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漸行遠的桃花源
      ——遲子建與薩娜兩部小說的比較研究

      2016-07-14 13:09:17張洪磊東北師范大學長春130024
      名作欣賞 2016年15期
      關鍵詞:敖魯古雅鄂溫克

      ⊙張洪磊[東北師范大學,長春 130024]

      ?

      日漸行遠的桃花源
      ——遲子建與薩娜兩部小說的比較研究

      ⊙張洪磊[東北師范大學,長春130024]

      摘要:遲子建與薩娜都出生于大興安嶺地區(qū),兩位女作家以鄂溫克民族為題材的小說在創(chuàng)作上有諸多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兩篇小說中家園變遷的主題,對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和薩娜的《敖魯古雅,我們的敖魯古雅》進行對比分析。兩部小說都在略帶哀傷的敘述中描繪了鄂溫克民族的歷史與生活現(xiàn)狀,并表達了作者對如夢幻般美麗的桃花源逐漸消失的反思:在現(xiàn)代文明與本土文明的激烈碰撞間,人們受到了巨大沖擊,產(chǎn)生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變異。而在相似的主題、風格之下,兩部作品中又存在著對家園未來的不同書寫。

      關鍵詞:遲子建薩娜鄂溫克民族家園

      遲子建與薩娜屬于不同民族,但兩位作家同樣出生于大興安嶺地區(qū),年齡相近且都關注少數(shù)民族歷史和生存狀況,因此在二人的創(chuàng)作中對于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書寫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

      遲子建于2005年發(fā)表于《收獲》的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通過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為讀者們講述了一個民族的史詩,自然質樸的敘述中帶有哀婉的挽歌情調,小說發(fā)表后在2008年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5年1月《當代》雜志刊發(fā)了達斡爾族女作家薩娜的中篇小說《敖魯古雅,我們的敖魯古雅》(以下簡稱《敖魯古雅》),小說也通過一位年邁的敘述者的視角,描繪了使鹿部落鄂溫克族人的歷史與現(xiàn)狀,老人的追憶與現(xiàn)實交錯,編織成一曲優(yōu)美動人的民族之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于文明失落的悵惘。兩部小說中共同的對于鄂溫克民族風情畫的描繪、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書寫和帶著淡淡哀傷的挽歌情調的敘述,以及小說最后對于現(xiàn)代文明入侵桃花源的思索與困惑,為我們提供了比較的可能。而在相似之外,兩位作家對于家園“闖入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對于桃花源中的人們的未來設置上又顯示出了差異性。

      遲子建和薩娜的兩部小說中都有對鄂溫克民族美好質樸的自然生活的詩意描繪。這是一片散發(fā)著楊樹林的清香的土地(敖魯古雅的意思即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有清風、明月、溪流、森林,夜晚能看見星星的蒙古包希楞柱、悠閑地啃食著苔蘚的溫順的馴鹿。這個游牧民族的棲居之地與自然緊緊相連,在浪漫的近乎童話的純凈生活中,人們真正能做到“詩意地棲居”,懷著敬畏之心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栋紧敼叛拧分校趴品蛉绱嗣枋鲎约旱纳睿骸霸谏缴系娜兆雍芗拍?,白天面對著沉默的樹木、河流,傾聽萬物的聲音”,而“在幽深的夜晚,我從撮羅子頂端的出煙口望著天空,璀璨的星星常常讓我產(chǎn)生幻覺,我不知道我是在人間還是天上”。在鄂溫克民族的信仰中萬物都是有靈魂、有靈性的,當雅科夫的表妹巴莎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兒子后,她將此前熟悉的那條河改成了兒子的名字,以紀念自己逝去的親人?!拔覀儊砹耍覀儠匦聻樗?,它就是我們息息相關的親人”,河流通過重新被賦予名字的方式,成了陰陽溝通的橋梁?!额~爾古納河右岸》的開頭,敘述者即說道:“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边@里,雨、雪和人都有了親密的關系,仿佛是相識許久的老朋友,天地與人相依相通。

