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玥
摘 要:《紅樓夢》是誕生于清代的杰出白話小說,其真實作者百年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經(jīng)胡適等紅學(xué)家考證,現(xiàn)今普遍接受其作者是曹雪芹的說法,但無論從文本還是脂批來看,這觀點明顯存在許多漏洞。
關(guān)鍵詞:《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005-02
在明清小說中,最為后人稱道的莫過于《紅樓夢》。該書問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廣為流布,“可謂不脛而走者矣”(程偉元《紅樓夢序》)。當時,此書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沒有標明作者是誰。有人認為是曹雪芹,有人認為是吳梅村,也有人認為是洪昇……百年來,《紅樓夢》的作者究竟是誰,成為“紅學(xué)”家們一直爭論、研究的問題。
經(jīng)胡適等紅學(xué)家多年的考證,現(xiàn)今人們普遍接受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觀點。之所以認為作者為曹雪芹主要證據(jù)有三:(1)紅樓夢文本中提到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2)脂硯齋等人的批語中提到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密切關(guān)系;(3)敦誠、敦敏、富察明義等人關(guān)于曹雪芹的詩作。但這些“證據(jù)”都存在著許多漏洞,難以經(jīng)得住仔細推敲,并沒有辦法作為曹雪芹就是《紅樓夢》作者的鐵證。
一、《紅樓夢》文本中關(guān)于其作者的表述
《紅樓夢》文本中關(guān)于其作者的論述一直被紅學(xué)家視為證明曹雪芹是其作者的重要證據(jù),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考證其作者是曹雪芹,就先提到了《紅樓夢》文本作為證據(jù)。但是這明顯是經(jīng)不住推敲的,其文本中提到曹雪芹作《紅樓夢》的是這樣一段話: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zé)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guān)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fēng)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文本中所提到的參與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有石頭、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顯然作者并不想透露其真實身份,普遍認為空空道人,空即是沒有,而孔梅溪即是“恐沒兮”的諧音,前三者為假托,那么“曹雪芹”便是真有其人嗎?
清代文字獄大興,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更是“寓禁于征”,歷史學(xué)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其時,很多藏書作書之人被牽連入獄,可以說清代是中國禁書的高峰時期,《紅樓夢》也曾屬禁書之列?!都t樓夢》的作者為了免于其禍,當然要想辦法掩蓋自己作書的事實,又怎么可能在書中透露出此書是自己所作呢?顯然《紅樓夢》文本中關(guān)于其作者的論述是故布疑陣,其目的就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是誰。那么,這又怎么可以作為《紅樓夢》作者就是曹雪芹的證據(jù)呢?所以紅樓夢文本根本無法證明其作者是誰。
二、脂硯齋等人批注中關(guān)于《紅樓夢》真實作者的表述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紅樓夢》早期抄本都是與脂硯齋的批語一起流傳的,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批一般被視為紅學(xué)研究的重要資料。脂硯齋的批語中似乎透露出其與作者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且多次提到曹雪芹,關(guān)于作者是誰主要集中在甲戌本中:
雪芹舊有《風(fēng)月寶鑒》一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若云雪芹批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處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云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耷?,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
這段批語寫得極為用情,但脂批中并沒有直接提到《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每到作者究竟是誰的關(guān)鍵處寫得很是隱晦,顯然是故意不讓別人看出來作者的真實身份。
甲戌本第一回的脂批說:
若云雪芹批閱增刪,然后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
這里明顯是誰指出曹雪芹只對《紅樓夢》進行了增刪,并非作者。脂批中也多次提到過曹雪芹對《紅樓夢》進行的增刪工作。程偉元在給該書作序時亦說:“《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nèi)記曹雪芹先生刪改數(shù)過?!?/p>
《紅樓夢》在成書之后,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傳于當世,其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其文本是同脂批一同流傳的。清代文字獄大興,無數(shù)人因藏書作書而鋃鐺入獄?!都t樓夢》的作者為了自保,當然不會在隨其書廣泛流傳的批注中透露出自己的真實身份。
關(guān)于脂硯齋的身份,一些研究者根據(jù)脂硯齋批語中所透露出來的那些含混不清的信息,考證出了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叔父、兄長、妻子等等。這些考證和解釋雖不能說毫無道理,但除主觀臆測外,并沒有多少有力的證據(jù)。脂硯齋在關(guān)于曹雪芹卒年確切時間上也與曹雪芹的好友敦誠的詩作《挽曹雪芹》發(fā)生沖突。所以有研究者認為脂硯齋與作者并沒有關(guān)系,他只是一個普通批書人,所以脂批似乎很難成為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鐵證。三、敦誠、敦敏、富察明義關(guān)于《紅樓夢》作者的表述
