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彝族故事《畢摩與姑娘》類型分析及其母題研究

      2016-07-17 06:30:44譚婷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100081
      名作欣賞 2016年14期
      關鍵詞:姐妹倆母題民間故事

      ⊙譚婷[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100081]

      彝族故事《畢摩與姑娘》類型分析及其母題研究

      ⊙譚婷[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100081]

      摘要:《畢摩與姑娘》是在彝族地區(qū)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其蘊含了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懂吥εc姑娘》被視為老虎外婆型故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核心母題是“遇食人魔”和“機智逃脫”,然而這則故事融合了其他母題,若將它簡單、籠統(tǒng)地概括為老虎外婆型故事不利于全面研究。本文將細致探討《畢摩與姑娘》故事類型劃分及其母題所體現(xiàn)的彝族文化,希望對故事類型學方法和理論的運用有更深的認識。

      關鍵詞:畢摩姑娘類型母題

      《畢摩與姑娘》是在涼山地區(qū)廣泛流傳的彝族民間故事,其故事情節(jié)與狼外婆故事有相似的地方,但也融入了彝族地區(qū)獨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成了一個獨特的彝族民間故事。前人對《畢摩與姑娘》的研究只籠統(tǒng)地把這則故事歸納在狼外婆型故事里或研究其體現(xiàn)的彝族心理特征,而沒有對其類型歸屬及母題做細致探析。筆者發(fā)現(xiàn),《畢摩與姑娘》與常見的狼外婆型故事有許多不同,把它簡單地歸屬于狼外婆型故事有失偏頗。本文試對《畢摩與姑娘》故事進行類型劃分并對其母題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對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有更深的理解。

      一、《畢摩與姑娘》的母題與類型

      湯普森指出,“一個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xù)在傳統(tǒng)中的成分?!雹賱⑹厝A先生在大量研究中國民間故事的基礎上,提出母題是“就民間敘事作品而言,它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情節(jié)要素,或是難以再分割的最小敘事單元,由鮮明獨特的人物行為或實踐來體現(xiàn)”②。即,對母題的提煉一定要反復閱讀文本,用精練的語言將敘事情節(jié)概括出來。母題與類型常被放在一起,然而類型不同于母題,“湯普森特別強調(diào)指出,‘母題是一個故事中最小的、能夠持續(xù)在傳統(tǒng)中的成分’。而一個類型卻是由‘一系列順序和組合相對固定’的母題所構成的,它的基礎是一個敘事完整而獨立存在的故事。”③類型是由對母題的分析、概括而來,在研究民間故事時應將兩個概念區(qū)分開來。

      《畢摩與姑娘》故事的核心母題包括:被父親遺棄山中,姐妹誤入妖婆家,姐妹智逃妖婆家,妖婆死后化生,姐妹遇到獵人搭救,姐妹與父母團聚。這則故事中吃人妖婆的性質(zhì)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狼外婆故事,狼外婆故事在湯普森所著的《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中的編號為333型(狼獾型故事),在丁乃通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的編號是AT333C型,被稱為“老虎外婆”故事。在丁乃通先生編撰的書中“老虎外婆”故事的核心母題包括:母與子分別,食人魔及其到來,食人魔在家,幸存者的恐懼與逃脫。在艾伯華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中列舉的第11個故事類型即“老虎外婆(老虎和孩子們)”故事,其核心主題不僅包含丁乃通先生列舉的母題,還列舉了異文中的替代母題,并將故事結尾處增添的母題進行了歸納整理,例如動物死后化生等。將《畢摩與姑娘》故事與艾伯華先生整理的老虎外婆型故事相比較可發(fā)現(xiàn),《畢摩與姑娘》中的主人公是被父親遺棄山中后遇到妖婆,父親主動把孩子推上險惡的境地,而一般“老虎外婆”故事中都是母親不在身邊引來潛在的危險,這則彝族故事中父親替換并篡改了母親的角色。在結尾處,“老虎外婆”故事以幸存者逃脫、老虎外婆死亡或化生等結束,但《畢摩與姑娘》還描寫了與父母團聚這一母題,又增添了新的母題。綜上所述,《畢摩與姑娘》這則故事主體部分是講吃人妖婆的,開頭和結尾處都與故事類型索引中的老虎外婆型故事有很大不同,湯普森對復合類型故事的劃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問題就仍然是這些母題本身將如何用作分類的基礎。例如,它是故事中的基本角色呢,還是某種修飾性的外在附加成分(如像魔術器物),或者是看來最為重要的情節(jié)本身的核心事件?”④《畢摩與姑娘》雖不是典型的復合型故事,但故事里面融合了其他母題,被父親遺棄山中便是棄子母題的一個變異母題。在這則故事中,“棄子母題”中的父親是一個重要角色,他不僅是孩子遭遇災難的罪魁禍首,還是最后“團聚母題”中最終的決定者,這與老虎外婆型故事中母親的角色和命運有很大不同,在細節(jié)內(nèi)容上也有很大變異,那么如何將《畢摩與姑娘》故事進行類型劃分呢?