      除了自然風物以外,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和諧共處的。以馴鹿為例,《敖魯古雅》中的馴鹿被作者稱作“大自然的精靈”。巴莎日日照養(yǎng)馴鹿,并不是將馴鹿當作獲取物質保障的工具,而是將馴鹿當作自己的親人。當攝制組將借來的馴鹿還給巴莎時,馴鹿得了嚴重的腸胃病,巴莎憂傷極了,甚至為此傷心流淚。最后她牽著馴鹿上西山找泉水,接連在山上待了三天,等馴鹿情況稍好以后才放心?!额~爾古納河右岸》中,尼都薩滿用一頭小馴鹿的生命代替了列娜的生命,灰色的母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奶水枯竭了。直至后來列娜也去了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水才重新涌出。而列娜的離去,是因為在遷徙的過程中,從這頭馴鹿的背上掉下來后凍死了??v然如此,失去了姐姐的“我”依然認為“馴鹿一定是神賜予我們的,沒有它們,就沒有我們。雖然它曾經(jīng)帶走了我的親人,但我還是那么愛它??床坏剿鼈兊难劬Γ拖癜滋炜床坏教?,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樣,會讓人在心底發(fā)出嘆息的”。鄂溫克族人信仰萬物有靈,馴鹿的靈魂與人的靈魂是等價的,有因必有果,生命輪回,萬物才會生生不息。

      如此恬靜的土地上,人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鄂溫克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純凈。《額爾古納河右岸》里描述的“靠老寶”,是每個氏族搬遷時放置閑置和富余物資的地方,“靠老寶”從來不上鎖,任何急需物品的人可以任意取用,即使不歸還,也不會有人抱怨少了東西。妮浩薩滿是族人與神靈溝通的橋梁,她犧牲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去救其他有生命危險的人,因為她把別人的孩子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栋紧敼叛拧分邪蜕鲇谟亚樵敢鈱⒆约籂I地里最健壯的馴鹿租借給電影攝制組。這些都足以顯出鄂溫克部族民風的淳樸和人們的單純善良。作者筆下純?nèi)蛔宰愕纳鐣缤諟Y明筆下的桃花源,同時又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充滿了牧歌情調。

      然而這樣一個美麗的如同夢幻的桃花源,卻日漸消隱。兩篇小說不約而同地采用了相似的敘述者——老人,可以看成是一個逐漸走向衰亡的民族的象征。

      講述額爾古納河右岸上的故事的人,是一個九十歲的老人,是鄂溫克民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白詈蟆钡囊磺卸紟е鵁o法挽回的悵惘和失落,這位老人講述的民族史詩無可避免地染上了蒼涼的色彩?!栋紧敼叛拧返臄⑹稣摺拔摇薄趴品?,同樣是一位已入遲暮之年的老人,住在只有兩個人的敬老院里,坐觀風雨、回憶往昔。兩部小說時間跨度大,均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我”以參與者和見證者的姿態(tài),講述部落的故事,在追憶中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作者通過回憶擴增了敘述的容量,而對比之間更清晰地顯示出曾經(jīng)之美與今日的衰落,帶著淡淡哀傷的挽歌情調的敘述在結束之后讓人不禁慨嘆,日漸消失的桃花源是否只能留給曾以之為家的人們一段凝固在時間之中的記憶?

      在兩篇小說中,都有對現(xiàn)代文明進程中人們所遭遇到的生態(tài)危機和文化危機的思索,這兩種危機與文本中出現(xiàn)的“闖入者”緊密相關。敖魯古雅,作為一個相對封閉自足的系統(tǒng),居于其中的人們較完整地保持了近乎原始形態(tài)的生活方式,當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相互碰撞時,傳統(tǒng)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1957年伐木工人開始進山,1965年設置激流鄉(xiāng)定居點,或許正是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并總體接觸外來文明的發(fā)端。“那時山中的林場和伐木工段越來越多,運材線一條連著一條。山中的動物越來越少了。每當狩獵空手而歸的時候,馬糞包總要咒罵那些伐木點,說他們是生長在山中的一顆顆毒瘤,把動物都趕跑了?!笨v然馬糞包在反抗伐木的行為中死去了,依然無法挽回森林的日益減退——這正是生態(tài)危機初露端倪的時刻。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接受了現(xiàn)代教育的下一代們卻逐漸在城市中迷失了自我,遠離了自己真正的家園。

