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淼
摘 要: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進行闡述,首先介紹了“學”在《論語》中的地位;然后講了孔子與“學”,通過孔子對自己在“學”方面的評價,突出體現(xiàn)理想人格的價值典范意義;最后是“學”與普遍的人格養(yǎng)成,主要講了學在君子人格的形成中具有根本的作用。在孔子時期,君子與小人被賦予了道德的內(nèi)在含義,君子人格成為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人們通過“學”來實現(xiàn)君子人格。
關鍵詞:學;儒家;論語;君子人格
一、“學”在《論語》中的地位
“學”是道德實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下學而上達”使得性命與天道相貫通,儒家思想的重點就是內(nèi)在仁德的道德實踐。《論語》以《學而》開篇,開宗明義?!岸鄤毡局?,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以“學”統(tǒng)領《論語》,指明了“學”在《論語》中的重要地位。
在《論語》中“學”是修身成德以達到天德的關鍵,“學”是成就君子人格的重要因素。較低層次的“學”是學習文化等具體的知識的過程,較深層次的“學”則指的是不斷反思,提高自己道德修養(yǎng)的學。牟宗三在《中國哲學的特質(zhì)》中指出:“下學而上達”的“學”,亦須從日常生活的實踐經(jīng)驗著手,以上達天德為最終目標。也就是把知識內(nèi)化于生命,轉(zhuǎn)化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并努力踐仁,仁便可遙契天道,使自己的生命與天命相契接。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仁義、禮樂,才能通達正道,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才能形成君子人格。
“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保ā墩撜Z·雍也》)《論語》中“學”有兩個層次,淺層次的“學”是學文學禮,深層次的“學”是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以達到天道。兩個層次的“學”是相互關聯(lián)的,只有在學文與學禮的積累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達到天道。《中庸》中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說明君子既要尊重德性,也要講求學問,道德修養(yǎng)要通過“學”來實現(xiàn)?!盾髯印駥W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子將學習的功能與價值,歸結(jié)為提高人的道德品質(zhì),并把“學至乎禮而止”視為“道德之極”。儒家學者重修身,成就個人品德亦為其一生所追求不已之目標。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孔子強調(diào)人的修養(yǎng)是要通過“學”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善于運用,即使擁有仁、智、信、直、勇、剛這樣的美德也一樣會出現(xiàn)大的弊病。只有將“學”放在首位,通過“學”進行人格修養(yǎng),才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仁、智、信、直、勇、剛都是孔子所尊崇的,但是這里孔子強調(diào)了對于這些品質(zhì)都要依靠“學”來把握,“學”在成就德性中具有普遍的作用,只有通過“學”才能通達正道形成君子人格。
二、孔子與“學”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為政》)朱熹《論語集注》:“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庇忠套釉唬骸翱鬃由?,言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后人也?!避髯釉疲骸肮湃藶閷W,皆身心性命日用倫常之道”(《荀子·勸學》),朱熹曰:“學不止是讀書,凡做事皆是學?!薄?鬃诱f“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鬃邮蔷哂芯尤烁竦娜?,也是道德內(nèi)在修養(yǎng)與外在實踐的典范,從《論語》中就可以看出,孔子在個人的修養(yǎng)中非常重視“學”。從少年時孔子就很重視“學”,之后孔子的道德境界不斷提高,但孔子從未放棄對學的重視。他以自己為例,用自謙的方法告訴我們,人并非是天生就具有知識的,志于學就是志于道,學習才是獲得知識和提高人格修養(yǎng)的途徑。
孔子認為自己的所有成就都歸功于學習,他否認自己生而為“圣”或“生而知之者”,但他說自己是好學之人,好學之人才可能成為圣人,不學就會困頓不通仍然是小人??鬃用鞔_指出,并不是他比別人的德性天生就高出多少,忠信都是可能做到的,但是只有好學才能成為君子圣人,他自己只是比較好學罷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保ā墩撜Z·公治長》)“此章,夫子言己勤學也。十室之邑,邑之小者也。其邑雖小,亦不誣之,必有忠信如我者焉。但不如我之好學不厭也?!???鬃右呀?jīng)達到了儒家的理想人格也就是君子人格,卻否認自己生而知之,并且仍然這么重視學,就是為了鼓勵他的學生和后人,告訴我們應該重視“學”,才可能達到君子的境界。
三、“學”與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學”對于君子人格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保ā墩撜Z·學而》)何晏《論語集解》:“此章勉人為君子也?!笨鬃痈嬖V我們要重視“學”才可以成為君子。君子之道,威重是根本,學使之穩(wěn)固。“學”必須將忠信作為主要的內(nèi)容,然后向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學習??鬃又氐滦?,學是君子人格形成的必要過程。
