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瑩?。ǔ械率懈栉鑸F 067000)
淺談兒童聲樂教學方式與方法
陳華瑩(承德市歌舞團067000)
聲樂是音樂的一種,是以人聲為樂器演奏(演唱)出來的音樂,隨著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兒童學習聲樂的人數(shù)逐年增加,因為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方式與方法。
兒童;聲樂教學;方式;方法
人聲的特點非其它樂器能比,它的音樂對人類來說是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聲音。每人有自己特有的音色,,嬰兒能記住母親的聲音,在他(她)不會講話時母親從門外邊說話邊走進,嬰兒就知道媽媽來了,人類說話的聲音就很好聽,姑娘的甜美、清脆,母親的溫暖、醇厚,父親和兄弟的沉著有力,德高望重的老者聲音的蒼勁、安詳。歌唱的聲音就更好聽。以人聲的音樂打動人就更直接更富于感染力。
聲樂是指用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人類的語言天賦與生俱來,語言與旋律的完美結合,給欲人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正是因為聲樂這種妙不可言的感覺,選擇它的人越來越多,兒童是其中一個重要群體,因為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方式與方法。
1.學前的幼兒正處于開始認識世界的關鍵期,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一張小紙片,半截煙頭就可以讓他(她)沉迷,兒童的智力發(fā)育,注意力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都離不開這種“沉迷”。這個年齡的幼兒處于直觀視覺的思維狀態(tài)下,在教材的取材上,要注意直觀性,趣味性,如《兩只老虎》《小星星》等,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增加教材的難度。在教學方式上要以啟發(fā)式的教學為主,如《小兔子乖乖》除了歌詞和旋律外,還要啟發(fā)幼兒了解小兔子的外觀特征,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知道大灰狼是它的天敵,引導幼兒注意安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聲樂的學習,還要提高幼兒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2.對于適齡上學的兒童,節(jié)奏感、音準好的一部分兒童已經能較好的完成聲樂作品,對于這部分兒童,可以參考他(她)們學校的音樂教材,補充別的聲樂作品,保證教材的數(shù)量性和質量,演唱的作品多了,自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對于節(jié)奏感不好,音準差的一部分兒童,在聲樂教學中要注意增加他(她)們視唱練耳以及節(jié)拍的訓練,選擇節(jié)奏感強,旋律簡單,比較容易掌握的聲樂作品,保證每首聲樂作品的準確性,慢慢增加難度,逐漸增加他(她)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
1.對于學前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可以采取大課為主(幾個人一組),小課(一對一輔導)為輔的教學方式,每個兒童在課上能演唱又能聆聽,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不會感到疲勞。由于差異性,每個兒童的問題又不同,這部分問題可以在小課上解決,這樣組合的教學方式,適用年齡偏小的兒童。
2.對于適齡上學的兒童,注意力比較集中,可以采取小課為主(一對一輔導),大課(幾個人一組)為輔的教學方式,這樣組合對于年齡大一點的兒童來說,即可以多學知識,又能調動積極性。
演唱者的樂器是人的整體,因此內在發(fā)聲器官(呼吸、聲帶、喉形、管道)的擺位和狀態(tài)一定反映在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上。反之,外在的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一定會影響內在發(fā)聲器官的狀態(tài)。人身體的每一部分對歌唱都是有用的。雙腿及腳的支撐作用,雙臂及雙手的配合歌曲表現(xiàn)的各種姿勢。臀部、后腰、背部肌肉的適度收緊,有利于脊柱的直立以及整個形體的挺拔和前胸的開闊、自然挺起及放松。腹部也不應過分松弛,尤其是小腹應該收起以維持腹壓,支持橫膈膜和上腹部的肌肉對呼吸的保持和推動。整個身體在歌唱中應保持:身體自然站立,兩腿分開不超過肩寬,雙腳前后不超過一只腳的距離。雙眼平視看遠方,雙肩放松胸部開闊自然挺起。
1.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兒童容易出現(xiàn)“端肩膀”,也就是因為緊張,總是把雙肩提起來演唱,雙肩的緊張會引起呼吸部位上提變淺,這時候可以讓兒童像平時一樣走路的同時做擴胸運動并演唱歌曲,體會放松狀態(tài)下,雙肩打開、胸腔打開演唱是什么樣的感覺,這個方法還是很有效果的。
2.兒童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面部表情的示范就可以,對于口腔內的歌唱狀態(tài),要求盡量形象化一些,比如讓兒童體會“打哈欠”的感覺,“啃蘋果”的感覺,結合演唱慢慢體會。
歌唱呼吸雖然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呼吸的基礎上的,但是它又與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不同之處。日常中的呼吸是自然而然的,歌唱中的呼吸要服從歌曲的需要,根據(jù)歌曲中音的強、弱、長、短、快、慢、高、低的不同,以及感情的變化而調整呼吸的深、淺以及支點的變化。近代聲樂普遍采用的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它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由于吸氣時下降橫膈膜和張開肋骨同時并用,使胸腔全面擴大,氣息容量大;控制氣息的能力強;有明顯的呼吸支點,音域擴大,高、中、低三個音區(qū)音色協(xié)調、統(tǒng)一。
1.對兒童歌唱呼吸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結合歌曲階段性解決問題。
2.用“聞花”的方法來體會吸氣的感覺,上身完全放松,腰部向外擴張,胸部也有舒張感,體內空間增大使氣息很自然地倒流進去,最關鍵的是要體會氣息徐徐流入體內的感覺。
3.用“跳音”練習來體會氣息支持聲音的感覺。
1.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兒童在歌唱的狀態(tài)下先朗誦歌詞,后演唱,這樣可以使吐字清晰,增加演唱整體性。
2.在多數(shù)作品中人聲的音樂都有歌詞,于是這部分音樂就有了雙重表現(xiàn),詞和音樂的結合使內容不確定的音樂帶上了文學給予的相當?shù)拇_定性又使比較明確確定性的文學帶上了不確定的色彩,引人去聯(lián)想,從聽覺引起心緒的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感受。同樣,兒童演唱的歌曲中,歌詞的部分需要理解并記憶,增加了閱讀的能力,提高了文學修養(yǎng)。
1.聲樂課堂中往往忽略臺風訓練。臺風的前提是思想文化修養(yǎng)、道德、性格和技藝水平,但臺風又不等于它的全部前提。技術問題還是存在的。所以我們要在形體課、舞蹈課、表演課中進行形體、動作的協(xié)調和正確表演方法的訓練。兒童同樣不能忽視臺風的訓練,有一部分兒童具有演員的潛質,在演唱中的表演恰到好處,還有一部分兒童不會表演,比較呆板,在教學中過程中可以借鑒戲曲程式化的表演,根據(jù)歌曲內容規(guī)定動作,練習的多了,才可以“胸有成竹”,表演由呆板到自然。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每個兒童掌握了一部分聲樂作品后可以上小結課,按年齡分組,每個兒童選擇兩首歌曲演唱,其中一首是大家相同的,另一首歌曲是不同的,每個兒童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互相看一看相同的歌曲誰的綜合表現(xiàn)力更佳,不同的歌曲彰顯了個人能力,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尤其有助于提高演唱和表演的綜合能力,增加自信心。
總之,兒童聲樂教學應因材施教,提高兒童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注重個性的培養(yǎng)。音樂的世界美麗繽紛,聲樂是那朵最美麗的花兒,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滋養(yǎng)著一代又代兒童的成長!
[1]石惟正著.聲樂教學法[M].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2]尹建莉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作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