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怡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313000)
室內設計專業(yè)構成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
陳 怡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313000)
構成課程在室內設計專業(yè)教學中擔任重要角色,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色彩感受力和空間感知能力等,本文針對室內設計專業(yè)領域關于構成課程在教學中改革創(chuàng)新做初步探討。
構成課程;教學改革;室內設計
構成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主要包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部分。本文主要是根據當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室內設計專業(yè)為例對構成課程學理的追尋和教學方式方法反思,進行課堂實踐經驗的梳理與課程內容分析,試圖探索構成教學與室內設計專業(yè)造型基礎課程的緊密關系,并適當提出一些建議。
室內設計主要針對建筑內部的空間,根據限定空間的客觀情形與功能用途,運用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對空間進行再處理、再設計,進行滿足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的空間設計。其中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建筑圍合三維空間的再次改造設計;二是各立面二維空間的設計;三是室內陳設設計。這三個方面都和構成課程內容緊密相連。構成課程是發(fā)現和采集形式基本要素(點、線、面),將其進行秩序的組織安排,通過重復、對比、特異、漸變、近似、韻律等形式法則將其構成新的設計整體。設計表現能力是該課程的難點和重點,這除了學生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有要求,還需了解材料及其特性,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敏銳觀察力、分析能力等。這種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后續(xù)專業(yè)技能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構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建設中,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作為室內設計基礎課的構成教學,必須強化三維空間思維的培養(yǎng),體量的感知,材質、材料的引入,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考慮等。
面對新的時代境遇,各設計專業(yè)日益細化,最初的構成教學課程已逐漸不適應各專業(yè)的教學計劃和目標;90年代后計算機的普及,充實設計師的表現手段的同時,改變了大多數人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但這些變化在我們的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中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當今構成教學的局限性和簡單化、程序化的負面影響日趨明顯,忽視形式和造型訓練、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訓練、實踐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這對設計專業(yè)后續(xù)課程的進行都是帶來嚴重影響的。高職院校學習年制比本科短,教學要求與本科也不同,這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將與專業(yè)方向緊密結合的相關知識要點傳授給學生,適當調整課程的組織結構、內容比例和側重點。
建議三大構成分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兩大塊內容安排課程。計劃在一年級的第一學期安排48課時學習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第二學期安排60課時學習立體構成。教學時間安排相對充裕,也能夠保證一定的課堂時間給學生進行實訓練習,有助于老師幫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做好從設計基礎知識到專業(yè)設計知識的過渡,將基礎知識靈活教學,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并能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避免為完成作業(yè)而作業(yè),失去對該課程的興趣。
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二維圖形的抽象理解和創(chuàng)造力,主要內容包含了點、線、面形態(tài)以及它們本身的色彩和質地,這兩者涵蓋的抽象形態(tài)和邏輯思維方式與室內設計的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點、線、面三元素的組合關系和形式法則有待學生去突破,舊式的教科書給予的案例較為模式化,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照搬、模仿,希望通過新的教學嘗試和創(chuàng)作實踐來改變這一現狀,指導學生從感性、理性兩中思維下,靈動地把控新的三元素秩序,并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在這樣的練習和教師引導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是有所提高的。平面構成的學習重點應放在這些抽象要素的形態(tài)構成、組合關系、形式法則中,例如課堂內容教師一定會涉及到重復、聚散、特異、對比、韻律、漸變、放射等幾種典型的形式表現方法的學習,但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而非機械的,這需要教師靈活地教學,想方設法讓學生從慣性的作業(yè)局面尋找突破口,打開思維,才能獲得一些新嘗試帶來的新收獲。
立體構成則是室內設計專業(yè)學習構成課程的重點,立構體系本身是一個簡潔、便利的體系,它探討三維空間、體積、形態(tài)、材料、肌理、比例、結構等內容,并研究這些元素的組織關系、形式法則,培養(yǎng)敏銳的空間感知能力和塑造能力。真正通過親自動手,更直觀地學習一些基本表現技能,加深印象和感受力,初學者或者是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可以根據其清晰的知識體系和明確的學習步驟,在較短的時間內初步形成空間感,這就自然的與室內空間發(fā)生聯(lián)系。同樣的材料和色彩在不同審美力和判斷力的學生手中,所得到的結果也會是多樣化的,教學實踐的樂趣就是尋找多樣化。在點、線、面的練習基礎上,進一步去探究三維形態(tài)語言,結構是三維空間造型的構建骨架和格局,決定了整個空間形態(tài)的基本面貌和樣式。材料和質地,影響著該空間、體塊的視覺和觸覺效果。在室內空間也是一樣的,材料的基本特征與它的可塑性,能夠為室內空間帶來怎樣的氛圍感,是室內設計師一直學習更新的學問。注重使學生了解原理法則、研究邏輯、掌握規(guī)律,從根本、原始的藝術邏輯出發(fā),培養(yǎng)理性思維,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創(chuàng)作出一些新的、具有美感的構成作品。
室內空間通常包含了墻體、梁柱、樓板和門窗等,這些要素構成室內的基本元素,但也可抽象地理解為點線面體這些基本構成元素,如何將室內空間基本元素組合得巧妙,也就是如何在構成這個語境下,將這些抽象的基本元素建立秩序,進行形式美的創(chuàng)造。計劃在立體構成課中安排一些與室內設計基礎練習相關的課題設計,手工制作一些實體與虛體的空間組合,體現各種材料和質感,考究形態(tài)、尺寸、比例和色彩等。讓學生懂得一些室內基本要素:網格、框架、中心、邊緣、邊界、延伸、收縮等,完成構思到建造的轉換練習??臻g作為室內設計的核心和首要問題,構成教學應當緊密維系空間功能、空間組織形式、空間構造這些核心內容,讓構成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發(fā)揮有效作用。
教學工具和手段的與時俱進,加強接觸和掌握新材料、新工具,徒手表現練習也可以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試圖增加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發(fā)現和感受科技帶來的理性藝術美感,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和多樣化的設計表現手段。
生活中原本蘊藏著無限生機,尤其是大自然,天然隱含著許多“構成組合”,例如點、線、面、空間、肌理、色彩等構成關系。在構成課程的教學中,鼓勵和要求學生去發(fā)現、挖掘那些潛在形式美的事物,并且放大和學以運用,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和精彩畫面,需要我們的慧眼去捕捉,并將其提升到藝術的高度。這是構成教學任務之一,這種“慧眼”的培養(yǎng)對一個室內設計師來說至關重要。
構成教學的普及夾雜著誤解與不完善,需進一步的探索與革新,為了讓構成課程更好地配合室內設計專業(yè)的教學,還需付出艱辛的努力——從現在的新起點出發(fā)。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程大錦.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3]鐘蕾.立體造型表達[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