽召開的第二屆“射電天體物理前沿及FAST早期科學”研討會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射電實驗室主卡爾·海爾斯發(fā)言稱:“FAST相比起阿雷西博來說,更加靈敏,覆蓋更大天區(qū),且具有19波束的接收機,這使得FAST在HI/OH吸收線、脈沖星搜尋等方面擁有革命性的機遇。”
由于星際氣體和塵埃的消光作用,光學望遠鏡難以看到更遠的恒星,值得慶幸的是,1950年,發(fā)現(xiàn)了星際氫原子(中性氫,常用HI表示)21厘米波長發(fā)射譜線,它幫了人類的大忙。遙遠的21厘米(即頻率為1420兆赫)射電輻射,能夠穿透“云山霧障”到達地球。但由于銀河系的自轉,按照多普勒效應,21厘米波長的氫譜線不僅變寬,而且還發(fā)生頻率移動。譜線的頻率移動值越大,就表示發(fā)出該譜線的射電源的相對視向速度越大,也就是說,該射電源離我們越遠。而如果射電源里面HI的含量越多,它們發(fā)射出的輻射強度也就越大。這樣,從射電觀測資料便可推算出,在所測方向上的星際中性氫的含量,以及它們到觀測者的距離。而作為目前地球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的優(yōu)勢正在于口徑大。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射電部首席科學家李菂解釋說,我國的望遠鏡與美國望遠鏡都是整體固定在地面上,但我國望遠鏡500米口徑的球面是由四千多面主動反射單元構成,這一個個小的反射單元可以進行對焦,因此靈敏度可達Arecibo望遠鏡的2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總工藝師王啟明說,僅圈梁、索網和支撐饋源艙的6座高塔就用掉1萬多噸鋼材。
望遠鏡反射面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相當于30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盡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噸鋁合金?!蓖鯁⒚髡f。
但大射電望遠鏡絕不是金屬堆砌的“傻大粗”,它是最精密的天文儀器。它在饋源與反射面之間無剛性連接的情況下,可實現(xiàn)毫米級指向跟蹤,確保精確地聚集和監(jiān)聽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
張琳說:“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合作團隊通過FAST的工程創(chuàng)新與實踐,提升了中國工程建造的水平,整合了產業(yè)鏈的上下游。FAST項目的研究成果也推廣應用于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通過FAST項目積累下的寶貴經驗,我們BIAD也跨界到了科學領域大工程復雜技術的挑戰(zhàn)中?!?/p>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FAST考察時曾指出:“當前國際競爭十分激烈,要爭取FAST能夠按期竣工。早日竣工,早日拿到數(shù)據(jù),也是早日回報國家給予工程的投資。”白春禮所謂的回報,未必是金錢方面的回報。例如,國內的大飛機制造工程近年來投入巨大,一旦取得突破,將為我國的材料科學等諸多產業(yè)帶來成果和效益,這將極大地反哺工業(yè)、制造業(yè)和民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