然而德行是由外而內(nèi)的過程,子曰:“君子求諸己”,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需要通過自身的道德內(nèi)化進步提高,也就是說注重內(nèi)在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達到正道非常重要。學與道德踐行相結(jié)合,共同發(fā)展才能形成君子人格。針對這個問題,基本上學者們都認為“學”與道德的外在實踐是不能割裂開的,只有具備仁的內(nèi)在品格,同時又具有合乎禮義的外在表現(xiàn),才可以稱為君子。如果只學習,那么就會導致只有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就可能會出現(xiàn)文滅其質(zhì)的現(xiàn)象。反過來,如果僅僅注重內(nèi)在的仁德,不重視“學”,就會導致心胸不開闊,沒有高雅的志趣,不能成大器,自然難成君子。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弊釉唬骸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論語·陽貨》)孔子指出,君子應當是注重內(nèi)外兼修的,文采與本質(zhì),即就是內(nèi)在與外在配合恰當?shù)牟攀蔷印H说膬?nèi)在本質(zhì),加以學習和內(nèi)修成德就可以成就君子。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保ā墩撜Z·里仁》)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孔子將仁與智相提并論,與“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相呼應,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聰明的人知道“仁”是有利于仁德建立的而實行仁,表明了只有有智之仁才是符合君子人格的?!把阅苄性谏现T事,則可謂之為好學也?!本硬豢桃獾淖非蟪源┯枚鹊任镔|(zhì)層面的東西,做事細致,說話謹慎,“追求事物的當然之理”,是君子好學的品格。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墩撜Z·學而》)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論語·子路》)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分析到:“禮義忠信為治民之要”。錢穆先生亦認為“孔子非不重民食,然學稼學圃,終是小人在下者之事。君子在上臨民,于此有所不暇?!狈t和孔子在這里討論的是學習具體的技藝,孔子教育弟子不在于“學稼”、“學圃”等事,而突出禮義忠信為治民之要,也是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鬃诱J為君子要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在“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在《論語》中深層次的意義的道德修養(yǎng)之學,而不是淺層次的生產(chǎn)技藝之學。唯有重視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之“學”,才能達到君子人格,才能通達天道。
君子總是在不斷地進行道德自省的,不斷地以更高的道德要求來要求自己,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論語·為政》)“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保ā墩撜Z·子張》)一個人只有具有堅定地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地提高自我,才能夠逐漸形成君子人格。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本文屬于西藏民族大學課題: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與蘇格拉底的自我認知比較研究(課題編號:2016zgzx09)
注解:
① 朱嘉:《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第47頁。
② 王先謙《荀子集解》,第12頁。
③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第49頁。
④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54頁
⑤ 黎靖德《朱子語類卷第二十四》
⑥ 邢昺《論語注疏解經(jīng)》
⑦ 李學勤:《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第8頁。
⑧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
⑨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
⑩ 李學勤:《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第11頁
B11 李學勤《十三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第172頁。
B12 錢穆《論語新解》,第33頁。
參考文獻:
[1] 劉振東.孔子論君子[J].孔子研究,1992(1)
[2] 楊伯峻.論語譯注[M].中華書局.2013(1)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新編諸子集成[M].19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