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飛
摘 要:中職生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國防建設生力軍,中職生的體質提升是現階段體育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從中職素質教育入題,以中等專業(yè)學校體育教學為載體,提出了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意見,在促進中職體育教學的健康發(fā)展方面提出觀點。
關鍵詞:中職生;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興趣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zhàn)略性決策。中職生有著特殊情形,大多是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好,很少得到老師關注的弱勢群體,同時由于現代互聯網的發(fā)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程度在逐漸減弱,成為新一代的手機族,缺少體育鍛煉的學生體質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對現代化建設和國防建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許多學校把體育競賽作為學校體育教學效果考核的載體,體育競賽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讓一部分喜愛運動的學生參與其中,活躍了學校的體育氛圍。但是,隨著全民健身思想的深入,學校這種以田徑項目為主的運動會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體育的要求與發(fā)展,表現出諸多弊端,我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認識到,要想充分地讓中職學生愛上體育,讓體育活動實現其應有的功能,還需要從平時的體育課堂抓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中職校的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體育素質
在任何一所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者都是體育教師,體育老師對學生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任何對體育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學校體育教師的要求,不管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自身素質。體育教師要從培養(yǎng)合格體質的職校生的高度出發(f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樹立現代教師觀和人才觀,讓健身、益智、促美德觀點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中,針對中職生的學習和生活特點深入開展相關素質體育教學科研,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教學水平。
二、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進一步改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以教師為主,學生缺少了自由表達的機會,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學生對體育活動缺少了興趣,丟掉了樂趣,有的對體育課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被扼制,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被削弱。新課改下,實施素質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只有真正認識了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實現能否,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老師手里。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發(fā)揮是關鍵。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體育課堂的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中職生的思想活躍,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所需,學會傾聽學生的反饋,發(fā)揮每一位學生所長,讓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將體育課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化。
三、激發(fā)中職生體育訓練的熱情,提升其學科學習興趣
在職業(yè)學校中,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體育課程,對文化課或理論課基本不感興趣。因此,我們體育工作者應借助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來帶動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體育知識與基礎學科知識融為一爐,觸類旁通。有時,興趣比其他方法更能讓學生在情感上能夠接受,如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跑步,對于體育課來說,單單就是讓學生跑下去,將會是一個非??菰铮踔潦欠浅M纯嗟囊患?,如果我們改變方式,比如采用學生夾球跑、抱球跑,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也讓自身得到了鍛煉,也讓課堂變得熱烈有趣。如果我們再想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力,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的熱烈程度。在教學中要經常告知學生如何統(tǒng)觀全局、把握動作結構、抓住動作重點、分析運作要領,并穿插傳授其他各種學習方法,如動作比較法、榜樣法等。引導學生在學習其他課目時,也養(yǎng)成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好的學習方法應用到別的學科中也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會進一步增強他們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的信心。
四、提高教師的責任觀意識,加強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認識
體育教育活動如果只是為學生的學業(yè)和體質考慮,那就只能培養(yǎng)受到身體訓練,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責任僅僅是為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往往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健康層面。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承擔著比傳授知識、技術、技能更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教學生成為學會做人、學會發(fā)展、學會學習的人。體育教師除了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外,應更多地教育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學會與人合作共事。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人只有身體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際關系就會不斷摩擦,這同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總之,體育教師的教學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關注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昕.“體育教學生活化”辨析:兼論體育教學的實用性與適用性[J].中國學校體育,2009(8).
[2]焦健瑋,劉偉,李蕊.體育教學生活化的理念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09(21).
編輯 薄躍華