      《敖魯古雅》“闖入者”形象的塑造相對較多,小說中林林總總的“闖入者”,有欺騙巴莎的電影制片廠的攝制組、謀殺果利噶和大舅哥的貪婪狡猾的商人、撒謊的檢查站里的檢查員、不了解本地居民真正生活卻胡編亂造的作家……這些人物身上的外來痕跡總是被指認出來,并受到尖銳的批判。尤其是自從開發(fā)大興安嶺、數(shù)十萬盲流涌入開始,這些“闖入者”不斷毀林開荒、獵殺珍禽、亂挖草藥、四處偷竊,逐漸破壞了大興安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些都對鄂溫克族人賴以生存的自然家園、精神家園形成了破壞。森林、珍禽、植物不斷減少,卻依然滿足不了外來者們的貪心。更為現(xiàn)實的情況在于部族人口減少,因為缺乏合適的伴侶,不少人甚至不得已與外來的盲流通婚。隨著下一代人觀念的變化,人們也越來越擔憂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問題,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不再會為森林破壞而心痛了。遭受現(xiàn)代文明沖擊的鄂溫克族文化隨著自然家園的消失而逐漸消散,一個民族的史詩或許就此終結。

      另外,從兩部小說中的“闖入者”形象,可以最為真切地看出外來文明的沖擊之下作者的不同批判姿態(tài)??傮w而言,遲子建對“闖入者”的態(tài)度相對冷靜寬容,描述了他們的不同面貌。在小說中,俄國商人羅林斯基善良寬厚、重情重義,之后的俄商圖盧科夫則如鲇魚一樣性情狡猾;日本人上山以后,召集獵民下山訓練、克扣物資且稱獵人為“野人”,但與鈴木秀男的刁難與苛刻不同,吉田因為目睹了薩滿的神跡,總是對鄂溫克族人有所敬畏。當偷了部落馴鹿的漢人少年生命垂危之際,妮浩薩滿能夠犧牲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挽救了陌生少年的生命;1998年林業(yè)工人亂扔煙頭引起森林大火,最后妮浩薩滿跳神三天,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熄滅山火。這種動人的犧牲精神與作者秉持的寬容姿態(tài)是分不開的,小說總是讓讀者感受到其中流淌著的脈脈溫情。

      薩娜小說中,對于家園“闖入者”的批判相對激進?!栋紧敼叛拧分杏捎谧髡咧饕⒁庥谂鞋F(xiàn)代文明進程中人與自然、他人之間關系的變異,因此對于任何形式的“他者”態(tài)度都十分尖銳。描繪的俄國商人十分狡黠,平時訛詐部族的人,對想要望遠鏡的孩子也不肯松口,被稱作“魔鬼羅剎”;日本人上山后抓獵民做苦役,軍官小野在撤退時槍殺了自己的女兒,后來這支部隊在日本投降后被蘇聯(lián)紅軍和獵民追殺,并被擊斃。除此之外,小說中偷獵者獵殺馴鹿后還試圖嫁禍他人,被認出端倪是因為“我們的人從來不偷竊別人的東西,尤其是馴鹿”——“我們”的集體指稱顯現(xiàn)出認同感和凝聚感,但同時也將作為對立面的“他們”徹底排除。正如小說中作者寫道,“我們把這種外來的人叫作要飯的,他們什么都偷”——“我們”與“他們”的對立勢同水火。從文本修辭上看,作者也有意對鄂溫克部族的品德進行突出,并與外來者進行對比,相似的例子包括“鄉(xiāng)長是鄂溫克人,他說到做到”,“我們族人性格堅韌、沉靜和寬容,我們不會攻擊人,也不會到處訴苦”等。不過,從某種角度上說,或許本身就屬于少數(shù)民族的作家薩娜因為自己的獨特身份,更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時時持警惕態(tài)度。在“闖入者”的身上,她敏銳地看到了異質文明入侵的后果,因此對這類形象進行了著意刻畫,以突出“闖入者”的破壞功能。而其小說中的抗拒心理,同時可以生發(fā)成一種對本民族自然家園和傳統(tǒng)文化的雙重堅守。

      兩位作者都清晰地看到了鄂溫克民族需要面對的種種危機,對這個民族現(xiàn)狀的描繪寄托了自己的悲憫情懷。但在同樣的守望中,兩位作者的心態(tài)有所不同,兩部小說下一代人的命運設置正顯示出差異。

