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愋∏?/p>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高校女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正變得越來越頻繁,但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網絡安全問題卻日漸突出。文章從目前高校女大學生面臨的網絡安全形勢入手,分析了當前女大學生在網絡成癮、網絡行為失范、網絡安全事故等方面面臨的安全問題,從加強網絡法制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三個方面給出了教育對策,旨在培養(yǎng)女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為“平安校園”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關鍵詞] 女大學生;網絡安全;法制教育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228
近年來,針對在校女大學生的人身、財產侵害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校女大學生宿舍生活被偷拍并在網上傳播、女大學生失聯(lián)遇害、深陷傳銷組織、隱私泄露遭受勒索甚至性侵害等案件時有發(fā)生,這其中很多案件的發(fā)生都是從網絡開始的。
自20世紀末我國各類高校普遍擴招以來,高校在校生規(guī)模逐年上升。教育部2015年教育事業(yè)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我國普通本??圃谛I_2547.7萬人,其中女生為1327.7萬人,占學生總數(shù)的52.12%。女大學生群體作為高校大學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性別、心理等特征在網絡安全方面面臨的問題特別值得關注。[1]
1 當前女大學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
1.1 網絡成癮
隨著是無線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和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學生上網已變得越來越方便和便宜。網絡在給我們帶來種種好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后,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加之大學的管理相對松散,變得沒有目標,十分迷惘,便在網上拼命放松自己,網絡游戲、網絡購物等網絡行為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很多大學生已成為手機的“奴隸”,他們有事的時候用手機,沒事的時候也用手機,很多學生反映手機已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說,手機已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公害,但學生們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1.2 網絡行為失范
學生在網絡虛擬的空間中,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展現(xiàn)出了心理中不健康的一面。在網上肆意攻擊其他人、網絡暴力、人肉搜索、傳播不良信息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
2006年一名22歲的韓國女學生的照片出現(xiàn)在一家圖片共享網站時,臉部被人涂改的面目全非,朋友在看到照片后,接二連三地給她打電話確認情況。網絡中,目前也存在許多圖畫信息暴力的情況,驚恐的圖片恐嚇他人,通過Photoshop技術惡搞、損毀他人照片,以此攻擊他人,這是一種圖片信息暴力,通過圖片的形式實施網絡暴力。
被稱為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的“死亡博客”事件。北京一位女白領寫下“死亡博客”后跳樓身亡,她生前留下的“死亡博客”卻引出中國第一次進入司法程序的“人肉搜索”案。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市朝陽法院宣判,并由北京法院網進行了網絡直播。最終,兩家網站被判侵權,死者的丈夫獲賠精神撫慰金8000元。
目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除了已經被各大媒體曝光的各種情色類的視頻、圖片、文學等“低俗內容”之外,還存在賭博、造假、詐騙等各類違反法律和違反道德的內容。部分大學生的電腦、QQ空間、網盤中存儲了大量不良信息,有的甚至通過QQ、微信、陌陌等即時通信軟件進行傳播和盈利。
1.3 網絡安全事故
網絡的普及,即時聊天軟件的興起,使得網絡聊天變得越來越便捷。女大學生因其性別特征,在學校里參加活動較少,使用即時通信軟件進行聊天變得非常普遍。她們除了跟同學、朋友聊天之外,還經常通過微信搖一搖等功能跟陌生人聊天。因為網絡的虛擬性,她們可能根本無法知道聊天對象的真實情況,她們思想單純,充滿幻想,極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線下見面,實施詐騙、搶劫、強奸等犯罪活動,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電子商務發(fā)展迅速,因其便捷已經成為大學生購物的一種潮流性選擇,通過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交易平臺進行購物,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轉賬支付正變得越來越頻繁。特別是高校中女大學生群體,她們往往更加喜歡網絡購物,希望用便宜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產品,但對于網絡購物的安全知識卻了解甚少,這也往往會造成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
2 女大學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教育對策探析
面對女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方面面臨的問題,如何尋求更好的教育對策,使女大學生能夠更加安全的利用網絡,保護她們不受或少受傷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2.1 加強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
互聯(lián)網的開放、自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但是互聯(lián)網的這種自由也不是絕對的,也是有度的,這個度就是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目前,高校非法律專業(yè)學生的法制教育主要通過思政課“職業(yè)道德與法律”來完成,講授這些課程的教師可能不具備法律專業(yè)背景知識,加之課時較少,課程中涉及網絡的法制教育內容就會少之又少。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調整法律知識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中的比例,增加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的課時量。同時高??梢酝ㄟ^專題學習、法律宣講、案例展示等形式進行網絡法制教育,也可以通過開辦網絡法制網頁、網絡論壇、微信公眾號、學校官方微博來進行更加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在網上是非法的,是法律嚴令禁止的。[2]
2.2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高校在傳授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使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傳授與網絡道德教育同步進行。思想政治課也要將提高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作為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還應通過開辦專題講座、組織論壇討論、開展主題活動、加大網絡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與法律素質。要教育學生重視網絡道德,雖然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但使用網絡的人卻是真實的,網絡交往雖屬人機交往,其實質卻是以網絡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網絡交往同樣應當遵循社會道德規(guī)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辨別力與免疫力,自覺抵御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侵襲;提高個人修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個人自律,堅持“慎獨”;做到“知行統(tǒng)一”,從網絡活動中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和公民道德基本規(guī)范,自覺規(guī)范個人網絡行為,堅持文明、健康、合法上網。[3]
2.3 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如何在網絡中保護自己,不要輕信他人,更不能隨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請,或將個人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當受騙。另外,創(chuàng)新網絡教育形式,為“網絡成癮”的學生建立個人信息檔案,進行心理干預和輔導。對無論是因網絡聊天還是網絡游戲而造成的“網絡成癮”的大學生,根據成癮的程度不同分別建立個人信息檔案,主動關注和關心其學習、生活狀態(tài),經常與其談心和交流,加強其對網絡的虛擬性的認識,引導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
3 結 論
在當今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女大學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對其健康發(fā)展影響巨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密切關注并認真研究教育對策,促使女大學生更加安全地利用網絡,通過有針對性的網絡教育,使得她們能夠意識到網絡行為中潛藏的安全隱患,為女大學生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各級各類學校女學生數(shù)[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4_qg/201509/t20150902_205095.html.
[2]張俊.強化新形勢下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1).
[3]任占娟.大學生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