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喬
廣西右江民族商業(yè)學校
試論文道結合視角下的中職語文教學
黃治喬
廣西右江民族商業(yè)學校
文是指文章的主要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文道結合就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實現德育和智育的完美融合。中職語文是一門思想性較強的語言學科,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遵循文道結合的原則,積極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方式,讓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都能得到不斷提升。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簡要闡述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現文和道的最佳結合。
文道結合;中職語文教學;具體策略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思想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當前,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道”,積極滲透思想教育,從而讓文道結合真正落到實處。本文主要從“文道結合”的視角出發(fā),結合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簡要談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現文道結合的有效途徑。
中職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中職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中職生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中職語文也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教師積極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以其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來吸引學生進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中職語文教師常常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氛圍中感受課文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地球,我們的家園》這課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人口增長、環(huán)境污染、海洋毒化、農田破壞、動植物減少等各種地球上的環(huán)境問題,學生在大量圖片的引領下自然而然地認識到這些地球環(huán)境問題大多是由于人類造成的,這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教師通過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讓學生在情感的引領下,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文描述的特定情境中,使其在心靈上產生震撼。
教材是中職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中職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的文質兼美的文章,都是編者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作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是向學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優(yōu)秀素材。這些文章都采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充分體現自身的內在美,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中“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中職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著的“道”,并以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學的切入點,不斷加強思想道德的滲透,從而實現文道有效結合。
例如在教學劉成章的《讀碑》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讀碑的三個心路歷程,從中認識和理解到為了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代價,讓學生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使命感。這樣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在成績方面不是十分理想,在初中學校中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對于語文學習也缺乏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并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積極組織和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體驗到成功,進而能夠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為其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同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道德熏陶,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有效地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我愿意是急流》、《再別康橋》《雪花和櫻花》、《礁石》等一系列的詩歌之后,教師舉辦了一個詩歌朗誦比賽,學生在課下搜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并積極練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精彩的展示。學生通過參加詩歌朗誦比賽,一方面對詩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對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主旨思想具有全面的把握,并在朗誦過程中與詩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無形中升華了自身思想品質;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參加詩歌朗誦比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找回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作文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能夠流露出學生的心聲,更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道德情操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思想境界。俗話說“文如其人”,學生的作文和做人一樣,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好引導工作,使教學與育人有機結合,讓學生在作文訓練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這樣學生能夠擁有充足的寫作素材,能夠在實際生活中不斷感受和體驗,從而得到啟迪,明白一定的道理。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作文立意要真誠,在進行作文訓練之前要讓學生先談談自己作文的立意和觀點,對于正確的要及時肯定,對于錯誤的要及時修正。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我,大膽地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實現“文為其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例如在教學《家園落日》時,由于這篇文章采用了以點帶面、借物抒情的方法,作者借落日寫家園,借描繪落日場景來表達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在教學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找準抒情的切入點,選取最典型的角度寫一篇以“母愛”為主題的作文。學生通過寫作自己生活中的真實例子,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而能夠產生一種感恩之情,實現了德育滲透的目的。
總之,中職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也是教師向學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當前,中職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材,準確把握文章中的“道”,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讓語文教學真正實現文道結合,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1]高明.文道結合,因材施道——中職語文教學思想教育舉例[J].考試周刊,2013(48)∶31-32.
[2]朱毅君.試論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蘇州大學,2010.
[3]肖桃.人才培養(yǎng)視野下中職語文課堂德育滲透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