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成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97-0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技能、發(fā)展學生能力的主要渠道,它擔負著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要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重任。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緊迫地呈現(xiàn)在教師面前,那么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呢?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
1.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帶動學生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從小語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崔巒同志說過: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梢娫谛W語文教學中,雖然要以學生學習為重,但是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學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肯能使學生走彎路。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功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須的。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于課堂教學者的綜合素質和方法。課文只是個例子,充其量只是個典型的例子。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應用性和教育性特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要以課文為例子,以小見大,是學生根據(jù)一篇小小的文章,學到大的知識。例如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在起到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講究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既要立足于課本,又要放眼課外,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緊密結合。比如在學習課文《離開南極,不帶滴水片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文中所敘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課外閱讀中查找的有關資料和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分別談談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的珍稀動物的處境,以及如何保護珍稀動物?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學生對語文這個科目的興趣。
2.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有什么的環(huán)境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果,那么有什么樣的教師可能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與觀念、能力同樣會決定學生的素質、觀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斷地與外界學習交流、合作,以達到更完美,更適合,更有效的意識。教學中注意改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為教而教,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作為教師就應走出 "應試"的局限,從"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觀念更新,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3.課前準備工作要充分
課前準備工作分三方面,首先,教師在上課前應利用多種教育信息渠道備好課,鉆研教材,領悟教學大綱的要旨,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備出的課詳略得當,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方法設計靈活多樣,在上課中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其次,課前準備也要有學生的參與?,F(xiàn)在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具有人文性、科學性,有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提前搜集相關的資料,有的內容深澀,需要學生提前預習等。如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的習作六,要求學生針對某一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不提前搜集資料,僅靠現(xiàn)有知識進行寫作,寫出的文章平白干澀,讓人難以信服。如果學生在課前找好資料,預習認真,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會有主動參與的欲望,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效果更佳。再次,課前準備工作還包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預備鈴一響,教師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提醒學生應該準備的學習用品,如上語文課,準備好語文書、筆、練習本、墊板等。學習用品準備完畢,學生們端端正正坐好等候上課,這樣,就可以避免看到上課鈴已響,教室里還亂糟糟的,老師一說寫字,"噼哩啪啦"的開關鉛筆盒聲不絕于耳的現(xiàn)象,教師省去維持紀律的時間,更致力于教學。
4.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以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了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xiàn)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5.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jīng)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jīng)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
6.注重學生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來展示語文的魅力,要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把教學活動變成"活躍"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思考,誘導學生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要以創(chuàng)造者的身份投入到設置的課堂情境之中,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敢想、敢思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激情飛揚,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創(chuàng)新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要創(chuàng)新,首先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而要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有質疑習慣,質疑問題的本身就蘊含思維火花。因而, 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思善問,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同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新知與舊知、本類與它類、縱向與橫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弄清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