      劉守華在故事類型的研究中主張“每篇異文按其核心母題只能劃歸一個類型之中,使分類體系準確清晰!至于異文中含有同其他多個類型有牽連的核心母題,可作為相關類型的參考篇目列出,以拓寬研究者的視野?!雹荼容^《畢摩與姑娘》與老虎外婆型故事可發(fā)現(xiàn):《畢摩與姑娘》故事最核心的內(nèi)容是孩子誤入妖婆家后運用智慧巧妙逃脫;從人物設定來看,孩子遠離父母的保護,姐妹的思想和行動出現(xiàn)二元對立,即妹妹由于無知,將自己和姐姐推入虎穴,姐姐機智勇敢,帶著妹妹勇逃虎穴,最后被獵人搭救。所以,《畢摩與姑娘》中的主要內(nèi)容、人物設定及教育意義都是與老虎外婆型故事類似的。如果不關注人物只關注母題,《畢摩與姑娘》和老虎外婆型故事最核心的母題都是“遇吃人怪物”與“逃脫”,棄子母題可視為“遇吃人怪物”母題中的一部分,化生母題及家人團聚母題都可視為“逃脫”母題的一部分。依此看來,《畢摩與姑娘》故事中雖融合了其他母題,在開頭和結尾處情節(jié)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特色,但卻始終在講述一對姐妹在遇到吃人怪物時機智逃脫的故事,其核心思想與老虎外婆型故事大同小異,故將其歸為老虎外婆型故事的異文版本。

      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確實為民間故事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這種工具書仍有它的局限性,如果生搬硬套將一個故事籠統(tǒng)地劃分到一個類型里,則混淆了研究的因果關系。筆者雖把《畢摩與姑娘》這則故事納入老虎外婆型故事里,但其鮮明的彝族文化特色仍值得我們關注。

      二、《畢摩與姑娘》母題分析

      民間故事《畢摩與姑娘》在彝族地區(qū)廣為流傳,其情節(jié)發(fā)展被深深地刻上彝族文化的印記,現(xiàn)將這則民間故事分為被父遺棄山中、姐妹誤入妖婆家、姐妹智逃妖婆家、妖婆死后化生、姐妹遇到獵人搭救、姐妹與父母團聚等六個母題,探究其體現(xiàn)的彝族文化心理。

      (一)被父親遺棄山中一對彝族夫婦的兒子在七歲時生重病,請畢摩來驅鬼時,兩個女兒對畢摩不恭敬,畢摩作惡誘騙老夫婦將兩個女兒趕出家門。父親借口找油菜將兩個女兒遺棄在深山里。

      姐妹倆被棄的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彝族崇巫畏妖的心理。彝族人民在深山峽谷、縱橫交錯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了生存焦慮,他們對一些超自然的現(xiàn)象無法解釋,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便產(chǎn)生了祖靈崇拜、鬼魂崇拜。在彝族人民心中,畢摩懂文字,是知識的化身,此外,畢摩在宗教儀式中具有非凡的法力,彝族人民認為他們能驅鬼請福,保佑人獸安康,所以畢摩在彝族人民心中占據(jù)很高的地位。當兩姐妹嘲笑畢摩時,她們的不尊敬行為實際上是觸犯了禁忌。為了懲罰她們,畢摩誘騙夫婦倆趕走兩姐妹,他們不敢輕易違背畢摩的意見,這正是彝族人民尊崇畢摩、崇巫畏妖心理的體現(xiàn)。另一點是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實。為了保住兒子的命,父親不惜將姐妹倆送走,而也正是父親將她們推上了險惡重重的艱難境地。父親決定趕走姐妹,只是為了保住七歲兒子的性命而誤信畢摩的話,這說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男尊女卑的父系社會,男性在家里有主導和決定權。父親形象的缺席正是保護力量缺失的體現(xiàn),姐妹倆從此以后只能自己面對所有潛在的危險。

      (二)姐妹誤入妖婆家妖婆變成人用計騙姐妹倆到她家里,妹妹抵擋不住誘惑拉著姐姐前往。姐姐發(fā)現(xiàn)誤入妖婆家后,機智地和妹妹與老妖婆的兩個女兒互換衣裙和睡覺的地方,妖婆在夜里誤殺掉自己的女兒。

