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強
多年來我在英語教學中一直注意深化知識結(jié)構(gòu),培養(yǎng)了一批批具有扎實英語基礎的高質(zhì)量初中畢業(yè)生。
1.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有機補充一些不超過大綱范疇的新知識要點
我校是一所重點中學,初中生年齡小,普遍智力較好,接受能力較強,他們對教師在教學中所補充的知識能較快掌握。從初一到初三共約五百個教時,如果平均每兩個教時補充一個知識要點的話,那到畢業(yè)時總共有二百五十個左右。這對學生閱讀英語短文、做綜合練習題和以后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在課堂教學中補充新的知識要點首先要不超綱,其次是要有機結(jié)合。只有有機結(jié)合,不牽強附會,才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吸收。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把補充的知識要點貫穿到語音、詞匯、語法教學和練習中,并注意分散進行。語音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與詞匯學習關系密切。在語音教學中,英語中有許多單詞發(fā)音都有規(guī)則,掌握了這些規(guī)則,對記憶單詞有很大益處。如:first,shirt,skirt,bird,girl等掌握了“ir”這兩個字母的組合發(fā)音[:]的規(guī)律,就能較容易地掌握與之有關的單詞了。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對英漢語相近或相似的語音加以對比區(qū)別,加強拼讀訓練。同時要引導學生尋找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律,使之熟練掌握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jié)中的讀音和各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對不規(guī)則的發(fā)音要特別指出,加以強調(diào),以加深學生印象。在詞匯教學中,教“in front of”時,我增加了“in the front of”詞組;教“cross”時,我補充了動詞“across”,教“use”時,我增加了形容詞“useless”和“useful”;教“on the other hand”詞組,補充了“on the one hand”;教“in order to”,補充了“in order that”;教“though”,補充了“although”;教“instead”,補充了“instead of doing sth”等。我還對這些詞、詞組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并分別舉例說明。在教“neither”時,補充了它用作副詞放在句子開頭語序要倒裝的用法;教“l(fā)ets”時,補充了它與“l(fā)et us”的區(qū)別及其反意疑問句的構(gòu)成;教形容詞及副詞的比較級時,增加了雙重比較級及三級互換知識;教被動語態(tài)時,補充了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變?yōu)楸粍诱Z態(tài)后須加to的內(nèi)容;定語多句雖不是初中學生學習的范圍,但在許多閱讀文章中是常見的,于是,我也適當介紹了它的概念和常用結(jié)構(gòu),只要求理解,不求應用。這樣就使學生掌握了大量課本之外的知識,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
2.在教學中堅持加強綜合訓練,不斷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知識重在應用。必須通過大量實踐性練習,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再將技能轉(zhuǎn)化為熟巧,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堅持在課內(nèi)外指導學生做一些漢譯英、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的練習。如在執(zhí)教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Section B這課后,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
Welcome to Beijing,everyone!Now we are standing in ,which is the most famous square in our country. On the left,there are two museums—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and. We can get lots of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history from here. On the right,over there,is. The government often holds important meetings there.
Now follow me,please. Lets go to . Its opposite Tiananmen square.Go across ,well get to it in a few minutes.
A.the Museum of Chinese Revolution
B.the Forbidden City
C.Changan Street
D.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E.Tiananmen Square
這樣的題目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和鞏固課文的知識,而且可以指導學生對平時考試題型的練習。
每堂課結(jié)束后,我都要根據(jù)教學重點自編六至十個翻譯題,布置給學生做,第三節(jié)課指導學生板演,然后集體批改。一學期,每個學生要翻譯四百多個句子,三年積累下來就達到了二千五百個左右的句子,這對提高學生英語遣詞造句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如教“There be....”句型時,只要在黑板上寫出:There is (are) in the picture.然后在橫線上填入不同名詞的單、復數(shù)。這種練習使學生既進行句型操練,鍛煉遣詞造句能力,又學習和鞏固新舊詞匯。
對課文中的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題,切不可忽視。我不僅要求學正確完成答案,而且要求能講明理由,在講評時還結(jié)合講授解題的方法技巧。
3.鼓勵學生自學自練,多讀課外書籍,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能力
進入初三綜合訓練的階段后,我要求學生每周課外閱讀一篇英語短文,另外印發(fā)一些帶有檢查題的閱讀材料,在課上練習。這樣雙管齊下,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班上有很多學生每人的課外閱讀英文短文約五百篇,這些措施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深化知識結(jié)構(gòu),對生源素質(zhì)較好的學校來說,也是因材施教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為高一級學校培養(yǎng)和輸送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的高質(zhì)量的新生。各個學校的情況有所不同,所有的教學措施都應立足于本校實際,因校而異,爭取高質(zhì)量的教學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