      在遲子建的小說中,下一代觀念的變化最集中地體現(xiàn)在依蓮娜身上。北京美術學院畢業(yè)的依蓮娜喜歡畫畫,獲得了世俗的榮譽,成了畫家。但是依蓮娜并不快樂,總是在城市和山間徘徊?;氐缴缴蠒r,她獲得了心靈的寧靜,感受著清風、溪水、月光的清新;然而久住之后又難忍寂寞,重新走向城市。城市意味著另一種生活方式,熱鬧喧囂,依蓮娜的皮毛畫在城市獲得成功,表明無孔不入的商品化使得藝術作品變成了商品、消費品,部族的文化形態(tài)正在悄然改變。在城市與山林間無法找到平衡的依蓮娜證明了鄂溫克族人下山后,必須面臨的身份的質詢:他們生于山間,然而長于城市,兩者之間,他們已經(jīng)無從辨認自己真正的歸宿。選擇了兩者,恰恰意味著無所選擇。最后作者還是讓依蓮娜歸于自然,在河流中死去,她才真正獲得了心靈的寧靜。

      小說中還寫到安草兒的兒子沙合力,因為伙同他人砍伐天然林、意圖賣黑材而被抓,判了三年徒刑。原本敬畏自然、善良質樸的族人現(xiàn)在居然為了錢而不惜砍伐樹木、觸犯法律,這觸目驚心的一幕顯示出下一代人對人與自然之間觀念的變遷。

      山上的老人仍在堅守,但她已時日不多。去山下定居的人們搬走了,眼里卻充滿了凄涼與迷茫?!霸诂F(xiàn)代文明的‘圍剿’下,鄂溫克人不僅失去了家園,更喪失了自己的習俗和文化,一個傳奇結束了,神性的鄂溫克民族正如小說結尾處鄂溫克老奶奶眼中掉到地上的月亮一樣,沾滿現(xiàn)代文明的塵埃?!雹僭谝粋€近乎童話般純凈美好的畫面中,小說落幕了,留下一縷揮之不去的哀傷。

      《敖魯古雅》中,薩娜對民族未來的希望仍然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青年索軍生為鄂溫克人,在城里接受了現(xiàn)代教育,看到父母在山上看管馴鹿的艱辛,認為牧民的生活方式落后,過的是“原始落后的生活”。他懷念城市,不愿繼續(xù)父母的生活,決意在城市工作。隨著城市生活而展開的是索軍、喬魚、向南之間錯綜復雜的三角關系。一度癡迷于城市女孩喬魚的索軍認清了她的欺騙、貪婪、無情無義,最終選擇離開,卻被惱羞成怒的喬魚開車撞傷。索軍重新回到森林,城市生活為他留下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只有重回森林才能治愈。

      魯迅小說中的“離去——歸來——再離去”的“歸鄉(xiāng)”模式在索軍的故事中正好相反地體現(xiàn)為“上山——下山——在上山”的回環(huán):生為鄂溫克人,卻向往熱鬧繁華的城市,被若即若離的漂亮女孩吸引,創(chuàng)傷之后歸于森林。薩娜的小說里,“森林是培養(yǎng)人的好地方,從那里歷練出來的人是特殊的人,他們勇敢、堅定、正直,心胸開闊,有著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鄂溫克人身為森林之子,在大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中世代生活,森林不僅是他們棲息的自然家園,也帶來了他們獨特的精神文化。歸于森林的年輕人,身上流淌著祖先的血脈,他們骨子里烙下了民族的烙印,只有把根深植于土地才能讓他們成長,森林才是他們真正的歸宿。小說中雖然對文化傳承的擔憂如同一團烏云,時刻對民族的未來投下巨大的陰影,作者依然堅定地相信,希望仍在,民族之根不會斷絕。

      小說結尾,雅科夫的夢境里無邊無際的洪水傾城而來,吞沒一切,現(xiàn)實與夢境無從分辨。洪水的到來,首先是對森林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的現(xiàn)實預警。樹木不斷砍伐、地表植被不斷破壞、動物數(shù)量銳減,曾經(jīng)古樸寧靜的綠色家園正逐漸消失,早晚有一天,洪水會降臨?!栋紧敼叛拧分?,從頭到尾的雨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重憂慮,雨在雅科夫的眼中,代表雨神撒下的抱怨和懲罰:“人類把整個世界弄得亂七八糟、生靈涂炭,早該受到懲罰了,這一切僅僅是開始?!边@與《圣經(jīng)》里上帝為清除地面一切罪惡而降下洪水的神話頗為相似。洪水吞噬一切,同時將文明的罪惡席卷而去;這是文明的毀滅,也帶來了新的生機,只有經(jīng)過涅,一個文明才能浴火重生。