      在這一母題中,由于年齡不同、認知能力不一,姐妹倆的思想和行動出現(xiàn)了二元對立。由于無知或好奇心理,年幼的孩子做出的種種反應往往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更深的發(fā)展,當姐姐覺察到事有蹊蹺的時候,妹妹卻執(zhí)意前往,姐妹倆最終誤入虎穴。故事中出現(xiàn)了妖婆的女兒,身披獸皮,面目猙獰,這不僅為情節(jié)發(fā)展增添了不少緊張氣氛,還為主人公利用妖婆女兒機智逃脫埋下了伏筆。在許多“狼外婆”故事中有直接說明是人形狼精,或者偽裝成人,即掩飾動物的特征而趨同于人,卻仍保留了一些動物的特征。在這則故事中,沒有狼或其他動物,那么妖婆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妖婆化成人之前是大竹筐,妖婆及女兒都把“人”稱為小鳥肉。其次,妖婆的女兒披野獸皮,吃野草和牛糞做的饃,喝腥臭的血。其三,得知碗里的肉是自己女兒的后,妖婆還是一邊哭一邊把女兒的腸肚吃完了。這三點體現(xiàn)了妖婆保留明顯的動物特征,它雖有巫術進行偽裝,但在生活上仍無法掩飾吃人、吃同類的獸性,故筆者推測彝族妖婆的原型是在萬物有靈觀下產(chǎn)生的動物精怪。

      (三)姐妹智逃妖婆家妖婆在去給舅家送肉的路上得知缽里的肉是自己的女兒,而兩姐妹已經(jīng)逃出屋門爬到梨樹上,于是妖婆想方設法要上樹。

      妖婆燉完肉后,她親自給舅家送去,這是彝族尊重舅權的體現(xiàn)。彝族家庭對舅舅很尊敬,舅舅在家庭里擁有較高地位,有“杉樹無舅父,杉板任人砍;竹子無舅父,竹梢彎兩節(jié)”的說法。舅舅在家支中的地位很高,不僅在婚姻制度里姑舅表優(yōu)先婚,而且對家支內(nèi)許多大事都有發(fā)言權。此外,筆者注意到兩姐妹逃到梨樹上躲避妖婆,而這棵梨樹沒有任何的特別,繼而猜想這是彝族“樹崇拜”觀念的體現(xiàn)。“樹崇拜”是早期人類所信奉的原始崇拜習俗之一,彝族“樹崇拜”觀念由來已久,例如在彝族英雄支格阿魯?shù)墓适轮?,支格阿魯只有站在杉樹上才能將日月射下來,杉樹在彝族人民心中是神圣的,他們認為杉樹是聯(lián)系天地的“天梯”,也可以獲得神圣的力量,這是早期“樹崇拜”的一個體現(xiàn)。此外,彝族人民認為樹木不能隨便砍伐,只有畢摩作過法的樹才能砍,這是對樹木的尊敬。由此看來,彝族人民認為樹木具有神奇力量并能保護他們的場域。

      (四)妖婆死后化生姐妹倆用計使得妖婆上不了樹,妖婆貪吃樹上的梨,姐姐用長矛喂她梨時刺穿妖婆的喉嚨,妖婆的尸體化成可怕的事物阻攔姐妹倆從樹上下來。

      故事講述妖婆被姐妹倆刺死后身體出現(xiàn)復活變形現(xiàn)象,妖婆的血變成大河,肉變成了蕁麻,骨頭變成了懸?guī)r,腸子變成了大蛇等。妖婆死后復活母題是整則故事里最奇幻曲折的母題,這是彝族萬物有靈觀的體現(xiàn)。弗雷澤在《金枝》里寫道:“在原始人看來,整個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樹木也不例外。它們跟人們一樣都有靈魂,從而也像對人一樣地對待它們?!雹抟妥迦嗣裾J為,世間萬物都是有靈魂的,萬物死后靈魂依然不滅,會依附在其他物體上或變成新的事物。在萬物有靈的意識下產(chǎn)生了童話故事里的化生母題,使得情節(jié)更加曲折生動,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妖婆尸體化生成大河、蕁麻、懸?guī)r、大蛇等都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常見并且懼怕的事物,大河容易漲洪水,蕁麻的莖葉和大蛇都有毒,懸?guī)r兇險,這一切都不利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活動,也是彝族人民反抗和斗爭的對象。

