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河北省文化藝術中心音樂部 050000)
鋼琴音樂與跨文化音樂教育探討
馬 麗 (河北省文化藝術中心音樂部 050000)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就越來越高。鋼琴音樂作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音樂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互交流,以促進跨文化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今,鋼琴的發(fā)展趨于成熟,這為跨文化音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使鋼琴的跨文化音樂教育成為可能。
鋼琴音樂;跨文化音樂;教育
從古至今,生命往復輪回,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唯有音樂,在歷史長河中,陪伴人們度過悠悠歲月。音樂使來自不同國度、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得到共鳴;使人們拋開階級和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相敬相親。近代以來,音樂的蓬勃發(fā)展,使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鋼琴作為創(chuàng)作音樂的樂器,以其廣闊的音域征服了樂音體系中的所有樂音,鋼琴音樂不僅對本地區(qū)的文化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跨文化音樂的發(fā)展意義非凡。
鋼琴自誕生至今,歷史悠久。各國對鋼琴的教育都存在差異,比如,美國的鋼琴教育混雜了世界各國的風格,強調對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實際上,美國學習鋼琴的人并不多,很多孩子后來轉向自由度更高的爵士和搖滾樂。德國的鋼琴教育比較正規(guī),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獲得相應的證書和許可證。俄羅斯與我國的鋼琴教育比較類似,通過初級、中級、向高級的進階??偟膩碚f,鋼琴教育在世界范圍內雖然有差異,但是,現階段都發(fā)展的比較成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
首先,鋼琴音樂有廣泛的共性。鋼琴作為這一種國際流行的樂器,在世界的音樂中有廣泛的共性。大多數的國家都建立起對鋼琴音樂的認同感,將其作為一種怡情養(yǎng)性的方式,在世界的認可度很高。這為鋼琴的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使不同文化下也能進行交流和切磋,促進鋼琴的發(fā)展。其次,鋼琴音樂之間具有個性。音樂和文化之間本來就是互通的關系,音樂也是一種文化,文化也是一種音樂,他們之間緊密相連,鋼琴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有其獨特的歷史,其他的音樂都不能替代;文化也因環(huán)境和時代等不同具有獨特性,每一首鋼琴曲的誕生都是不可復制的,正是由于多種文化和鋼琴音樂的交匯,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各種風格相互激蕩,形成豐富多彩的“鋼琴盛宴”。最后,世界一體化趨勢使跨文化之間的音樂交往進一步加深?,F在各國之間聯系加深,各國的交往更加密切,改變過去以政治和經濟為主的交往方式,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越發(fā)突出。各國都加大對文化產業(yè)的投入,支持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這樣一片欣欣向榮的背景下,給鋼琴的國際化交流帶來了便利,也使鋼琴有更大的可能走出國門,在不同文化中成長融合,創(chuàng)造更優(yōu)秀的作品。
進行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有三種:一、文化傳導。將中國的文化和世界文化結合起來,找到音樂產生的文化背景和原因,帶著包容的心態(tài),吸取精華。二、培養(yǎng)專門的鋼琴人才,提升鋼琴水平。組織優(yōu)秀人才進行專門學習,提高專業(yè)素質和實戰(zhàn)水準,使鋼琴能夠在國際交往中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三、以鋼琴教學,推動綜合素質提高。鋼琴音樂的發(fā)展與跨文化音樂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鋼琴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鋼琴中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鋼琴的發(fā)展必將促進音樂的發(fā)展。
鋼琴教育不是在孤立的背景下完成的,在單一的文化中和跨文化中有不同的方式,具體來說:有音樂因素和非音樂因素。音樂因素即音樂分析,人們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受到的,獨具風格的曲調、旋律,以及和聲。就拿中國的鋼琴演奏來說,中國古典樂器中,一些樂器有著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形式,會發(fā)出很多奇妙的音調,鋼琴曲的演奏中,就會刻意模仿傳統(tǒng)樂器,此時在鋼琴曲中會運用多種方式,以增加演奏中的民族感。西方在實際的鋼琴演奏中,也會受到其他樂器的啟發(fā),融入鋼琴曲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非音樂因素:
(一)具體的時代背景。作品的產生往往使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政治的影響不可小覷,要想全面的了解作品,就必須對所處時代政策進行研究,政策是否支持,觀念是否主流。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們的心靈帶來的極大的創(chuàng)傷,此時印象派的理想生活,對人們來說不再有吸引力,而現實主義的鋼琴曲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不和諧、雜亂無章,成為當時鋼琴曲的特點。工業(yè)時代的發(fā)展,讓人們開始懷念寧靜美好的舊時光,這時候新古典主義的鋼琴曲開始盛行,以減輕人們在現實生活的壓力。
(二)對作曲家的簡介。鋼琴在世界范圍內流行,除了享譽世界的作曲家以外,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由于地域的限制,我們并不了解這些作曲家,對他們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風格也沒有清晰的認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鑒賞鋼琴曲的感受,所以,為了保證多元文化下交流的無障礙,應通過作曲家,加深對鋼琴曲的理解。
(三)對音樂標題理解程度。標題代表著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從標題中,就能夠讀出很多相關信息。很多鋼琴曲中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它們超越國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是無論是那種文化,都能夠感受到它所帶來的力量和精神。
鋼琴作為音樂的一種,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從它不斷豐富的曲風,和各個時代驚為天人的作品浮世,都展示了他無與倫比的魅力。如今,世界的一體化程度逐漸加深,過去由于意識形態(tài)而產生的隔閡,對藝術的發(fā)展也形成了阻礙作用?,F在,文化的開放程度加深,人們對待藝術,也更加開放和包容。鋼琴的發(fā)展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跨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經濟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得以欣賞來自全世界繽紛多彩的音樂,在文化交流和激蕩中,更好的促進鋼琴音樂的發(fā)展和成熟。
[1]代百生.何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鋼琴音樂[J].中國音樂學,2005(3).
[2]代百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鋼琴曲《#F商:書法與琴韻》中的“中國風格”探析[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2).
[3]申婷婷.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民族化特征——評《中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發(fā)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