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鳳蘭
摘 要:從練習課的教學模式、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兩方面,研究初中數學練習的設計,從而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練習;思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46;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8-0058-01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思維的形成、腦力的開發(fā)、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有相當數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數學練習課是以學生獨立訓練為主要目的,也是教師上新課時必要的補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參與教學活動,獨立完成教學任務。所以,練習是學生一個重要的實踐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上的思維與能力。
練習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緊扣教學大綱,目標明確。練習在設計上要注意難易相結合,要分層次,要有稍加靈活性的練習和相當數量的基礎練習,練習的設計要能夠適應各個層次的學生需要,練習量要適中。當然,也得有反思的和建設性的練習題,但不能過于復雜難懂。教師要盡可能設計出具有實際意義和符合教學大綱的練習,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發(fā)展。
一、練習課的教學模式
課堂練習的形式有:(1)問答式練習:教師提問,學生齊答、搶答,或者讓學生個別回答。也或者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然后自己回答。(2)討論式練習: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或者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交流總結,取長補短。(3)操作性練習:利用教學工具進行練習,如度量角度的練習,畫圖表或圖形的練習,做模型的練習。(4)書面練習:這是最常用的練習方法。(5)板演練習:讓學生到黑板上去獨立練習。這也是教師經常進行教學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教師更容易發(fā)現學生的易錯點。
二、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練習設計力求形式新穎多樣。這樣的練習既可避免練習的枯燥、乏味,又可以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輔助教學,所以教師在練習的設計上應該符合數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各年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
1. 練習要有目的
把握好練習課的教學目標,重視練習課,這樣對練習課教學就不會沒有教學設計。如果把練習課變成作業(yè)課、習題課,就會失去練習題的價值。
2. 練習要有層次
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事實情況,分層次進行訓練,同時注重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逐步加深。例如,在上統(tǒng)計內容時,教師經常按照以下三個層次來設計:(1)能根據表中要求回答問題。(2)能根據表中提出問題并解答。(3)能根據表中的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三個層次的練習,使學習較吃力的學生能看懂表,一般的學生能根據表提問,較好的孩子能從數據中看出問題,會用表。
3. 練習要形式多樣
練習形式要有多樣性,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數學應用能力。一是題型多樣性。例如,概念可以設計成填空、選擇、判斷、改錯等類型。計算題可設計成比較、改錯、變換數字等類型。應用題設計形式有:補充條件、補充問題,看圖編應用題,還有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二是練習方式多樣性。練習的方法有口答、筆算,有動手操作,單項練習,也有綜合練習,采用競賽或游戲等。形式的多樣性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對提高練習的質量起著一定的作用。
4. 練習要注重反饋調節(jié)
一旦發(fā)現學生解題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不足,除了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的成就和進步進行較客觀、直接的評價外,還要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適當調整練習,以學生為主體,然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獲取結論。
5. 練習要適用各層次的學生
最好要讓全部學生都有進行練習的機會,都能不斷進步。有些學生雖然聰明、反應快,但惰性大,不善于發(fā)言,書寫時投機取巧。對這種學生要讓其多練習,啟動他們的思維。有些學生生性膽小,反應又慢,生怕答錯了同學會嘲笑,對這類學生開始可提供一些簡單問題讓其回答,正確的予以鼓勵,讓他們也體驗到完成任務的快樂??傊?,要在練習中給各類學生提供發(fā)表意見、表現聰明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發(fā)現”“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6. 練習的分量要適中,質與量兼顧
過多數量的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知識的吸收。所以,教師要注意把握量的問題,提高練習設計的質量。教師處理好了質與量之間的關系,就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7. 練習設計可以有一定的彈性
例如,數學課本上的課后練習題和課外輔導書上的同步訓練題,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為A、B、C三層:A是必做題,注重雙基教育;B是相對簡單的綜合性題,可以讓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做,其他的學生可以選做;C是靈活性較大的綜合題,解題時要有一定的技巧和邏輯思維,可以讓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選做。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認真鉆研教材,思考如何更好地設計數學練習,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紅石.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意識[J].中學教學參考,2009(32).
[2]黎桂群.初中數學有效練習設計“三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6).
[3]段雪凌.淺談數學課堂鞏固練習設計之策略[J].成才之路,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