      (五)姐妹遇到獵人搭救姐妹倆被披著黑、白氈子的兩個獵人搭救,并與他們成婚。

      兩個獵人分別披著黑色披氈和白色披氈,他們把披氈鋪在地上,搭救了姐妹倆。姐姐想嫁給年長的人,猜測年長的人披黑披氈,于是她跳在黑披氈上,終于如愿做了年長獵人的妻子;妹妹跳在白披氈上,做了年少獵人的妻子。彝族人崇尚黑色,對黑色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認為黑色代表高貴、莊重和尊嚴。彝族人以黑為“大”,黑色還代表高等級,有黑彝、白彝之分。另一方面,姐妹倆最終克服重重困難,被獵人救走,也體現(xiàn)了彝族人民在艱難困苦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中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他們渴望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即使沒有辦法徹底消滅妖婆的化生物,卻依然保持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

      (六)姐妹與父母團聚姐妹倆思念母親并下山尋找母親,母女三人通過童年的回憶相認。得知父親思女心切,兩姐妹出來與父親相認,一家人最終團聚。

      丁乃通先生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提到,一般的“老虎外婆”故事是以“懲罰食人魔,幸存的孩子得救”為結尾,而在《畢摩與姑娘》里,還將后續(xù)的與父母團聚的故事講述出來。彝族人愛母崇母意識濃厚,例如在爾比爾吉里“五谷苦蕎大,世人阿媽大”。雖然父親在家中占據(jù)主導權,但是母親卻是維持家庭和諧的情感紐帶,她承擔了生殖和養(yǎng)育的工作,母親的溫情和悉心照料是父親替代不了的。姐妹倆離開故鄉(xiāng)太久,必然會有歸屬感的缺失,思念故鄉(xiāng),思念母親,其孝母敬母的思想體現(xiàn)了彝族人民的審美價值。彝族人特別重視家庭和家支,由于父親聽信惡畢摩的話而被趕出家支的姐妹倆,終于完好無損地回到家鄉(xiāng),這樣的美好結局不僅給讀者或聽故事的人以心理慰藉,傳遞正能量,家庭的團聚更是彝族人所看重的。

      《畢摩與姑娘》這則民間故事的講述者大多數(shù)是父母或長輩,受眾是孩子們,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能極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懂吥εc姑娘》這則異文版的“狼外婆”故事對孩子有教育意義,它不僅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學會甄別是非黑白、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還教育孩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要懂得機智勇敢,懂得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與惡勢力作斗爭。然而童話不單單是講給孩子聽的,成年人在講童話的過程中同樣受到啟發(fā)。這則故事啟發(fā)成年人也應該明辨是非,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話,要保護孩子不受侵害;父母也應認識到無論是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他們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紐帶,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他們。綜上,《畢摩與姑娘》不僅講述了一個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它還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體驗,它對孩子和成年人都有教育意義。

      三、結語

      彝族民間故事《畢摩與姑娘》在流傳過程中深深地烙上了彝族文化印記,從而發(fā)展成為內(nèi)容獨特的狼外婆型故事異文版本。這則故事是彝族人民集體智慧的一種體現(xiàn),經(jīng)過一代代人傳承,它不僅教育了孩子,也給大人以啟發(fā),其所體現(xiàn)的彝族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一直影響至今。

      ①④[美]斯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鄭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頁,第502頁。

      ②③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頁,第4頁。

      ⑤劉守華:《關于民間故事類型學的一些思考》,《民族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⑥[英]J.G.弗雷澤:《金枝》,趙陽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頁。

      參考文獻:

      [1]李德君,陶學良編.彝族民間故事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2][美]斯蒂·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Z].鄭海等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3]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英]J.G.弗雷澤.金枝[M].趙陽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5]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Z].鄭建成等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德]艾伯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Z].王燕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7]劉守華.關于民間故事類型學的一些思考[J].民族文學研究,2004(3).

      作者:譚婷,中央民族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學。

      編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歡
      姐妹倆母題民間故事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論巴爾虎史詩中的提親母題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姐妹倆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趣猜中藥名
      老友(2017年9期)2017-02-07 22:57:38
      復仇母題的現(xiàn)代嬗變
      長江學術(2016年3期)2016-08-23 01:29:24
      淺析《西游記》的兩大母題及其象征意蘊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4
      二十一個學生娃與腦癱姐妹倆
      中國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40
      虞城县| 惠安县| 五指山市| 勃利县| 江西省| 浏阳市| 晋州市| 白山市| 临沭县| 从江县| 镇巴县| 房产| 化德县| 泰州市| 嘉兴市| 敦煌市| 开阳县| 达日县| 仪陇县| 保靖县| 化州市| 阳新县| 长岛县| 上饶县| 金门县| 塔河县| 葫芦岛市| 盱眙县| 建平县| 昌黎县| 昌宁县| 蒙山县| 宝山区| 吴忠市| 合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孟州市| 出国| 吉首市| 鄂伦春自治旗|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