      綜上所述,鄂溫克民族世代居于大興安嶺中,過著平靜美好的游牧生活,遲子建和薩娜小說中都以這一民族為參照,書寫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最初,鄂溫克族人原始的自然觀,某種程度上正契合了當代人文主義的觀點,“這些當代人文主義的共同特點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即認為人不是世界的中心和萬物存在的目的,而僅僅是世界的一個特殊成員……善不僅意味著以人道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人,更意味著對生態(tài)體系的敬畏與守望”②。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人與萬物價值相等、懂得尊重與敬畏。然而,桃花源相對封閉,但不能完全與世隔絕,在不可避免地與現(xiàn)代文明進程接軌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了變異。人們認識到了生存之地的經(jīng)濟價值,并逐漸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評估萬物,自然和人之間的關系被割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扭曲。兩部小說中古樸寧靜的桃花源作為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雙重象征正逐漸消失,兩部小說均貫穿了作者對人們生態(tài)危機、精神危機的反思,以及對重歸自然的呼喚。

      相似的挽歌情調之外,兩位作家對桃花源失落的敘述各有側重。薩娜小說中將桃花源的失落直指外來文化、呈現(xiàn)出相對單一的批判向度,在一些作家的筆下,城市成了墮落的代名詞。仡佬族作家王華《花村》對當代鄉(xiāng)村社會的變遷的書寫,將鄉(xiāng)村人的道德滑坡、精神危機歸結于城市。城市被描述成了一個魔都,充滿了危險和誘惑,淳樸的村里人進城后就會沉淪其中,身心俱傷,然而所有外出打工的人依然著魔地要進城?!俺恰背蔀橐粋€現(xiàn)代文明進程的病態(tài)隱喻,讓人想到墮落而罪惡的龐貝?,F(xiàn)代文明進程是否一定要以鄉(xiāng)村和森林的消失為代價?少數(shù)民族作家尖銳批判的背后,應該展開更多維度的思考。相較之下,遲子建偏重于引導人們重返自然、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兩位作家在相同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同中有異,展現(xiàn)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在對鄂溫克民族的傳奇描寫中,遲子建與薩娜為我們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限度提供了多種可能。

      ①吳景明:《生態(tài)批評視野中的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412頁。

      ②張艷梅、蔣學杰、吳景明:《生態(tài)批評》,人民出版社2007 年9月版,第66頁。

      參考文獻:

      [1]汪樹東.生態(tài)意識與中國當代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魯樞元.文學與生態(tài)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1.

      [3]張學昕.民間生命的狂歌與失重——評薩娜的中篇小說《黑水民謠》[J].小說評論,2008(3):81-82.

      [4]托婭,趙筱彬.論達斡爾族女作家薩娜小說的審美追求[J].民族文學研究,2015(3):69-73.

      作者:張洪磊,東北師范大學2014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歡
      敖魯古雅鄂溫克
      行走(外一首)
      駿馬(2020年12期)2020-11-19 08:23:49
      鄂溫克的駝鹿
      我的敖魯古雅(外一首)
      駿馬(2019年1期)2019-03-19 12:55:56
      鄂溫克的駝鹿
      古雅意韻華安玉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52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國維“古雅”話語的闡釋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2
      時光雕刻的古雅之美
      河南電力(2015年5期)2015-06-08 06:01:55
      論鄂溫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對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的古籍整理
      天长市| 黑河市| 台山市| 揭西县| 石阡县| 闸北区| 河池市| 浏阳市| 宣威市| 大姚县| 长顺县| 江津市| 满洲里市| 阿瓦提县| 临泉县| 台南县| 涪陵区| 花莲县| 平南县| 建湖县| 大理市| 正镶白旗| 陆良县| 古交市| 蒲江县| 增城市| 隆安县| 东平县| 黎城县| 清涧县| 太湖县| 鄂温| 苏尼特右旗| 西藏| 唐河县| 临潭县| 社旗县| 化隆| 长岛县| 中西区|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