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蕓?。喜髮W藝術(shù)與設計學院 330000)
基于行為心理學的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研究
譚 蕓(南昌大學藝術(shù)與設計學院330000)
摘要: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是社會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xiàn),本論文從行為心理學出發(fā),結(jié)合城市公園的無障礙設計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弱勢群體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對空間環(huán)境需求。針對目前我國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新方向。
關鍵詞:行為心理學;弱勢群體;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
在進行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時,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研究弱勢群體的心理及行為特點的同時,也應充分了解其對于公園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創(chuàng)造條件,消除人為環(huán)境中的各種障礙,使弱勢群體也能正常生活并參與社會活動,讓全體公民都能平等地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
典型弱勢群體對公園的使用,如老年人行動相對不便,一些必要的輔助設施應更為便于使用,如方便輪椅通行的道路;殘疾人則由于現(xiàn)代公園中缺乏專為他們設置的公共空間,而普通公園不安全因素過多且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故他們多選擇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附近;兒童由于身高和體能的限制,高差較大的地段或臺階都無法獨自通行,且他們由于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及薄弱的自我保護意識很難避開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危險,另兒童經(jīng)驗知識有限,故要盡量在保障他們安全的前提下設置一些新鮮有趣并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設施。
老年人對公園環(huán)境的需求:老年人腿腳不夠靈活,行動相對不便,比較看重活動設施是否方便使用,一些必要的輔助設施應加以強化,方便輪椅通行的道路也是老年人是否能愉悅的享受公園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
殘疾人對公園環(huán)境的需求:現(xiàn)代城市公園中缺乏專門為殘疾人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普通公園由于存在不安全因素和無障礙設施不完善造成的不便利因素,以及正常人異樣的眼光使得大多數(shù)的殘疾人不愿光顧, 許多殘疾人選擇呆在家中或是只徘徊在住所的附近。
兒童對公園環(huán)境的需求:兒童由于身高和體能的限制,高差較大的地段或者臺階都無法獨自通行。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由于好玩好動、注意力分散、安全意識不強,不太懂得保護自己,很難避開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危險。因此一定要注意兒童游園玩耍時的安全性。另外兒童生活經(jīng)驗較少,而且看問題也很單純,對不常用的字或語言不容易看懂,在設置導向標識時應簡單易懂,盡量采用圖形等形象、易懂的標志物。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在保障他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設置一些新鮮有趣并且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設施,滿足他們對世界的求知欲。
1.無障礙意識的匱乏
目前,很多園林設計者和管理者為追求含蓄的意境,忽略了可達性,從而忽視了弱勢群體的利益,增加了他們的游園難度,因而設計之初就應注入無障礙的設計的理念,并踐行于過程中,才能營造出真正的無障礙環(huán)境。
2.缺乏系統(tǒng)化的無障礙設計
大多數(shù)城市公園只是為滿足相關規(guī)范而進行無障礙設計。設計者沒有仔細考慮過怎樣才能將無障礙設計做的既巧妙又實用,加上我們?nèi)狈θ鮿萑后w使用感想的信息反饋機制,長期以來無障礙設計處于一個相對粗放型的發(fā)展狀態(tài)。
3.無障礙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不完善
城市公園中很多受到無障礙設施無法得到正常使用,形同虛設,這樣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作為公園管理者,應不斷完善公園的功能、方便廣大游客,改造和修繕相關設施,使無障礙設施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城市公園的無障礙設計不僅要排除弱勢群體的各種障礙,滿足弱勢群體的游覽需求,更要為他們營造多樣的活動空間和活動內(nèi)容,通過巧妙的設計讓使用者獲取最大的身心自由和愉悅,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這也對今后城市公園的無障礙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樹立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提高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水平要樹立科學的設計理念,將設計工作轉(zhuǎn)移到滿足弱勢人群的人性化、安全、使用需求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無障礙設計水平。
無障礙設計必須要明確每一項設計的標準、尺寸、關聯(lián)性等;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弱勢人群的行為需求以及公園環(huán)境與弱勢群體的行為關系。
2.融入無障礙的設計元素。在無障礙設計中對一些公共性的設施、園路、建筑、小品、植物、標識等進行設計時,考慮到弱勢群體的需求加入無障礙設計元素。公共設施需要專門設計,如:園路,考慮到弱勢人群行動不便,園路路面鋪設材料必須要平坦、防滑、避免摔倒。
3.加強感官的交互性設計
在城市公園設計中,一切相關的組成元素都包含了人們各個方面的感受,而交互設計中交互的對象,不僅僅是無障礙設計,還包括了不同層次、感官、感受的交互性設計。
對于公園設計來說,無障礙元素的加入必然要與正常的設計相融合,公園還有著許多其它的功能,通過景觀設計與多種園林組合元素的搭配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在無障礙設計中要保持這種感官、感受的協(xié)調(diào)性,即選擇了無障礙的設施設計也要保證整個公園整體效果,能夠從各個感官角度給人以心靈上的感受。除了最直接的視覺感受外,聽覺、觸覺、嗅覺這三種感應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方式與內(nèi)涵,新材料、新技術(shù)、新手法的應用可以帶動設計思維的革新,技術(shù)進步可以打破固有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帶給用戶更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綜上所述,無障礙設計作為滿足弱勢群體在生活中使用公共設施的一種安全保障,使他們最終融入社會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這也是設計師的社會義務。完善無障礙設計,營造無障礙環(huán)境,是體現(xiàn)公園人文關懷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提升城市公園品位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加強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對促進社會進步,培養(yǎng)公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從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孫雪芳,金曉玲.行為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2008(4).
[2]柳紅明,沈麗君.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的運用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5(4).
[3]王小榮,許蓁,賈巍楊.無障礙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4]朱文倩.城市公園無障礙設計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2012.
[5]周文麟.城市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M].科學出版社,2000.
[6]趙忠超,趙軍.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策略研究(以濟南市泉城廣場為例[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1(7).
[7]陸志成.公園中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園林,2009(5).
[8]洪濤,趙偉沾.基于老年人生理與心理的城市公園規(guī)劃設汁[J].北方園藝,2008(1).
[9]陸志成.營造公園無障礙環(huán)境體現(xiàn)人文關懷[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09(5).
作者簡介:
譚蕓,學歷:研究生,單位:南昌大學藝術(shù)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設計學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shù)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