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富雄
摘 要: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探索,獲取新知識即為情境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情境,能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
關鍵詞:情境教學;思想政治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B
思想政治教學的本質是思想教育,如果在課堂上教學方法不當,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1)運用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思想政治課一般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體現(xiàn)道德要求,并通過道德認識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朗誦詩歌、引用格言等方式,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對事例進行描繪、渲染。這樣,有利于激發(fā)興趣,誘發(fā)學生求知欲,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激情的教育效果。同時,使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感知而產生,情感因素的作用離不開特定的環(huán)境。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道德情景,使他們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制作Flash動畫、導入影片資料、采用錄音、幻燈片、錄像等多媒體教學,對道德要求進行渲染,再現(xiàn)于模似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的認識。
(3)引導學生自創(chuàng)情境。中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特別是社會閱歷少,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對道德觀念的樹立、道德情感的建立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取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情境,參與啞劇、小品、課本劇、相聲等活動的角色扮演,參與設計活動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表演,慢慢體會,從中悟出道理,加深學生的道德認知。
(4)巧用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在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圖的,低年級教材更是圖文并茂。因此,應在教學中,巧用插圖,創(chuàng)設有靜有動的情境,使學生加深對道德要求的認識。
2.引導情境,激發(fā)興趣
(1)情境引導思考。情境教學鼓勵學生根據情境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設計問題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梯度和難度,既讓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探究可以得出結論,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情景引導討論。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和鼓勵學生對設計的情景進行分析、質疑。采取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之前的準備,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陳述己見、相互質疑,既開拓了思路,又活躍了氣氛。
(3)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境教學中,學生需要自編自演小品、相聲,參加角色扮演等。這里所需的素材可以通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設計出相應的情節(jié),這樣,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無形當中,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能力,主體地位也得到了體現(xiàn)。
3.運用情境,知行合一
(1)巧用現(xiàn)實情景進行情境導行。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案例,結合學生現(xiàn)實中的例子,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讓學生舉一反三,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2)創(chuàng)設角色情景進行情境導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加入自己的形象,讓學生把行為與道德規(guī)范相對照,感受自己在道德情景中的行為,引發(fā)共鳴,鞭策自己去努力實踐道德規(guī)范。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道德認識加深理解,輕松地掌握教材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使學生道德認識和情感得到鞏固和發(fā)展,使學生的道德認識不斷內化成道德行為,再由道德行為的實踐,養(yǎng)成道德習慣。同時,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發(fā)揮,也達到了課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春艷.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0,(2).
[2]張柏寧.中學思想政治課對話式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