敦敏是敦誠之兄,兩人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的五世孫。他們與曹雪芹私交甚篤,在敦誠的詩作《寄懷曹雪芹》《贈曹雪芹》《佩刀質(zhì)酒歌》《挽曹雪芹》等和敦敏的《贈芹圃》《小詩代簡寄曹雪芹》《題芹圃畫石》《訪曹雪芹不值》等中提到了曹雪芹,可以說他們的來往十分密切,在敦誠的《寄懷曹雪芹》中說: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后,于今環(huán)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藩籬。
當時虎門數(shù)晨曦,西窗剪燭風(fēng)雨昏……
可見他們經(jīng)常推心置腹通宵暢談。但是他們和曹雪芹往來唱和以及懷念悼亡的詩歌中,無非說曹雪芹能詩善畫、好酒放達,從來沒有提到過他關(guān)于《紅樓夢》的事情。
按照常理《紅樓夢》這樣一部偉大小說是曹雪芹泣血之作,在“當時虎門數(shù)晨曦,西窗剪燭風(fēng)雨昏”的促膝長談中一定會跟朋友們談起,而且這樣一部著作值得大書特書,但敦誠、敦敏卻從未提起,這不十分可疑嗎?所以說敦誠、敦敏的這些詩作只能證明曹雪芹確有其人,根本無法作為曹雪芹就是《紅樓夢》作者鐵證。
富察明義是滿洲鑲黃旗人,在乾隆朝做上駟院侍衛(wèi),給皇帝管馬執(zhí)鞭。明義的年齡較曹雪芹小二十多歲,在他的《綠煙瑣窗集》中有《題紅樓夢》二十首,在題序中寫道: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fēng)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也鮮知者,余見其抄本焉。
這似乎可以為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提供證據(jù),一些研究者認為明義也可能與曹雪芹相識,他甚至說大觀園就是隨園。但他在講到曹雪芹先人時說“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蓋”字有推測之意,顯然明義也不能十分肯定曹雪芹的家世出身,這也可以看出明義很可能并不認識曹雪芹本人,他的話也許只是道聽途說。
明義也并沒有見到過《紅樓夢》的原稿,其所讀只是流傳的抄本,他說:惜其書未傳,也鮮知者,余見其抄本焉。言語之間似乎也流露出并沒有見過曹雪芹本人。在他創(chuàng)作于1795年的《和隨園自壽詩韻十首》的注中說道:
新出《紅樓夢》一書,或隨園故址。
在此時富察明義言“或”,又不能肯定隨園就是大觀園了。很顯然,富察明義在《題紅樓夢》題序中的話也是出于推斷,并不能確定他一定與曹雪芹相識。他所提到的“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很可能也只是他聽到的傳言,并不能作為曹雪芹就是《紅樓夢》作者的證據(jù)。
四、關(guān)于作者的年齡問題
關(guān)于曹雪芹的年齡問題,諸多紅學(xué)家對其進行過考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筆者較為傾向于周汝昌先生的說法,周汝昌先生認為曹雪芹生于1724年卒于1764年①。現(xiàn)存《紅樓夢》最早的抄本是甲戌本(1754年),可知在1754年曹雪芹三十歲的時候《紅樓夢》已經(jīng)成書了,而且其手抄本已經(jīng)廣為流傳。
在甲戌本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語,如果說“重評”可能是指在其他人對作品評過之后脂硯齋重新對文本進行批評,那么“再評”就一定是在自己曾經(jīng)評的基礎(chǔ)上進行二次批評了,既然有“再評”,說明脂硯齋一定對其曾有過“初評”。②古人批評一部書,一般是邊抄邊評,批評《紅樓夢》這樣一部大書更是費時,其初評至再評的時間一定不短。那么,姑且再把成書時間往前推兩年,就是說至少1752年《紅樓夢》就已經(jīng)成書了,當時曹雪芹應(yīng)當是二十八歲。按書中所說“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可以大概認為其創(chuàng)作時間大概為十年左右。那么據(jù)此推斷,作者開始動筆寫作《紅樓夢》的時間至少應(yīng)當為1742年,而曹雪芹當時只有十八歲。
根據(jù)富察明義的《綠煙瑣窗集》中《題紅樓夢》詩可推斷明義當時看到的抄本名為《紅樓夢》而非當時流傳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明義寫此詩的年代據(jù)考證是曹雪芹逝世的前幾年,而此時也并沒有程高百二十回的《紅樓夢》本子,那么富察明義看到的《紅樓夢》很可能早于甲戌本。這說明早在甲戌本之前此書就已定名為《紅樓夢》并已抄本的形式流傳,那其成書年代當遠遠早于1754年。
《紅樓夢》這樣一部曠世奇書,并不是單純依靠天才的才情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中關(guān)于百家雜學(xué)的描寫,人情世事的洞察,世俗事物的描摹,身逢末世的蕭瑟,沒有一定人生閱歷是斷然不可能寫出來的。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閱歷有限,即使再有超于常人的才情和知識,又怎么能寫的出《紅樓夢》呢?
在甲戌本《紅樓夢》的凡例中說:
當此時,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肥厭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歸訓(xùn)之德,以致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
在《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中,周汝昌先生批道:
半生指三十歲,古時以花甲六十歲為壽數(shù)之基數(shù)。
可見,《紅樓夢》的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年齡應(yīng)當至少為三十歲左右,而曹雪芹卻只有十八歲,顯然太過年輕。
筆者認為我們研究《紅樓夢》一定要突破胡適先生以來紅學(xué)的研究方向和曹學(xué)的框子,以新的視角對這部偉大的作品進行解讀和研究,才能真正讀懂這部偉大巨著。
注釋:
①周汝昌.曹雪芹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②王俊德.甲戌本晚出考[J[.文藝評論,2013.
參考文獻:
[1]周汝昌.曹雪芹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2]周汝昌.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3]王俊德.甲戌本晚出考[J].文藝評論,2013.
[4]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M].北京:中華書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