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華+++郝黎+++靳婷
在18~70歲的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已增至每10個人中有1個患病。專家呼吁,所有人都應該每年做一次尿常規(guī)檢查。尿常規(guī)可檢查到尿紅細胞、尿蛋白變化,那是腎臟有沒有受到損傷的最早標志。
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慢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在疾病早期,沒有任何癥狀,故又稱為“隱匿性腎炎”。很多患者直到病程中晚期,出現(xiàn)了臨床癥狀,如頭暈、頭痛、惡心、乏力、活動后胸悶氣促等,才意識到身體出毛病了。
貧血、頭痛、食欲下降警惕“慢腎”
隨著腎臟損傷,人體的腎臟排毒功能、調(diào)節(jié)血壓的功能、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的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造血的功能,都可能受損。像食欲下降、貧血、頭痛、氣短心慌,這些平時看起來沒什么大礙的癥狀,其實都可能和腎功能下降、體內(nèi)毒素積累有關,甚至可能是尿毒癥的前兆。
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尤其要注意。高血壓容易導致腎動脈硬化,發(fā)生腎缺血。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可能10年內(nèi),就會出現(xiàn)高血壓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癥。糖尿病患者,則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腎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做一次微量白蛋白檢查。
別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
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腎損傷。比如攝入鹽分過多、高蛋白飲食等。就算是正常人,攝入太多蛋白質(zhì),也會加重腎臟負擔。對于腎不好的人,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只會“傷上加傷”。因此,腎臟病人要少吃雞蛋、魚肉、海鮮等,植物蛋白也應該少吃,市面上流行的蛋白粉也不應吃。
預防“慢腎”還要多喝水
預防“慢腎”,平時要多喝水,少喝“老火靚湯”。這種湯營養(yǎng)不多、嘌呤很多,同樣會加重腎臟負擔,易患高尿酸血癥。
不良習慣之“憋尿”,則會增加膀胱壓力,上傳到腎臟,會短暫不產(chǎn)生尿液,代謝不暢而傷腎。
鏈接:老人如需長期服藥,須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老人切忌隨意服藥,若需長期服藥,須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專家建議,老年人每年的常規(guī)體檢中,應當加入血尿素氮和肌酐檢查。目前來看,對腎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最多的是抗生素,其次為非類固醇藥物,如速效感冒藥、止痛劑等。
老人在服用藥物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用藥前檢查腎功能和尿液;二是同類藥物盡量選擇毒性小的;三是腎功能有變化時,及時調(diào)整劑量;四是服藥期間勤喝水,密切觀察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