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軍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78例按照統計學原理分為例數均為39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抗生素予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予以抗生素降階梯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以及并發(fā)癥控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相對比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抗生素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恢匕Y肺炎;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120-02
與正常人機體相對比,糖尿病患者血糖明顯較高,免疫力較差,導致并發(fā)肺炎的概率較高,肺功能受到一定影響[1]。在肺功能降低的情況下,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就肺炎患者而言,合理選擇抗生素并科學的應用是治療肺炎的關鍵性因素。如若出現抗生素選擇不當,必然會加重患者病情,引發(fā)重癥肺炎。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多以抗生素降階梯。臨床實踐證明,應用該種方法進行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2]。本文將該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在統計學原理的指導下將所有患者分為例數均為39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齡為40~80歲,平均年齡為(61.2±9.8)歲,糖尿病病程為2~17年,平均病程為(9.6±1.7)年。其中左側肺部病變12例,右側肺部病變13例,雙側肺部病變14例。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39~82歲,平均年齡為(60.2±10.8)歲,糖尿病病程為1~17年,平均病程為(10.6±1.5)年。其中左側肺部病變10例,右側肺部病變14例,雙側肺部病變15例。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經詢問并未有一例患者存在抗生素過敏的情況。兩組患者年齡、病程以及病情等基礎性資料并無顯著差異,可作為對比試驗展開對比。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均給予其營養(yǎng)支持、吸氧以及化痰等對癥治療措施,同時給予患者必要的呼吸支持。在患者使用抗生素前,應留取痰標本,實施細菌學與藥物過敏實驗。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進行治療,即苯唑青霉素1.0~2.0 g和頭孢噻肟鈉2.0~6.0 g。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降階梯治療方法,即使用廣譜抗生素亞胺培南-西斯他丁鈉進行靜脈滴注。在6 h內靜脈滴完0.5 g藥物。在細菌培養(yǎng)實驗結果出來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藥,提高抗生素的針對性。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觀察指標:在本次實驗研究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觀察所有患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以及感染控制時間、臨床治療有效率以及病死率。療效判定標準:無效: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并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甚至有部分患者病情出現加重的情況;有效:相對比治療前,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出現好轉,但經實驗室檢查并沒有達到正常標準;顯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實驗室檢查,結果基本趨于正常;痊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表現正常。
1.4 統計方法
本次實驗操作中所產生的數據都經過SPSS 17.0的統計學處理。并且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采用t檢驗原理來對資料比進行分析,而資料比中所產生的數據都統一的應用χ2來檢驗,檢驗結果的數據P<0.05,就充分說明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的比較
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的比較
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以及并發(fā)癥控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符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研究分析臨床患者就可以發(fā)現,大部分的重癥肺炎合并存在較為嚴重的基礎性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相對較差,同時在廣普類抗生素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的情況,致病菌的耐藥性不斷提高或導致原來殘存的菌株產生急性耐藥[3]。重癥肺炎患者,感染的細菌主要為革蘭氏陰性致病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以及不動桿菌。臨床實踐證明,這些病菌主要是機體內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導致細菌多重耐藥性越來越明顯,而臨床治療該類疾病的藥物種類正在逐漸減少。常規(guī)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在最開始使用的時候,普遍以低級抗生素,如果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就會逐漸升高抗生素的等級[4]。對于重癥肺炎患者,在早期治療階段通常不會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且大部分患者表現為多重感染,低級抗生素抗菌性達到全面覆蓋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早期階段使用不敏感類抗生素就會引發(fā)不良后果,如早期階段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病情迅速發(fā)展;在內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不耐藥菌株被誘導耐藥,產生β-內酰胺酶,從而衍生出耐藥性菌株;即使患者在后期治療的時候選擇使用敏感類抗生素,但是感染已經達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致使病情發(fā)展速度非???,釋放出細菌毒素與炎癥,促使細胞因子與炎癥介質。在炎癥達到超過一定范圍的時候,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針對重癥肺炎,當前臨床主要采取的是抗生素降梯治療方法[6]??股亟惦A梯治療方法就是在患者治療的早期階段選擇廣普類抗生素抑制所有的可能性病菌,在細菌培養(yǎng)結果出現后或在患者病情出現好轉后,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抗生素予以治療,也就是重癥肺炎患者選擇抗生素的時候,使用“一步到位,重拳猛擊”的治療方法[7]。采取這種治療方法,可用來區(qū)別傳統臨床使用抗生素從低級到高級,從單用到聯合應用逐步代替的用藥措施。在本次研究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患者的臨床特點,在早期階段使用亞胺培南實行靜脈滴注治療。亞胺培南屬于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具有較強的廣普類抗菌活性的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可發(fā)揮出較強的藥效。與此同時該種藥物在使用的時候還可以針對耐藥性陰性桿菌產生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對銅綠假單細菌、糞鏈球菌、脆弱擬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容易產生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發(fā)揮出非常好的抗菌活性。受到機體因素的影響,糖尿病緩則并發(fā)肺炎的概率相對較高[8]?;诖耍扇∮行У闹委煼椒ǚ浅V匾?刂苹颊哐堑耐瑫r,還能夠抑制細菌,阻礙病原菌產生耐藥性。
綜上所述,相對比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抗生素使用量,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翠松.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在糖尿病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4,20(12):1869-1871.
[2] 岑興鳴,姜玲,李曉莉.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22):103-104.
[3] 孫斌,海紅.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9(9):40-41.
[4] 張醒我.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 當代醫(yī)學,2013,18(35):95-96.
[5] 樸美蘭,宋曉萍.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22):789.
[6] 羅江.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16(11):18-19.
[7] 李菲.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8(28):168-169.
[8] 劉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肺炎應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療效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3(32):5-6.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